“八百里加急”是古代传递信息最快的方式,到底有多快?

众所周知,在古代由于交通落后,更没有现如今的高科技技术传递信息,从而导致信息闭塞。为了及时传递信息,在古代衍生出了“邮驿制度”,而邮驿制度中的“八百里加急”则是最高级别的。

“八百里加急”是古代传递信息最快的方式,到底有多快?


《孟子·公孙丑上》:“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邮驿制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邮驿制度发展迅速,古代大概会在每20里设置一个驿站,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更快、更有效地传递信息。

八百里加急”是古代用作传送最高级别加急文件,就像我们现在的加急快件一样,同城当日到,异地两至三日到。当然以古代落后的交通工具来看,根本就不可能达到这个要求,那么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呢?

“八百里加急”是古代传递信息最快的方式,到底有多快?


“八百里加急”最初是出自哪里?

在文学作品《大唐六典》中有这样的描述:“八百里加急!御赐金牌,阻者死,逆者亡!”随即便见烟尘滚滚,骑者已然离去!此时,古道凝云,晴空赫然!

根据这本《大唐六典》的记载,唐朝时期全国最多时达到1639 个驿站。而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就多达二万余人,其中驿兵有一万七千人。各驿站不但要设有驿舍,同时还要在驿站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等。

“八百里加急”是古代传递信息最快的方式,到底有多快?


“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

《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中写道: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古代驿站按规定一般在相隔20里左右就会设有一个驿站,如若公文上注有“马上飞递”字样,就必须要按照以每天300里的速度进行传递。

如遇到特别紧急情况,传递的速度还在相应的增加,其要求是传递的速度是每天400里、600里以及最快的800里。

“八百里加急”是古代传递信息最快的方式,到底有多快?


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有三千里,6 天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安禄山叛乱的消息,当时的传递速度就达到了每天 500 里。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是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才会使用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加急快递。最高级别的马匹也是驿站中最好的马匹,在驿站与驿站之间是不能休息也不能换马的。

“八百里加急”是古代传递信息最快的方式,到底有多快?


到了驿站之后,换马后就必须马上赶往下一个驿站,而且吃喝也全在马上。当级别达到八百里加急时,往往也是跑死马的结果。

也正是因为八百里加急属于高强度作业,就会出现一些送信之人在八百里加急后,由于劳累过度而死亡的现象。

“八百里加急”是古代传递信息最快的方式,到底有多快?


所以在古代“八百里加急”这种最高级别的快递,除了边关告急、战事紧急等情况下,是不会选择用八百里加急送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