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同音同字联”,上联和下联一字不差,能读懂的都是语言大师

说起对联,中国人应该一点都不陌生。相传,对联就是古时候的桃符,用桃木刻画挂在门前有辟邪的作用,

最早的形象是以唐代名将为基础,但是经过不断的演变,渐渐被文字所替代。

古代“同音同字联”,上联和下联一字不差,能读懂的都是语言大师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在公元964年时,我国出现了第一幅以文字为首的桃符,乃是后蜀末代皇帝孟昶在过年时所写,内容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此后春联的形式开始越发火热,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这方面大挥慧笔。也因此让对联的种类多样化,其中有很多有意思的对联,比如“重字联”、“回文联”、“拆字联”等等,而今天,要给大家说的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同字异音联”。

古代“同音同字联”,上联和下联一字不差,能读懂的都是语言大师

汉字包含了非常多的内容,汉字也是象形文字,集形、声、义三者为一体,和其它文字有本质上的区别,而且内容是非常有意思的,由此还能衍生出相当多的文字游戏。

尤其是春联,在多音字方面的运用非常巧妙,同样的文字,看起来好似很复杂,但实际上就差一个音,在含义上就谬之千里了。譬如“书童磨墨墨抹书童一抹墨,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就是著名的同音异字联。

古代“同音同字联”,上联和下联一字不差,能读懂的都是语言大师

许多的文字对联都可以采用多音字进行原意上的改变,这句名言算是非常简单的了,虽然是多音字,但是字数少,内容海慧寺非常容易辨别的,而且含义比较简单,但接下来我们要说的是文字一模一样的“同音同字联”。

这副对联是由明代的徐渭所写,徐渭在明朝的名气非常大,更是“青藤画派”的创始人,而且对我们的影响意义深远,甚至著名画家齐白石都非常尊崇他,但徐渭一生艰难,也没有做什么官。

古代“同音同字联”,上联和下联一字不差,能读懂的都是语言大师

而且,徐渭的家境也不是很好,徐渭曾一度想要自杀,但最后还是挺了过来,晚年以卖画和教学为生,他的这幅对联也是写给学生的,希望他们可以好好读书。

其便是“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这副对联非常巧妙,因为上下联一字不差,可能不深究根本不会明白徐渭的含义,但是这幅对联经过深研究才明白这个点在于“好”字,大家都知道好是个多音字。

古代“同音同字联”,上联和下联一字不差,能读懂的都是语言大师

“好”的声调不相同,意思也就有很大差别了,上联的文字“好”,就是喜好的意思,读第三声,但下联的好应该读四声。整联的意思是:小时候适合读书却不爱学习,但是等到了一定年龄后再想读书就不适合了。

其实不论古今,劝学的诗句都是相当多的,譬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等。不过,像徐渭这副“同音同字联”古怪的,历史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不得不说,徐渭乃是千年一遇的对联奇才。

古代“同音同字联”,上联和下联一字不差,能读懂的都是语言大师

至今对联也非常受大家的欢迎,过年过节有喜事的时候都少不了对联。语文考试题中也会经常出现几道关于对联的题目。对联可以很好的体现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个字都非常有讲究,就算同一个字,都会有不同的意思,这也是我们的文明能够传承5000年不断的原因,变化多端又在不断进步。

文明能够传承5000年不断不得不说是一个传奇,而身处传奇当中的我们,对于传奇伊始以及传奇是如何成为传奇,又怎么会无动于衷?

所以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同音同字联”,上联和下联一字不差,能读懂的都是语言大师

1961年,61岁的王力先生,时任北大中文系教授,教授《古代文学》一课。为了避免晦涩难懂,在课本前写了两章通识(基础知识),作为讲义,没想到因为通俗易懂、旁征博引,被学生喜爱。

遂出成书,叫做《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此后60年,修订4次,再版数十次,成为各大高校历史、文学、语言学的入门教材。

古代“同音同字联”,上联和下联一字不差,能读懂的都是语言大师

翻开这本书的目录,第一感受,全面。274页,不算薄,但也不算厚,可目录罗列很多。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饮食、衣物14章,无所不包。

古代“同音同字联”,上联和下联一字不差,能读懂的都是语言大师

但看看书名,常识,是值得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这样的知识并不多。14章,王力先生从14个不同的角度讲述古代文化,给读者建立起一个全面、立体的古代中国。

古代“同音同字联”,上联和下联一字不差,能读懂的都是语言大师

虽然章节多、篇幅少,但在王力先生的笔下,以点及面,由一及万,寥寥几句便把事情讲得无比清晰。

整个过程“原来如此”“竟然是这样”的惊叹,连绵不绝,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一起看,一起了解我们文化的一切。

如果你对中华文化也很感兴趣的话,就点击下方购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