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人人皓首也要读书参加科举

科举由隋炀帝于大业元年(605年)创设,终止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存在了1300年。

科举制度的创设,对封建社会的制度而言是一个转折,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标志着门阀士族的没落,中央集权的加强。其次意味着寒门子弟也终于参与到社会政治民生中来。

为什么古代人人皓首也要读书参加科举

科举殿试

科举使得读书人看到了拥有颜如玉,黄金屋,千钟粟,马如簇的希望。寒窗苦读十年,一朝鱼跃龙门。

科举只要你中了秀才,那么你社会中地位已经提升了。免除差徭,见了知县不用跪拜。差徭者,徭役也。强迫平民百姓从事的无偿劳务活动,这种劳务名目繁多,办法严苛。这就是破家县令的由来。

古代百姓,见官要跪拜。而秀才则不需要。这就说明虽然双方的权利不对等,但是地位是一样的。如同现在社会主义社会,百姓虽然没有县长的权利,但是我们的关系是一样的。

为什么古代人人皓首也要读书参加科举

虽然我是卖酒的,但我见官不跪拜

秀才中了举人,那才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如果说中了秀才,是自身不用服徭役,那中举人后则是全家不用服徭役,名下的田产更是免除稅赋。更是与知县老爷平起平坐。因为举人已经可以当官了。稅赋,更是种类繁多,杂稅丁钱繁重。要知道古代国家收入主要是靠税赋,这也说明举人已经是特权阶级了,是统治阶级了。

范进,大家都耳熟能详。范进正是中了举人后,一步步的走向了人生的巅峰。范进中举时,已经是五十四岁了。如果读过完整的儒林外史,就知道范进最后做到了一省学政。这是掌管一省科举的朝廷大员,是掌控万千学子命运的大人物。

为什么古代人人皓首也要读书参加科举

范进中举

举人通过会试,殿试。中了进士。进士,是由朝廷直接委派做官的。如果说举人有可能做八九品不入流的官。那进士起步绝对是七品的县官。是一方的地方父母官,绝对主宰一方百姓生死的官。这是天差地别的。要知道古代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最重礼法。要知道现在一个公司的经理就可以让下属磕头认错,何况是古代。在生存的压力下不得不低头。何况只是一时低头,出去又是大爷级别的人物。

如果中了进士的头名状元。那就真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为什么古代人人皓首也要读书参加科举

其实只要读书人入了这个国家的官员体系中,考中功名,必然会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这就是读书人皓首也要考科举的原因。

其实说穿了,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我要过更好的生活,要高人一等,要成为人生赢家。

为什么古代人人皓首也要读书参加科举

但是诸位,千万别忘记了。读书人的荣华富贵是建立在十年寒窗苦读,甚至是一辈子的苦读,一辈子的穷困潦倒。但是人家不放弃,一直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所以引用一句现在网络用语,不死终会出头,一腔孤勇向前行。

诸位看官,要想出头,先低头。

不知道各位看官觉得怎么样,欢迎批评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