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家张录成:艺术的大道在自己脚下

书画艺术家张录成:艺术的大道在自己脚下

图文/张录成

我画胡杨树,一定要到胡杨林写生,而且经常去,往往一去短则十天,长则一月。但在几十年前去胡杨林写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可以说充满了无法预料的危险。那时的胡杨林还没有成为旅游景区,人迹罕至,更没有平坦通行的路。

书画艺术家张录成:艺术的大道在自己脚下

我第一次去(新疆)木垒胡杨林,走到一半就打道回府了。因为从木垒县到胡杨林,还有一百五十公里,其中还有三十多公里在沙漠上走,没有路,普通汽车根本进不去。

书画艺术家张录成:艺术的大道在自己脚下

朋友告诉我,要有至少两到三辆越野车,再加上熟悉地形的人带路,还要每走一段在路边的树上挂一些标记物,才有可能进到胡杨林里并找到折返的路。然而尽管如此,谁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不会迷失在沙漠里。

书画艺术家张录成:艺术的大道在自己脚下

第一次去胡杨林失败后,我千方百计通过朋友找到两辆沙漠越野车,并专门请来了向导,做了充分的准备,再次出发。但结果,还没有进入到沙漠深处,我们两辆车的轮胎就全都爆了。

书画艺术家张录成:艺术的大道在自己脚下

从木垒县到沙漠边缘的这段路是沙子路,细沙在常年的风吹下被吹跑了,路面上露出的都是锋利的石头,稍不注意,汽车轮胎就会被露出的石子划破。但所幸我们提前有准备,所以停下来很快把轮胎修好后又继续向前走。

书画艺术家张录成:艺术的大道在自己脚下

汽车进入沙漠后,便是一望无际的沙海,上无飞鸟,下无走兽,行驶中的车辆是这一片天地间唯一的动静。这样的景象很容易让人心生不知归途的恐惧,但我们必须继续前行。

书画艺术家张录成:艺术的大道在自己脚下

在沙漠中行车是不能停的,一旦停下来,汽车轮胎就可能会陷进沙里。而轮胎一旦陷进沙里,就会越陷越深,再也无法前行。在无垠的瀚海间,人的生命显得尤为脆弱。我不禁想起了高僧法显——那个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

书画艺术家张录成:艺术的大道在自己脚下

法显从长安出发时已经65岁了。在古代,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在断水断粮,随时充满死亡威胁的沙漠中行走,在从来没有人走过的地方寻觅,竟然经西域至天竺,最终取回了真经。

书画艺术家张录成:艺术的大道在自己脚下

我反复想象,到底是什么样的生命铸就了这样强大的力量,到底是什么样的信仰让他忘却生死?想来那时的自己,也许正是受到这样的一种精神的震撼与指引,才非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无路可走的大漠胡杨林里看个究竟吧!

书画艺术家张录成:艺术的大道在自己脚下

诚然,我这样经常在胡杨林中走、看、观察的办法,在他人看来可能是根本没必要的。毕竟,拿现成的照片在工作室里比对着画也不乏其人,而这样的方法显然更加快速便捷,更无需冒丝毫的风险。

书画艺术家张录成:艺术的大道在自己脚下

但对于我而言,只有真正在胡杨林里行走,置身于千年的文化土壤中,让思绪自然穿越历史的风云,让自己的身心融入到这片文化之地,我的作品才有深度,我的笔下才可能真正表现出胡杨树孤寂、坚韧、悲壮的生命情怀。

画家简介:

书画艺术家张录成:艺术的大道在自己脚下

有一种辽阔来自大漠,有一种气魄来自汉唐,有一种悲壮成就丝路。张录成,丝路文化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中国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丝路大写意画的开拓者,中国画坛极富个性色彩的艺术家,被誉为“在传统绘画笔墨语言、绘画境界、绘画美学三个方面有突破的画家”。张录成深入持久地研究丝路文化三十多年,探索出表现丝绸之路苍茫、博大、雄浑、悲壮的笔墨语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丝路绘画风格。

—END—

本文系原创,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以上为嘉宾观点言论,不代表本馆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