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哄搶”美業:每2天就有1筆交易達成

2020年伊始,美妝行業的資本流動就已十分火熱。

據品觀APP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17日,全球美妝市場共計發生了51筆資本交易,也就是平均每兩天就會有一筆交易達成。其中,併購/股權收購相關的共有24筆,另有27筆是投資。這些交易涉及了上游原料巨頭如 Firmenich(芬美意)、Givaudan(奇華頓),國際巨頭如歐萊雅、寶潔、高露潔,國內新銳品牌如完美日記、參半,美妝零售巨頭如松本清、永輝超市等,幾乎貫穿了全產業鏈。

資本“哄搶”美業:每2天就有1筆交易達成

雖說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致使全球經濟遭受重創,但資本在美妝行業的湧動,依然彰顯著行業活力。

新銳品牌撬動,中國市場“熱錢”橫飛

今年,中國美妝市場的資本熱再度燃起。根據已經公開的信息,截至4月中旬,已有13筆交易發生在中國,僅次於美國的18筆。

據品觀APP2017年聯合棋盤資本發佈的《中國化妝品行業資本十年白皮書》,2007年堪稱中國化妝品行業的資本元年,克麗緹娜、噯呵、相宜本草相繼獲得資本注資。

此後,伴隨著中國化妝品的零售總額飛速飆升,中國化妝品行業的蛋糕在急劇增大,化妝品與資本結合愈加緊密,到2015年、2016年更是達到高潮,“熱錢滿天飛”。

不過,“熱錢”很快變為“冷錢”。2017年,中國化妝品投融資事件從2016年的106件驟降至21件。

近兩年,伴隨著電商等渠道新興品牌的活躍,資本在化妝品行業又開始湧動起來。尤其今年以來,新銳品牌密集地成為了資本追捧的對象,發生在中國市場的這13筆交易中,有8筆涉及新銳品牌和公司,如完美日記、參半、三谷和Rêver母公司POLYVOLY保利沃利等。

事實上,不少投資人士早前就表示了對新銳品牌的看好。2015年,紅杉中國在一份分析報告中寫道:未來五年是本土化妝品行業的黃金機會,是快速圈地整合階段,新興渠道可以讓這些新品牌實現彎道超車,也會給市場帶來全新變化;2017年,達晨創投董事總經理高洪慶曾公開表示,“新品牌、小眾品牌將成為資本的新風口,未來以小眾品牌矩陣形式發展的公司、孵化小眾品牌的平臺公司,將可能發展成為非常偉大的公司。”

新型運作機制下,DTC品牌受資本熱捧

在2020年全球美妝行業的這51筆資本交易中,有30場與品牌相關,其中有三分之一是DTC品牌。

所謂DTC(Direct to Consumer)品牌,即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品牌。就國內外美妝市場來說,一些新銳品牌藉助DTC模式崛起,在當地市場完成了破局,重新定義了消費品牌的玩法。完美日記就是典型的DTC品牌,其剛剛獲得的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05億元)融資,也是中國美妝行業今年以來數額最大的一筆交易。

在國外,DTC品牌的發展已經相對成熟,也深受消費者的喜愛。無論是大型集團或是私募基金,他們都對具備互聯網基因的DTC品牌頗感興趣。

例如,今年1月份被美國日化品巨頭寶潔收購的女性除毛和身體護理品牌Billie,其以訂閱制的方式運作,用戶先在官網挑選一款自己喜歡的剃刀手柄,再選擇訂購週期,第一次用戶將會收到一個剃刀手柄,兩套5片裝刀片組合和一個刀頭網罩,之後會按照週期收到替換裝刀片,訂閱價格為9美元每個週期。

資本“哄搶”美業:每2天就有1筆交易達成

寶潔認為,“Bille直面消費者的強大互聯網營銷能力以及具有創新力的產品迭代,對Z世代消費者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可以說,DTC品牌的市場運營能力,是被資本看重的主要原因。

今年3月份,前歐萊雅消費品總裁Michel Brousett創立的風險投資公司Waldencast,投資的巴西護膚品牌Sallve就是典型的DTC品牌。品牌創始人朱莉婭是巴西知名時尚和美妝KOL之一,在品牌正式推出前,創始團隊便調查、研究了超過26多萬人的意見,Sallve相當於品牌與消費者共同創造的成果。此外,由個人投資者投資的美國護髮品牌CrownAffair等也是較為典型的DTC品牌。

把脈主流趨勢,Clean Beauty成潛力股

今年,Clean Beauty(清潔美容產品:即倡導不含有害物質、零傷害、淨至無毒的美妝產品)類產品成為國際資本關注的重點品類之一。

1月份,獲得美國私募基金Sandbridge Capital B輪投資的ILIA Beauty,就是Clean Beauty品牌,主要提供基於植物原料的、具有護膚功效的美妝產品。目前,ILIA Beauty 正處於高速增長階段,2019年零售額約為22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6億元),預計2020年將接近3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5億元)。

品牌創始人Sasha Plavsic 表示,ILIA Beauty快速增長是因為Clean Beauty是當下的主流趨勢,大眾消費者都感覺到了Clean Beauty的吸引力。

資本“哄搶”美業:每2天就有1筆交易達成

據悉,目前有很多初創公司正在海外湧現,渴望在Clean Beauty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美國Beautycounter和美國Juice Beauty等品牌都投入了大量資金,用於開發護膚品和彩妝的相關替代產品。

2月28日,以27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9億元)收購了W3ll People的e.l.f. Beauty也正在加碼Clean Beauty領域。其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Tarang Amin 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從消費者信心和強勁的增長率來看,Clean Beauty是一個具有戰略重要性的細分市場。”

產業上游資本湧動,功能性產品被重視

除了品牌端之外,涉及原料、包裝、研發領域的美妝產業上游,也成為資本重點關注的對象,截至目前,今年已有相關交易10筆。

Officina Profumo Farmaceutica di Santa Maria Novella是歐洲最古老的藥物實驗室,擁有超過400年的連續經營歷史。1月份,意大利工業集團Italmobiliare投資4000萬歐元(約合3.1億人民幣),收購了其20%股權,並指出,這是一筆長期投資,不僅能讓公司的投資組合更加多元化,也意味著公司向香水和美妝行業吹響衝鋒號。

資本“哄搶”美業:每2天就有1筆交易達成

這筆高額投資也從側面展示出,美妝行業正被外界看好。

除此之外,加拿大創新解決方案服務商Knowlton Development Corporation於1月底併購中國彩妝供應商上海巴黎蒂、香奈兒投資美國可持續化學公司P2 Science、美國私募投資公司Sun Capital Partners併購美國化妝品和皮膚病研究所West Dermatology、加拿大投資公司MedSpa Partners併購加拿大皮膚痤瘡和皮膚醫療中心Skin Matters,以及中國功能性化妝品研發企業斑敏痘獲5000萬人民幣投資等,都不僅集中在研發版塊,且重點是功能性化妝品開發領域。

對此,Sun Capital 聯合首席執行官Marc Leder曾表示:“在健康零售行業,皮膚病學是一個不易衰退且正在快速增長的領域。”從國內化妝品市場來看,這兩年功能性化妝品的開發也是時下最熱門的賽道之一。

從原料端到品牌零售端,可持續發展受到全盤關注

縱觀今年美妝資本市場,國外資本方的投資對象既有彩妝、香水、個護等品牌,也有電商平臺、研發機構、包裝生產商等,覆蓋了產業鏈上下游,而可持續發展領域成為了投資的重心之一,其中尤以美妝上游原料端更甚。

今年以來,瑞士香精香料巨頭Firmenich(芬美意)已完成兩筆鉅額投資,一是與瑞士投資公司 Quadia 共同參與了美國“循環式消費品購物平臺” Loop 的A輪投資,二是耗資22.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1.3億元)併購了法國私募股權投資公司ARDIAN旗下天然植物化學品研究公司DRT。

對Loop的投資,Firmenich首席執行官Gilbert Ghostine表示,“作為一家持續在全球環境方面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我們堅決承諾,在運營和供應鏈中消除非循環塑料。這標誌著我們在培育可持續產品、積極支持循環和再生經濟道路上新的里程碑。”

無獨有偶,瑞士香水原料供應商Givaudan(奇華頓)最近在公開市場收購了香精香料製造商Robertet 4.68%的股權,成為後者的少數股東。據悉, Robertet集團是全球自然香料生產規模最大的香精公司之一。

資本“哄搶”美業:每2天就有1筆交易達成

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視,不僅體現在產業鏈上游,在眾多或被投資或被併購的品牌中,定位“天然”、“環保”的也不在少數,例如美國天然美妝品牌ILIA Beauty、德國天然個護品牌STOP THE WATER WHILE USING ME、號稱可以“吃”的美國牙膏品牌Hello Products、西班牙天然身體護理品牌Natural Honey、日本天然美妝品牌ETVOS等。

而一些投資機構也將目標鎖定可持續發展領域的美妝公司。今年3月,上文所述前歐萊雅消費品總裁Michel Brousett創立的風險投資公司Waldencast,一口氣投資了美國彩妝品牌Kjaer Weis、巴西護膚品牌Costa Brazil 和巴西天然美妝品牌Sallve三大品牌,它們均主張天然環保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可以預見的是,當下全球市場仍然肆虐的新冠疫情,定然將敲響各大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警鐘,也將成為諸多公司重點投入的版塊。

總體而言,從開年就在湧動著的這股資本熱潮,確實給疫情陰影籠罩下的美妝行業注入了新的生機。不過,資本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魔鬼,在這股浪潮下,我們需要承認和尊重資本的價值,更要謹慎看待資本的兩面性,避免讓品牌成為資本的附庸,實現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