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里,端妃凭什么赢到最后?

茫茫人海,欣喜相逢,如若喜欢,请点点“关注”,让我们一起陪伴,写写看看这人间的故事,取一抹通透。

《甄嬛传》里,端妃凭什么赢到最后?

文/端木婉清,原创文章

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01

若干年前,我第一次看《甄嬛传》,觉得端妃,实在是幸运至极。

终年缠绵于病榻,备受嚣张跋扈的华妃打压。

在这深宫里,唯一能靠能依的皇上也不宠爱,甚至连太后和皇后都不愿眷顾。

可以说存在感极低,等同弃妃了,她的命运,在旁人看来,也不过是因病早香消玉损,或者是惨死在华妃的狠心毒辣下。

就算活着,大概也是冷宫般无人问津,自生自灭的寂寥余生。

若想在这权色纵横,尔虞我诈的后宫中安然一生,且挣得荣耀万分,显然是难于上青天的事。

但端妃做到了。

她把一副烂牌,打出了王炸的优势,也是一格电撑到最后成为王者级的女人。

扳倒了华妃和皇后,把可爱的温宜公主收养身边承欢膝下,更从端妃——皇贵妃——皇贵太妃,完成了身份地位几连跳。

全剧好运躺赢,荣耀一生。

但许多年后,再看这部剧,却有了不同的感触。

端妃之所以能够赢到最后,并非纯靠运气好那么简单,而是她也付出了常人所不知的隐忍和艰辛,更是凭借了一颗洞若观火的心,步步为营。

这后宫中的很多人,其实是藏了锋芒的。

没有一点过人的能力,根本走不远。

而端妃最大的能耐,是早早看懂了后宫的生存之道。

02

人生低处时,默默生活

端妃原名叫齐月宾,是虎贲将军齐敷之女,也是开国元勋齐不迟孙女,真正名门望族。

她也是第一个进王府的女人。

那时的她,年轻美貌,爱着王爷,生就与世无争性格,也深受王府上下喜欢,连后来一心要弄死她的华妃,曾经对她也有过几分信任和交好。

只是她万万没想到,有朝一日,也会成为心爱男人和太后制衡前朝后宫的一枚棋子。

当时尚未登基的皇上,怕年氏和齐家做大,为除隐患,设下圈套,借用齐月宾的手,给年氏端了一碗所谓的安胎药,打下了年氏肚中已成型的男胎。

《甄嬛传》里,端妃凭什么赢到最后?

而她也被遭受丧子之痛的年氏活生生灌下一壶红花,终身不育,还落得一副生不如死的病躯。

《甄嬛传》里,端妃凭什么赢到最后?

后来皇上登基,她被册封为端妃,年氏被封为华妃,两个女人地位并列。

但在这深宫中,一个不被皇上爱,又失去了生育能力,且缠绵病榻,三步一咳,五步一晕的女人。

名位再高有什么用?终究是挂了个虚职而已。

她的人生彻底跌到了低谷。

寂寥和无望压迫着她的每一根神经,在慢慢长夜里烛火般煎熬,往事像梦魇缠身,令她痛彻心扉。

加上华妃时不时羞辱打压折磨着她。

处境,太难了。

但端妃,经受住了。

她深知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

既然当年选择了为所爱男人认命背下黑锅,那就面对现实,接纳委屈。

只有接纳,才能减轻心中些许痛苦,也能让自己保持清醒,伺机新生。

那样的她,没有在逆境中堕落沉沦,没有因为被算计而万念俱灰想要报复他;

没有和嚣张跋扈不分青红皂白的华妃采取正面交锋,更没有意气用事说出当年真相。

她选择隐忍,默默生活,养精蓄锐。

只有默默生活,避开纷扰,才能留耳根清净,不被人迷惑和牵制;才能保持头脑清醒,时刻劝诫勉励自我的言行举止。

只有沉住气,才能看清来时路,理清未来想要的是什么,置之身外,也才能看穿谁真谁假。

为此她收敛锋芒,让所有人遗忘她,误以为她的渺小懦弱,对她放下戒备,不肖一顾。

忍常人不能忍的苦,引皇上几分好感和愧疚做一方护身符,得以保全。

毕竟保全了自己,才有机会迎得更多的幸福。

03

不蹚浑水,懂得避嫌

关系再好,也要保持距离

《甄嬛传》前12集,端妃一直都是活在台词里的女人。

若不是几次在众妃嫔向皇后请安时,看到她被留了位置,特意提醒,恐怕没有几人会记得六宫中,还有一个叫端妃的娘娘存在。

即便甄嬛、眉庄、安陵容进宫向皇后行三跪九叩大礼时,她都没有出现。

《甄嬛传》里,端妃凭什么赢到最后?

她不是不知道这种场合的重要性,但对于一个向来与世无争又不得宠的妃子来说,什么繁华热闹统统都是浮云。

有时能够好好活着,保持住内心那份善良,已然万幸,还求什么被看重和攀附。

无关她的事,向来不爱参与。

所以,相比抛头露面刷存在感,她更喜欢独善其身,安静度世。

她很清楚: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水都很深,免不了浑水泛滥。

她尚在低处,安危只在一念间,一不小心,怕避世多年会功亏一篑,惹得一身骚不说,甚至招来杀身之祸。

既然要活着,还有不了的心愿,那么不蹚浑水,懂避嫌,总没错。

《甄嬛传》里,端妃凭什么赢到最后?

这一点从端妃参加温宜公主周岁礼称病体不适提早告辞可以看出。

她和侍女吉祥说:我要在那啊,只怕会扫了那些唱大戏人的兴致,我实在看不惯那些做作样子,眼不见心静。


彼时,她尚且不知甄嬛脾性,也不想搅合后宫争宠把戏里。

一个心存善意,不愿同流合污的女人,一个在没有把握对方是敌是友前,选择独善其身的人,更容易避开祸端,走得长远。

04

所以端妃是深谙成年人相处之道的。

即便后来她早已分清和甄嬛是敌是友,也认定甄嬛会是她苦苦隐忍多年下,可以扳倒华妃的最有潜力合伙人。

她也深知甄嬛的感恩和有意靠近,但她还是选择了和她保持距离。

在她眼里,再好的朋友,走得过于近了,就会是场灾难。

一则有拉帮结派嫌疑,这是深宫里最忌讳的,容易引其他妃嫔的关注、嫉妒和猜忌,也容易让本就生性多疑的皇上更起疑心。

这样的结果对于隐世不爱生事的她来说,会是一种负担和麻烦。

对甄嬛也是。

她之所以能够几次三番救下甄嬛,皇上会信她几分,全凭的是她和别人不爱过密交往。

一旦这种印象被打破,之后她和甄嬛再有打算都会很难。

二则,成年人的交往,太过密切的话,容易失掉分寸。

话多必失,行多必错,总难免有意见相左时刻,一旦近了,容易高估友谊,低估人性。

与其到时痛心遗憾,不如现在不近不远相处,细细长流,懂彼此真心,互惠互利,也保留界限,独立清醒。

《甄嬛传》里,端妃凭什么赢到最后?

你看,她在路边相遇甄嬛,两个人一番交心后,听到甄嬛提出以后要多看望走动时。


《甄嬛传》里,端妃凭什么赢到最后?

及时拒绝了:病中残躯,不便见人,何况本宫与莞贵人还是不见面,才多有裨益啊。


富察贵人小产后,端妃深夜造反甄嬛,提醒她小心曹贵人,俩人再次交心,甄嬛见她病弱,想举荐温太医给看病。

端妃拒绝了。

莞贵人要送她。


《甄嬛传》里,端妃凭什么赢到最后?

端妃说不用了,不可张扬。


避嫌无疑,终留清醒。

这也是心理学上的“交往适度”法则。

懂得亲密而有一定界限,才是关系维持长久的秘诀。

05

世事风云诡异,懂得进退自如

端妃在这后宫是收敛了锋芒的。

当初能够背下皇上和太后甩给她的黑锅,自然也知道往后余生该怎么活。

她从来不是一个真的心死如灰的女人,而是一直帷幄运筹,懂得进,也知道退。

华妃多年来折磨她,而她也被蒙冤灌下红花,虽然避世多年,除真不想蹚浑水,将养病躯外,更多的是在隐忍,等候时机

时机不到,绝不轻易出现,时机来临,也不会轻易错失。


《甄嬛传》里,端妃凭什么赢到最后?

她第一次见到甄嬛后,就看出对方像极了纯元皇后,料定日后必得皇上宠爱,前途无量。

后来几次相交,了解甄嬛不是皇后一派,也有和华妃分庭抗礼之心后,更认定了对方会是她扳倒华妃路上的最佳盟友。

她看到了机遇,所以她选择进。

她帮甄嬛澄清木薯粉事件,在皇后和安陵容联手陷害富察贵人小产后,提醒后宫的阴险狡诈。要甄嬛防着曹琴默,留心保护自己的孩子。

《甄嬛传》里,端妃凭什么赢到最后?

在敬妃和甄嬛因胧月之事起隔阂时,她也会巧妙帮甄嬛解惑,拉拢两边关系,且在皇上面前为苏公公和谨汐对食之事化解。

她一步步赢得了甄嬛的信任,看似在并帮甄嬛对付华妃,其实不过是强强联手。一个明一个暗而已。

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她早懂得这份道理。何况是帮着本就生了几分真情的后宫姐妹,就是在帮自己。

正是这份通透,观若洞火,才会有步步为营,得到她想要的东西。

但出生名门又久在宫中的她,怎会不知道,人世间的事,风云诡异呢?

多少好朋友利来而聚,利尽而散。

如今的她,已经复了仇,也过上了想要的生活,很满足了,如今身边的姐妹,对自己也算照顾有加。

但往后呢?谁也不知道。

伴君如伴虎,伴在黑化的钮祜禄氏身边,亦然。

端妃早看穿从甘露寺回来的甄嬛,已不是当初她认识的莞贵人了,现在的甄嬛是钮祜禄氏,一个杀伐决断的女人。

端妃参与了对方太多的过往,知道对方太多的秘密,包括皇上病重离世的真相。她已经看到甄嬛严词厉色下的力量。

与其在关系变质前分崩离析,落一个惨烈下场,不如在尚且有能力退去时,选择好聚好散。

不是不好了,而是权衡利弊后,更懂得为温宜和自己的生活筹谋。

向来冰雪聪明的甄嬛不会不懂,也自然愿意成全。

正是端妃选择再次避世,收敛锋芒,才能守住她一路得来的人和幸福。


06

繁华起,御风飞舞,低谷处,沉心耕耘。

留清醒,善处事。

懂得进,也知退。

或许这才是一个女子,最智慧的地方了。

即便这一生,无人疼爱,至少也明白,还有自己可爱;

即便不幸拿到了人人都不看好的烂牌,也可以隐忍经营,活一个凤凰涅槃。

后来,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如此甚好。


《甄嬛传》里,端妃凭什么赢到最后?

端木婉清,情感作者,你的感情闺蜜,复杂人性解惑人,已出版畅销书《懂,是尘世里最美的情话》,感谢阅读,期待您的关注。配图电视剧《甄嬛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