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老人捐一座桥,一个好人守护了八年,南通如皋的温暖故事

今天要说的江苏南通。说起南通,我最先知道应该是在那个热播电视剧《欢乐颂》中,那个风情万种的樊胜美的家乡,就在江苏南通。

两个老人捐一座桥,一个好人守护了八年,南通如皋的温暖故事

大家还记得不?《欢乐颂》中的樊胜美老妈,压榨亲生女儿的剧情,我一直如鲠在喉,也因此印象更深刻吧。对了,听话所过那句话吗?“全国教育看南通,南通教育看如皋”,2019年,如皋以高考本科一批上线率68%,位居江苏各县市的第一,这里的最大的“特产”是学霸。

两个老人捐一座桥,一个好人守护了八年,南通如皋的温暖故事

江苏南通如皋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与苏州隔江相望。据记载,远在春秋时期,贾大夫南屏公携族人来到这片水土丰茂的地方定居,他们把这片水边高地起“皋”,“如皋”由此得名。发展到清朝末年,如皋城内已有11街83巷。

两个老人捐一座桥,一个好人守护了八年,南通如皋的温暖故事

江苏省如皋市东大街内城河上有一座迎春桥,这座桥是进入如皋城的必经之路,初名先春桥,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石桥是由当时城内丰家、乐家两位长寿老人捐资兴建的。为了纪念他们的善行义举,人们在桥上刻下“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两句话,以此影响后人。

两个老人捐一座桥,一个好人守护了八年,南通如皋的温暖故事

迎春桥最初是木桥,明崇祯三年,知县吴宏功捐银500两改为高石桥,桥高于路面约三米。清同治九年(1870年)年重修,1925年改为砖石平桥。桥东西向,为单孔砖石桥,长16.5米,宽6.6米,拱宽3.6米。

两个老人捐一座桥,一个好人守护了八年,南通如皋的温暖故事

桥中央石栏有康熙年间的古石刻两方“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

两个老人捐一座桥,一个好人守护了八年,南通如皋的温暖故事

家住桥头的丁邦泽老人从小就听长辈讲这两句话的含义,丁老说,“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就是叫人要做好人,自古以来教育后代就是这样教育的。这两句话源自如皋“以善立人”的古老传统,每天都从古桥上走过的如皋人,从小就在心中种下了善的种子。

两个老人捐一座桥,一个好人守护了八年,南通如皋的温暖故事

2011年的夏天,丁邦泽老人路过这座古桥时,发现这座古石桥上的字变得模糊不清,便买来油漆和毛笔进行清洗和描摹。从那以后,丁老经常特意来看看石桥上的字,只要油漆污损脱落了,他都会仔细描摹一遍,让字体保持鲜亮,这一做就是八年。

两个老人捐一座桥,一个好人守护了八年,南通如皋的温暖故事

丁老说,导游讲解员也经常带游客过来,给大家讲解这座古桥,说这里是是保护区,所以说我是一个平民百姓,既然就住在桥头,我就给它描起来了。描起来了,人家就看得清楚了。丁老欣慰地说,来这里的游人都说这个对联好,在这里照个相合个影,我也就很开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