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北伐,一場“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具備的北伐

導語

公元1141年,在殺害岳飛之後,南宋向金稱臣,達成了紹興和約。然而二十年後,金國單方面撕毀條約,大舉南侵。在南宋將士的拼死保衛下,總算是擊退了金軍,此後,宋高宗重新啟動了主戰派張浚。在擊退金軍之後,南宋似乎看到了收復失地的希望。次年,宋高宗退位,改當太上皇。宋孝宗即位後,先是平反岳飛,之後就派張浚發動了北伐戰爭,史稱“隆興北伐”。但這次北伐卻錯過了諸多機會,導致宋軍在“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方面全盤皆輸,最終造成了北伐的失敗。

完顏亮南侵

在紹興和議後不久,金國大臣兀朮病逝,沒有了兀朮的壓制,金熙宗開始越來越殘暴,導致了完顏亮直接發動政變殺死了金熙宗。在完顏亮即位後,一改以往政策,對內鎮壓異己,對外瘋狂擴張。

紹興三十一年,在經過了長期間的準備後,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進攻宋朝。此次南侵完顏亮出動了六十萬兵馬,舉全國之力,大有一舉踏破臨安之勢。從淮河流域到陝西地區,漫長的邊境線都是金軍的進攻方向。反觀南宋,在秦檜當政的十五年裡,軍事建設幾乎一點都沒做,對戰爭的準備嚴重不足,在一開戰就節節敗退。

宋孝宗北伐,一場“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具備的北伐

完顏亮南侵

南宋將防區分為了四個部分,吳璘負責西部防區,成閔負責中部防區,劉錡負責東部防區,海防由李寶負責。這四個區域中,東部的進攻最為猛烈,老將劉錡雖然喊出了“取重陽日到京師”的豪言壯語,但疾病纏身的他已不似年輕時那樣。劉錡先是從江陰北渡淮河被擊退,隨後負責左翼的王權棄守廬州。完顏亮兵分兩路,自己率領大軍抵達長江沿岸的採石,另一路先後攻佔了滁州、真州,直逼揚州。劉錡只能放棄揚州,退守瓜州,可瓜州也隨即被攻陷,劉琦只好退守鎮江,與金兵隔江對峙。

與陸戰不同,南宋的水軍戰鬥力優於金國。負責海防的李寶曾是岳飛部下,他擅長水戰,曾被岳飛派往從海上突襲登州。李寶得知,完顏亮打算在十月十八日進入錢塘江,直接進攻臨安。金軍水軍雖然勢大,但訓練不足,多為北方人,並且金軍為了防水,使用了很容易燃燒的油布為帆。李寶趁風向有利的情況下,以火箭密集攻擊,金軍大敗。

雖然海戰上取得了勝利,但南宋的長江防線瀕臨失守。當宋高宗得知完顏亮要渡江的消息後,第一個念頭竟然是逃跑,好在左相陳康伯阻止了宋高宗的行為,並建議宋高宗親征,以鼓舞士氣。宋高宗估計也是不想在晚年奔波,就命葉義問巡視江淮,虞允文為參謀軍事。

當時的南宋防線已經岌岌可危,完顏亮已經在長江沿岸集結了四十萬大軍,並準備從採石渡江。一旦金軍渡江成功,那麼南宋的最後一道優勢也將失去。而此時南宋在採石的守軍群龍無首,王權因為之前的一系列敗仗已經被解除兵權,而接替將領李顯忠還沒有趕到,此時的採石守軍就是一片散沙,根本無法抵抗金軍的進攻。

宋孝宗北伐,一場“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具備的北伐

采石之戰

虞允文看到情況不好,也不管是否越權指揮,他召集守軍,親自到江濱督戰。虞允文將馬步軍列陣於江岸,又把水師分為五部分,一部駐守中流、兩部分別駐守左右兩翼,另外兩部則埋伏於港內,隨時支援。

很快,金軍開始大舉渡江,幾百艘船隻浩浩蕩蕩向江南駛來。宋軍水師的戰鬥力強於金軍,宋軍的戰船被叫做海鰍船,宋軍採取衝撞戰術,擊沉了不少金軍戰船。採石水戰一直打到了天黑還沒結束,關鍵時刻,一直從江州潰敗的宋軍逃到採石,虞允文趁機將其招募,命他們從後山出發,搖旗擂鼓。金軍以為宋軍援軍到了,再加上一天的進攻毫無進展,遂人心慌慌,無心戀戰,都調轉船頭逃跑。采石之戰的勝利可以說是此次宋金戰爭的轉折點。

在金軍渡江失敗後,完顏亮退守瓜州。虞允文推斷金軍可能從瓜州再次渡江,而與瓜州相望的京口,防守力量十分薄弱,就自告奮勇前往京口加強防禦。正在完顏亮打算第二次渡江時,金國後方卻傳出壞的消息。因為完顏亮的高壓統治,金國內部很多人都對完顏亮不滿,在眾多大臣的擁立下,金國的東京留守完顏褒發動政變,自立為帝,史稱金世宗。

宋孝宗北伐,一場“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具備的北伐

完顏亮雕像

得知後院起火,完顏亮的第一反應是回師,可他的部下李通認為,皇帝親征無功而返,士氣一定會受損,一旦宋軍反撲,後果將會更加嚴重。李通建議完顏亮繼續渡江,先攻下南宋,再回師平定叛亂。完顏亮下令,三天之內必須渡江,後渡者斬。

完顏亮本就殘暴,手下人大多都是屈服於他的威亞之下,在得知完顏亮的命令後,金軍的浙西路都統耶律元宜就與一些將領密謀起事。次日凌晨,耶律元宜發動兵變,率領士兵殺入完顏亮帳中,殺死了完顏亮,並率軍北返。隨著金軍的撤退,南宋也趁著這個機會收復了失地。

雖然說這場戰爭以宋軍勝利告終,但南宋贏得太過僥倖。最主要的是,這場戰爭爆發了南宋太多的弊端了,紹興和約之後的整整二十年的時間裡,南宋荒廢軍事,導致了對戰爭的準備不足,如果不是愛國人士的拼死抵抗和李寶、虞允文指揮的兩次勝仗,還有金國的突發政變,那麼南宋很有可能就此消失。

孝宗北伐

在完顏亮兵敗後,南宋內部響起了沉寂已久的主戰聲音。確實,這個時候的局勢對南宋是非常有利的。金世宗的奪位與完顏亮之死,導致了金國的政治格局發生了巨大的震動,而契丹人耶律窩罕也趁此機會起兵,自立為帝。金國花費了長達一年的時間,經過了巨大的損失才平定這次叛亂。還有就是,中原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漢人起義。

宋孝宗北伐,一場“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具備的北伐

虞允文雕像

在采石之戰中立下大功的虞允文趁機向宋高宗進言:“金亮既誅,新主初立,彼國方亂,天相我恢復也。和則海內氣沮,戰則海內氣伸。”不過令人想不到的是,一直追求和平的宋高宗竟然同意了虞允文的說法。虞允文被任命為川陝宣諭使,前往四川,與吳璘聯手,尋找進攻的時機。

而此時的金國,因為金世宗要對付其餘勢力,沒有精力南侵,就派使者來到南宋議和,想要再次簽訂二十年前的紹興和議。但此時的南宋國內上下早就對這種條約無法接受,特別是宰相陳康伯不是秦檜那種主和派,而宋高宗也在出使金國的國書中對金國採取敵國之禮。

但對於南宋與金國來說,真正在戰爭與和平之間的轉折點是宋高宗的退位。紹興三十二年六月,當了三十六年皇帝的宋高宗也許是累了,出人意料的宣佈退位,太子趙昚繼位,史稱宋孝宗。而宋高宗則去當上了太上皇,安享晚年去了。

宋孝宗北伐,一場“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具備的北伐

宋孝宗

宋孝宗登基後,立刻就做了一件振奮人心的事情,那就是為岳飛平反。登基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宋孝宗就下詔為岳飛平反,為岳飛平反說明了宋孝宗的內心是主戰的。但實際上,在最開始,宋孝宗是希望與金國達成和平的,因為宋孝宗曾下詔放棄宋軍剛剛收復的秦鳳、永興、熙河三路。吳璘就如同當年的岳飛一樣,不得以班師。吳璘收復的三路十三州之地,一夜之間都變成了金國領土。

後來,張浚被提拔進入了樞密院,主戰派的聲音就越來越大。張浚早在宋高宗時期就當過宰相,在朝野上下都有著極高的威望,同時他也是堅定的主戰派。隆興元年正月,宋孝宗升遷張浚為樞密使,都督江淮兵馬。在張浚出任樞密使後,金國派出使者,想要索取南宋收復的海、唐、商、鄧、泗五洲之地,並要求南宋按照舊約來劃定邊界,同時繼續向金稱臣納貢。張浚堅決拒絕了金國的要求,並回複道:“疆場之一此一彼,兵家之或勝或敗,何嘗之有?”意思就是你金國也不一定能打贏我們宋朝。

張浚的立場讓金世宗大怒,他派遣蒲察徒穆及蕭琦等人屯兵虹縣、靈璧,整頓兵馬,做好南侵的準備。張浚得知金軍的動作後,勸宋孝宗先發制人,前往建康以鼓舞士氣。比起宋高宗來說,宋孝宗收復中原的決心是很大的,他對張浚說:

“公既銳意恢復,朕難道獨甘偷安嗎?”於是決定渡江北伐,收復中原。

當時金兵主要屯兵在虹縣與靈璧,所以這兩處自然就成為了首要的攻擊目標。張浚派淮西招撫使李顯忠進攻靈璧,建康都統紹宏淵進攻虹縣。隆興元年五月,這場翹首以盼的北伐戰爭開始了,史稱“隆興北伐”。因為張浚的戰前準備十分充足,在北伐戰爭一開始,南宋軍勢如破竹,進展十分順利。

宋孝宗北伐,一場“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具備的北伐

隆興北伐

李顯忠渡過河後,蕭琦率領精銳騎兵柺子馬迎戰,北伐軍士氣高昂,奮勇殺敵,大破金軍,蕭琦投降,李顯忠繼而收復靈璧。中原百姓得知王師北伐,紛紛前來投奔。而另一路兵馬邵宏淵在進攻虹縣時,遭到了金兵了頑強抵抗,最後,李顯忠派蕭琦前往虹縣勸守軍投降,這才佔領了虹縣。可是,雖然宋軍首戰告捷,可北伐軍內部卻出現了分裂。因為邵宏淵是負責主攻虹縣的,可最後確實李顯忠才佔領了虹縣,功勞自然就到李顯忠那裡去了。這就讓邵宏淵的內心很不是滋味,還有就是當時邵宏淵的軍中有一名士兵違反紀律,卻被李顯忠給處決了,這更加讓邵宏淵感到沒有面子,兩人也因此產生裂痕。

在攻佔虹縣與靈璧後,北伐軍乘勝追擊,進攻宿州。在進攻宿州的戰役中,李顯忠再度率軍大敗金軍,追敵二十餘里。當宋孝宗得知北伐軍的戰績後,給張浚寫信道:“近日邊報,中外鼓舞,十年來無此克捷。”

不過,在宿州失守後,金國很快就組織了十萬步馬軍,想要收復宿州等地。李顯忠得知後,邀請邵宏淵一起夾擊金軍,但邵宏淵卻按兵不動。不僅如此,在李顯忠與金軍奮戰時,邵宏淵居然還袖手旁觀。試想一下,主將都是這樣,那部下怎麼能有死戰之心。因為孤軍奮戰,李顯忠只能被迫撤離到符離,金軍隨後追擊,宋軍大敗,糧草器械損失無數。就這樣,一場令人期待的北伐戰爭就這麼草草結束了。

這次北伐戰爭,之所以失敗,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一共有三點:

  1. 出兵的時機。宋孝宗雖然在對金態度上比宋高宗強硬,但是宋孝宗在登基之初一直在戰與和之間猶豫,這就導致南宋錯過了金國內亂這麼好的機會。而當宋孝宗決心北伐時,北方的金世宗早就已經穩固了政權。
  2. 規模太小。在北伐之前,宋孝宗下詔令吳璘放棄剛剛收復的三路十三州之地。這就導致在北伐戰爭期間,吳璘沒有辦法西北牽制金軍,北伐的威力也隨之折扣。而與金國的南侵相比,南宋的北伐從規模上看只是小打小鬧,進攻方向過於單一,所以符離一敗,北伐就宣告失敗了。
  3. 荒廢軍備。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南宋在二十年的和平時間裡,一直沒有整頓軍事,軍隊戰鬥力十分低下。最重要的是,隨著中興名將去世後,中高層將領出現斷層,從北伐的主要將領有邵宏淵這樣人就能看出。

總的來說,按照兵法上來講,這次北伐就是“天時”、“地利”、“人和”,南宋一樣都沒有。錯失金國內亂是失去天時、放棄西北十三州是失去地利、將領不和是無人和,兵家之大忌全佔,戰爭從一開始就宣告失敗。

宋孝宗北伐,一場“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具備的北伐

放棄的西北十三州地區

但實際上這些都是表面原因,真正的深層原因還是黨派之爭。宋朝的政治雖然清明,但是黨爭一直都沒有消除。本來一件事情每個人有不同的意見是正常,但爭議的本身應該是問題,而不是黨派。在北伐失敗後,主和派立刻跳出來攻擊主戰派,他們沒有想著怎麼發展國力,而是在想著怎樣打倒派系,這就是很嚴重的問題了。當然,主和派並不是說是投降派,他們往往在一件事情的立場上變成了對人不對事,主戰派攻擊主和派是賣國求榮,主和派攻擊主戰派是貪功誤國。就這樣,雙方一直爭論,誰也沒有想怎樣提高國力。

結語

隆興北伐失敗了,南宋與金國再一次達成和約,史稱“乾道和議”。但宋孝宗並沒有妥協,對於宋孝宗來說,和議只是權宜之計。宋孝宗恢復中原的夢想一直都在,但可惜的是,軍事力量並不是立竿就能見影的。而後來,積極備戰的虞允文在整頓物資的過程中病逝,宋孝宗的北復中原只能存在於夢想之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