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生》:我70歲了,獨居,沒有歸屬感,該怎麼讓生活繼續?

被需要,是一件很讓人滿足的事。不管處於人生中的哪個年齡階段,不管是面對親情、愛情還是友情,一個人被需要了,他才會感覺自己的存在是有意義的。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70歲了,獨居,在家感覺不到任何歸屬感,你會怎麼辦?

很多人的選擇可能會不同,有的人會選擇去交朋友逛公園,有的選擇去住養老院,有的選擇去和兒女居住,可不管如何,他們都希望自己是被需要的。

或許也有人會選擇出去工作,但是可能又會擔憂:都70歲了,我們還能做什麼呢?

70歲了還選擇出去工作這種方法是否可取,答案就藏在電影《實習生》裡面了。

《實習生》:我70歲了,獨居,沒有歸屬感,該怎麼讓生活繼續?

《實習生》是由南希·邁耶斯擔任導演,安妮·海瑟薇、羅伯特·德尼羅主演的一部電影。電影用打破常規的一個“新實習”方式,講述了一個70歲老人本·惠特克退休後重回職場,做回實習生的故事。故事中,從本被嫌棄、到被需要,再到成為別人的人生導師的3個轉變,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溫暖又充滿愛的故事。

01 鰥夫寡居的他,感到孤獨、無歸屬感,他意識到,要讓生活繼續下去,他必須要走出去

心理學研究表表明,每個人都害怕孤獨和寂寞,希望自己歸屬於某一個或多個群體,如有家庭,有工作單位,希望加入某個協會、某個團體,這樣可以從中得到溫暖,獲得幫助和愛,從而消除或減少孤獨和寂寞感,獲得安全感。

《實習生》的男主人公本·惠特就是這樣的狀態,70歲,已經退休,妻子去世3年半,兒子家又太遠,雖然他花了很多時間玩轉了全球,可問題是無論去了哪裡,只要一回到家,他就頓時感到沒有歸屬感。

這讓他意識到,想要生活繼續,擺脫無歸屬的感覺,他必須要站起來,走出去。

所以,不論嚴寒酷暑,每天早上7點他都會去到星巴克,除此之外,高爾夫、看書、看電影、打牌、練瑜伽、學廚藝……,他將自己的時間都排滿了,就害怕回到家,一個人面對空蕩蕩的房子。

本知道,他的生命出現了空缺,他需要填補這個空缺。

一天,他無意中在傳單欄上看到一家公司在招聘老年實習生的消息,這無疑讓他激動、興奮!因為這意味著,他能夠加入到某個群體中,能有參與感,能讓自己被需要,從而消除目前狀態下的孤獨感。

就如他說的:“我喜歡每天都有地方可以去,能和別人交往享受工作樂趣,迎接挑戰,想要有人需要我。”

《實習生》:我70歲了,獨居,沒有歸屬感,該怎麼讓生活繼續?

工作的第一天,本既激動又興奮,鬧鐘定的很早,吃完早餐,穿好西裝打好領帶,拎著公文包來到了公司。

看到新公司的第一眼,他就深深地喜歡上了這個地方,辦公室各個角落都響起同事們的交談聲,每次有好消息,都會有同事拉起辦公室的專屬鈴聲,高興地向大家宣佈。大家都很年輕,朝氣蓬勃,這一刻,本知道,他的空缺,會被眼前的這一切給填補上。

因為這裡有忙碌,有熱鬧,還有溫情。

02 興沖沖的重回職場,卻被領導嫌棄、忽略,本要如何扭轉這個局面?

本一直信奉著一句人生格言:“做正確的事,永遠都不會錯。”

《實習生》:我70歲了,獨居,沒有歸屬感,該怎麼讓生活繼續?

剛去到公司的本,就看到了很多同事疑惑和不理解的眼神,大家似乎都覺得,你一個70歲的老頭了,不在家安享晚年,跑來當什麼實習生?

本的直系領導朱爾斯更甚,她是公司的創始人,極其注重時間,並不認為本能適應她的工作節奏,但為了給公司其他人做榜樣,又不得不服從公司安排,讓本在自己手底下工作。所以在她的眼裡,本是個累贅。

《實習生》:我70歲了,獨居,沒有歸屬感,該怎麼讓生活繼續?

被領導嫌棄的本,第一天就遭遇了“冷板凳”對待,工作郵件一條都沒有收到,每次滿懷期望的打開郵件,每次又失望的關掉。本來興沖沖,正打算施展拳腳大幹一番的他,如今卻只能在別人的忙碌聲中,呆望著朱爾斯辦公室的門。

我們可以知道,本有多難過、失落,他知道,自己被套上了年齡的枷鎖,體力跟不上、聽力差,這就是領導朱爾斯對他的看法。

這一刻,本決定,他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扭轉朱爾斯和其他同事對他的這種固化的印象。

既然已經下定決心想要融入這個群體,怎麼能不試著去證明自己呢?本想:70歲怎麼了?音樂家從不會因為年齡而退休,除非心中沒有音樂,而我如今還滿懷激情,如何不能繼續工作呢?所以,年齡不會成為阻礙我前進的腳步。

《實習生》:我70歲了,獨居,沒有歸屬感,該怎麼讓生活繼續?

所以儘管不被理解,他也不會停止融入團隊的願望,既然不給他安排工作,那他就自己尋找事情做!

他開始幫助周圍的同事,只要能幫得上忙的,用得上他的,他都樂於去做,漸漸的,同事開始對他改觀,和他打成一片。

《實習生》:我70歲了,獨居,沒有歸屬感,該怎麼讓生活繼續?

他也開始想著為老闆排憂解難。

他知道老闆朱爾斯最煩惱公共區內雜亂的辦公桌,於是他早早趕到公司,將它收拾好;他看到朱爾斯的司機在臨開車前喝酒,為了避免酒駕出事,他上前制止了司機,自己開車送朱爾斯去見重要客戶;朱爾斯外出見客戶時忘記吃飯,他會貼心的買好雞湯,等她會議結束後給她遞上……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漸漸地,朱爾斯開始對本改觀,開始接受並喜歡這個自己剛開始嫌棄的70歲的老年實習生,甚至在本被調離後,她親自找上門跟本道歉,並請求他回去幫自己工作。

《實習生》:我70歲了,獨居,沒有歸屬感,該怎麼讓生活繼續?

本成功了,他順利扭轉了自己被嫌棄、被忽略的局面,成功的融入到公司團體中。

看吧,誰說70歲做不好一名實習生了?當你做著你熱愛的事情,依然會讓自己感覺青春無比。年輕,當然有年輕的好處,朝氣蓬勃、有激情、有活力;可老了,依然有年齡的優勢,會比年輕人更有經驗、更冷靜、更睿智。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蕭伯納說過:“只有年少時擁有年輕,是件可惜的事。”

雖然你阻止不了年齡的增長,但你能讓自己的心不被歲月改變,無論什麼階段,你都可以活出年輕的心態。

本就是如此。

03 從被嫌棄到被需要,再到成為人生導師,本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有意義

本在商業打拼了四十多年,在退休前,他是前公司的副總裁,所以他經驗足、沉穩、睿智,而他似乎也有一種本領,能讓人不自覺地信任、依賴他

朱爾斯開始依賴本,她會讓本給她出主意,在遇到問題時,她會請本幫忙解決,制定對公司更好的計劃。

當她遇到人生中最艱難的瓶頸期的時候,也多虧了有本在身邊引導她。

《實習生》:我70歲了,獨居,沒有歸屬感,該怎麼讓生活繼續?

公司越做越大,董事們開始懷疑朱爾斯是否能夠勝任她目前的職位,而她也正面臨著丈夫出軌的問題,這兩個問題接踵而來,讓她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她認為自己或許不能平衡好工作和生活,所以她做出了退讓,答應董事們聘用公司總裁的要求。

可退讓就意味著她全副精力創辦的“合身網”即將要讓一個陌生人來帶領了,意味著她想要做的事可能會被否決,意味著她的心血“合身網”可能要大改版了。

細心的本將朱爾斯的煩惱和糾結都看在眼裡,他想讓朱爾斯正視自己,恢復自信,他對朱爾斯說:“一年半前你獨自一人成立了這個公司,現如今有220名員工,要記住是誰的成就。”

從本偶然的一次看到朱爾斯在跟員工們展示如何疊衣服、包裝衣服的時候,他就知道,合身網為什麼能夠成功?

因為他看到了合身網的創始人對它強烈的責任感和了解,他知道,或許會有人比她更有經驗,但永遠不會有人能比朱爾斯更瞭解合身網。

《實習生》:我70歲了,獨居,沒有歸屬感,該怎麼讓生活繼續?

在本的多次引導下,朱爾斯開始重新認識自我、找回自我,她知道自己應該為自己感到驕傲,因為不是很多人都能有自己如今的成就的,而她也不應該為了想挽回出軌的丈夫而放棄初心,讓別人接管自己花了這麼多心血創辦起來的公司。

放在一個月前,或許朱爾斯永遠也不會想到,這個自己之前一直嫌棄、忽略的實習生,竟然會成為自己的人生中重要的引路人,讓自己信任,依賴。而她也不到想到,從不擅長與老年人相處的她,竟跟一個70歲的老頭成了忘年交。

《實習生》:我70歲了,獨居,沒有歸屬感,該怎麼讓生活繼續?

看到這裡我們就知道,這個電影講述的是個雙贏的故事,朱爾斯因為認識了本。重新找回信心,既挽回了丈夫的心,也保住了公司。

而本因為來到了”合身網”工作,讓孤獨、不安的他被承認、被接納,讓漂泊無依的他找到了安定的港灣。他填補了自己空缺的心,讓生活重新變得有意義。

04 這部影片給我們的啟示:你老了,70歲了,只要你想,照樣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本不懼年齡,勇敢踏出腳步,重回職場,正因為這樣,才讓他填補了內心的空缺,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義。

好的作品就是這樣,不僅能給我們帶來溫暖,還能引發我們的思考。

看了這部影片之後,我就不禁在想:如果我70歲了,獨居,沒有歸屬感,我會怎麼辦呢?

會像本一樣,勇敢打破常規,去追求自己想要做的事嗎?

在之前我可能會說不知道,但是看了《實習生》之後,我就想:我老了也要像本一樣,有自己的生活,活出自己的價值。

《實習生》:我70歲了,獨居,沒有歸屬感,該怎麼讓生活繼續?

我相信很多人都思考過這個問題:人老了,真的就多了很多束縛,很多事都不能做了嗎?

其實不是的,摩西奶奶曾說過一段話:“有人總說,已經晚了。實際上,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光,對於一個真正有追求的人來說,生命的每個時刻都是年輕的、及時的。”

所以她不懼年齡,77歲開始學作畫,她的學習能力和藝術細胞絲毫不輸年輕人,80歲時舉辦了自己的畫展,之後更是成了世界聞名的畫家。

《實習生》中的老人本也認為:“老有所用,只要熱情不減,人生就會精彩!”

所以他也沒讓年齡困住自己,在70歲時重新當回實習生,和同事打成一片,與30歲的老闆成為忘年交,實現了自己被需要的價值。

《實習生》:我70歲了,獨居,沒有歸屬感,該怎麼讓生活繼續?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被年齡束縛,放不開手腳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可是你知道嗎?沒有人能規定什麼樣的年齡就必須做什麼樣的事情,你30歲了,可以過著年輕恣意的生活,當你70歲的時候,照樣也可以如此。

或許這就是這部影片想要向我們傳達的道理:人生從來沒有太晚的時候,你老了,70歲了,只要你想,你照樣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很多人都被“什麼年齡就該幹什麼事”這句話害過,讓年齡變成了我們頭上的緊箍咒,只要有人唸咒語,就不敢往前走,害的我們束手束腳,在被人制定好的規矩裡按部就班。但其實很多時候,只要我們能勇敢地拿掉這個緊箍咒,不再像提線木偶一樣被別人牽著走,那麼不管我們處於哪個年齡階段,我們都不會忘記自己初心,去追求夢想,熱愛生活,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

麥達德在《最好的年齡》中說過:“每一個年齡其實都是最好的年齡,只要我們懂得珍惜,學會享受,每一個年齡都有他獨特的風韻。”

雖然,已經過去的日子我們追不回來,但我們卻能好好利用未來的日子,不辜負我們生活中的每分每秒,這樣,我們不管處於哪個年齡段,我們都能活的充實、有價值!

你要知道,沒有誰能預知一個70歲的老人未來能做成什麼事,會做成什麼事,就連你也不知道,但只有你去做了,你才能知道你的70歲能活成什麼樣。

所以,別懼年齡,勇敢地去做你自己想要做的事吧!要相信,你的晚年生活,依舊可以多姿多彩,絢麗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