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熊芳芳老師“下海”:課照賣,錢照賺,別管他人總說葡萄酸

關於深圳名師熊芳芳老師,早在今年的5月份,她就因一封罕見的辭職信而爆紅整個網絡!

隨後不久,又傳出她加入上網課行列,也就是之前俗稱的“下海”。“一個系列課程”愣是賣出5000元的高價,就更是在教育界掀起軒然大波!

談熊芳芳老師“下海”:課照賣,錢照賺,別管他人總說葡萄酸

談熊芳芳老師“下海”:課照賣,錢照賺,別管他人總說葡萄酸

前後兩件事都引發了熱議。對於她的辭職原因,如果沒有後來“上網課”的事情,人們往往只受到她在辭職信所說的——“生命無法重來,不願一生被人安排”——這樣的話而被引導,認為她只是為了追求個人身心的自由。

其實她只談了一點,而另外一點是有意避而不談,就是後來的售賣網課。我認為她多少有點想避嫌是意思,畢竟是一個名師身份,不宜大張旗鼓地談錢,否則就會引來一些非議。

事實證明,她的擔心並非多餘,在人們對其褒貶不一的議論中,尤其有人說她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卻只顧追求個人價值和利益則是說明了這一點。

對於這些問題,我認為熊老師的處理方式是正確的,在她那封看似有些高調的辭職信及低調的“不談錢”中,我看到了她為人的低調和智慧。

談熊芳芳老師“下海”:課照賣,錢照賺,別管他人總說葡萄酸

在我看來,人們之所以有質疑有看法,都因受傳統思想文化的影響,尤其是受過去對教師職業及人生價值的一種“固化思維”的影響。過去受經濟和時代發展的侷限,教師的確不能過於“談錢”,事實上也“談不到錢”。

因此,人們就認為選擇教師這個職業也就選擇了清貧,做教師就該講情懷講奉獻,只要有人稍微講一下錢講一下待遇都被批評為沒有情懷。倘若有教師直接“談錢”,就更是被批評為丟了師德。

人們有這些看法其實也不足奇怪,因為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受時代侷限,絕大多數教師的職業生態原本就是這樣的,因而沒有什麼“談錢”的機會。

談熊芳芳老師“下海”:課照賣,錢照賺,別管他人總說葡萄酸

其實,這是一種受制於時代侷限而造成的事實基礎上的一種誤解,同時也是一種對教師並不公平的“雙標”。其中道理是顯而易見的。

憑什麼其他人都可以談錢,而唯獨教師就不可以?憑什麼其它人談錢可以用“貓論”來正名來鼓勵,而教師談錢就被冠以“不講師德不講情懷”來道德綁架?

然而,隨著經濟的騰飛、社會的發展,尤其是數字化時代的突飛猛進,它不但為教師以外的許多行業帶來機會,也為教師的個人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可能。

談熊芳芳老師“下海”:課照賣,錢照賺,別管他人總說葡萄酸

近年來,在泛教育領域,隨著知識變現和知識付費的不斷髮展,不少教師抓住了機會而賺了錢發了財,其主要形式就是“網課”,而這正是為有能力的教師在追求個人發展和人生價值方面提供了平臺和空間。

這樣,直播網課和錄播網課出現了。這種基於數字化教學時代的全新的“教學模式”受到了家長和學生廣泛的歡迎。

許多家長花錢並不是很多就可以讓孩子享受到名師的課程,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成就大學夢想。即便是有些看似價格很高的名師網課,與上私立學校或上輔導班那動輒數以萬計的費用而言,那簡直就是不可簡單地拿來比較的。從這個角度看,網課的授課教師、家長及學生,都是各取所需而又多方受益的。

有些名師網課很受大家歡迎,並且價格也比較“親民”,這對於學生及其家長而言就是一種“福利”或是“貢獻”。對於這樣的名師,我們怎麼可以拿師德、拿情懷來綁架這樣的老師呢?

顯然,那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那種做法也是不正確的。

談熊芳芳老師“下海”:課照賣,錢照賺,別管他人總說葡萄酸

最近,又有人把名師辭職加入網課和清北畢業生就業取向聯繫起來,尤其是清北研究生高薪受聘學校教師或直接加入網課聯繫起來。

對於前者的說法前面已講到。對於後者的說法,有一種較為普遍的看法,認為是一種“大材小用”,認為是“人才浪費”。我認為,這些都與說教師的“只能講情懷、不能談收入”一樣,都是一種偏見!

搞教育需要教師,教師隊伍需要人才。有高層次、高素質的人才加入教師隊伍,或加入教育行業,這是一種難得的好現象。

有越多高學歷、高層次的人才從事基礎教育,我們的教育就會更加有希望,我們的教育就會越來越好。那是我們整個社會的一個“福音”啊,怎麼會是“人才浪費”呢?

談熊芳芳老師“下海”:課照賣,錢照賺,別管他人總說葡萄酸

總而言之,我們既要正確看待名師“下海”上網課,更要正確看待名校高學歷畢業生加入教師隊伍或從事教育行業。

最後我想對熊芳芳老師、以及和熊老師一樣的老師說:你完全可以這樣做——課照賣,錢照賺,別管他人總說葡萄酸!

我還想對加入基礎教育網課行列的優秀大學畢業生說:你們完全可以這樣做——課照賣,錢照賺,誰說做教師就不能發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