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她的這篇作文是抄的!”“抄得棒極了!”

“老師,她的這篇作文是抄的!”

“抄得棒極了!”

看完這樣的對話,家長們以及教育行業各路大軍明顯已經按捺不住了,準備立刻“提刀而上”,修正歪風邪氣,樹立教育正旗。各位且慢,容我從事情的開始說起。

從開學到現在,已經進行了三次習作。

三年級的學生剛開始接觸習作,寫出來的作文質量果真是良莠不齊。好的洋洋灑灑能寫一頁多,基礎較差的孩子寫起作文來抓耳撓腮,最後也蹦不出幾個字來。學生寫作文水平差距如此之大,著實讓我頭疼。

在這個周的習作指導課上,我表揚了學生小七,而且在班裡讓她讀了自己的作文。

“老師,她的這篇作文是抄的!”“抄得棒極了!”

之所以選擇她的作文在班裡讀,是因為這一次,我們上的是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三單元的習作《我來編童話》,小七的作文不僅句子通順,沒有明顯的語病,還有很多好的比喻句、擬人句。最重要的是她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設計了很多有趣的情節,比如說:故事裡面有一塊鏡子,在那塊鏡子裡,人會變成狗,狗會變成人。

對於班上的孩子能寫出這麼有水平的作文,我真的是吃驚之外倍感高興。

當我讓大家鼓掌祝賀小七同學時,有同學站起來說:“老師,她的這篇作文是抄的!”我趕緊說:“真的麼?老師這就看看。”

剛剛表揚完小七,如果她真的是抄的,那麼我就是在現場打臉。如果不是,這件事也相當棘手,怎樣正確引導學生看待這件事呢?

告狀的孩子趕緊把一本作文輔導書呈了上來。

讀完後發現,確實如學生所說,小七作文中的部分內容跟書中的一篇文章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小七的語言明顯有趣多了,所以並不能說她是抄襲。

於是,我對學生說:“抄得棒極了!”

“老師,她的這篇作文是抄的!”“抄得棒極了!”

學生都驚呆了,嚴重懷疑自己聽錯了,平時反覆強調不能抄作業的老師居然說抄得好?簡直是天下奇聞。

我繼續說道:“古人說得好,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如果她是原封不動地照搬,那麼她就是抄襲,老師也會非常嚴厲地批評她。但是小七同學很聰明,她只是去模仿去借鑑了,然後加上了自己的想法,寫出了屬於自己的精彩作文。世界上所有的創造,都是從模仿開始的。”

聽完我的解釋後,學生似乎明白了,向小七同學報以熱烈的掌聲。

在我看來,寫作教學中,“抄”並不是一件壞事。

讀畢《何捷老師的全程寫作教學法》第二輯中的“教學守常:模仿寫”,越發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為什麼可以“抄”?

因為我們所謂的“抄”是模仿和借鑑,而不是一股腦兒的全文照抄。

在各種創作論的觀點中,我最認可的一種觀點就是“創新來源於模仿”。正是因為有了模仿,魯班發明了“鋸子”,後來成為千古垂名的木匠;正是因為有了模仿,魯迅開啟了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後來成為影響深遠的文學家和思想家。

如果說“創新”需要積澱和技巧,那麼“模仿”則無需任何積澱和技巧,它是人們與生俱來的一種生存本領。小孩子的模仿本領超強,而他們並沒有接受過任何訓練。

正是基於這種認識,我們才可以認定:每一個人都能在模仿寫作,也就是“抄”的過程中學有所獲。

什麼樣才算“抄”得好?

“仿”的左邊有個“人”,這是指作者,右邊有“方”,這是寫作文的一個“配方”,是從範文中“抽筋扒皮”取出來的寫作方法、技巧。它們既融為一體,又保持自己的鮮明特徵。

模仿不是抄襲。模仿需要有一個“度”的把握,就像拓碑臨摹一樣,需要在臨摹中感悟,然後表達屬於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

比如,詩仙李白就很會“抄”。

我們都知道《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詩簡單到極致,以情取勝,是李白的代表作。

如果我們把時間再往前推500年,就到了建安文學的黃金時代。三曹之一的曹丕正在構思他的大作,那也是個寒冷孤獨的出差之夜,他也想家了:

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

輾轉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

鬱郁多悲思,綿綿思故鄉。

注意看最後三句,我們跟李白的《靜夜思》對比一下:一個是白露,一個是霜;一個俯視與仰看,一個舉頭與低頭;最關鍵的,還都是明月光與思故鄉。

可是,這不能算抄,頂多算借鑑,算致敬,誰讓李白比他寫的更極致呢?

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學會“抄”?

既然學習寫作的過程中可以模仿,應當模仿,那麼,在指導孩子進行模仿寫的時候應該怎麼做呢?

(一)運用多種方式

模仿寫,就是照著例文寫,但是例文的選擇和呈現方式是可以多樣的。

名家經典、課文範例、教師下水文、同伴佳作以及反向例文,都可以成為模仿的對象,而且各有優勢。

直接選用名家經典為例文,借用經典中無可替代的典範為小孩寫作示範引領。選為例文時確保完整,所選部分沒有經過較大的刪改,讓孩子在原汁原味中品出真味。

經校者、教者、學習者的不斷磨合、改良,課本作為例文具有無可替代的規範性,是規範化表達的最佳範例。在此類例文中,最值得小孩借鑑的就是規範的選詞、查句、結構,同時賞析課例中的明顯的寫作方法,形成規範化語言圖式,養成規範化表達習慣。

教師根據體驗結合教學寫出的下水文能“對症下藥”,對學生的寫作有極佳的指導作用。

以同伴佳作為例文,藉助“夥伴語言”,降低寫作難度,提升寫作趣味,實現協同發展。同時,作為佳作”被推選,這類例文的水平略高於同伴中的發展均值,在同伴中容易產生示範、引領、激發寫作內驅力的效果。

故意選用漏洞百出的語篇為側文,揭供批判、反思、對比、修正,這是“反向介人”教學策略的具體運用。

當然,例文的呈現模式也很多,以傳統閱讀呈現,以聲音呈現,以多媒體呈現,按需選擇即可。

(二)靈活裁剪範文

教學時供給小孩的例文必須經過教師的檢驗和篩選。

有時候提供全篇確實能保證閱讀的完整性,但更多時候侷限於教學時間和教學需要,教師要為其做出選擇,把最有用的部分單獨羅列。

作為例文之前,還可以再次修整,如同剪枝一般,因為這才使文真正成為有意義的教學“用件”。

不同的階段,需要的“用件”也不一樣。

1.基礎階段,模仿優美語段中的簡單句式。比如比喻句、反問句、排比句、設問句等句式。

2.上升階段,模仿較為複雜的句式。比如整句、散句、長句、對句以及整散結合、長短結合的句式。

3.拔高階段,模仿構思立意,篇章佈局優質的文章。比如其在題目、立意、開篇、主體、結構、結尾、語言等方面都有非常顯著的優點。

(三)抓住一切時機

作前介入。

使用合適的例文進行作前介入,能夠幫助孩子明確寫作意圖,激活寫作思維,對即將寫的語篇有直觀的感受,幫助他們完成選材、審題、立意、構思等寫作的必須環節。孩子通過對例文的解讀,產生切實的體驗,在寫作實踐中模仿運用,使例文成為教學的組成部分。

寫後介入。

寫作先行,例文在寫後介入,是基於寫作的學情不同來考慮的。孩子的寫作水平不同,對即使是統一命題的寫作也會存在極大的差異,寫完再介入例文,能讓孩子通過比對,找到各自的提升點,讓教學目標得以精準落實。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非常注重讓多讀、多背名家的名篇,課本中也有不少要求學生背誦的篇章。究其目的,實際上也是教學生去“抄”,把別人的東西“抄”在腦子裡,而不是抄在紙上罷了。

對於小學生而言,由機械的抄,到理解的“抄”,最後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東西,就是學習寫作的最佳路徑。

教會孩子怎麼“抄”,鼓勵孩子好好“抄”,真的比我們單純講解寫作知識要有用得多。

(作者:李明霞,單位:雲南師範大學附屬七彩小學)

#小學作文##寫作指導#

歡迎關注@何捷老師的生動語文課,更多寫作及教學方法點擊專欄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