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战争的背后都是政治,政治是背后是什么?

文 / 通米

初步观感(剧情泄露预警)

一、 服化道比较出色还原租界的隔岸观火视角,一座城市就像一个人体结构。你要有先有骨架,有血有肉,然后才是皮肤和外表,徒有其表的剧很多,能做到影片中这个样不容易。这是电影工业水平。任何一个路人甲都会可以去想他的身份、背景、当时的工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时不同人物的状态,这些都是冰山之下。做好冰山,也就是拍出来的几分钟镜头,但剧组前后不知下了多少硬功夫。当时东方第一大都市的繁华与冷漠,或多或少有所展现。全方言对白,这次的密度应该破国产战争片记录了,还是要一个真实,一个还原。敬佩这点。

二、 第一现场也就是四行仓库这边,德械师和散兵游勇的服化道也是经得起细看吧,军迷肯定可以指出到位之处和不足之处。

三、 梁静是什么来头,和王中军一起挂制片人? 她这么有钱的吗?一直只知道她是个福建籍女演员。(在片中客串一名上海太太)

四、 逃兵视角 —— 这么大的投资,启用逃兵视角来描述故事,挺敢拍的。

视角问题非常奇妙,之前《南京,南京》被批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镜头一直跟着是日军进攻的主线,日军几个主角,人物都非常丰满,这个让很多观众难以接受。《八佰》没有“犯这样的错”,正经八佰的抗日视角。但是......日军形象很模糊,基本都是一群无脑进攻的人肉背景,租界居然没有从B故事线去做中日对抗的戏,白瞎了那个豪华场景。好吧, 可能不是白瞎,就是奢侈。

本片开局就定好了主要人物,湖北保安队补充过来的新兵蛋子和沿路捡的老兵油子,这么大的投资,启用逃兵视角来描述故事,挺敢拍的。也就是希望观众的共情点从一开始就在这群人身上,不管是湖北保安队的补充兵源还是路上抓的逃兵,反正不是消极厌战就是一直想跑路,跑路的理由都差不多,出来方知务农好,宁可回家饿也不想死在这。背景也不断有逃兵被就地正法。国军的正面对抗是不假,可是连哄带骗进了部队发现这玩意是真玩命的想跑也是不少,这可能也是在反映真实吧,尤其88师当时已经补充了5-6次兵源了。更何况,这样就不算正面歌颂国军抗日了吧,恩?说回视角,我猜测这样写剧本,这群边缘人当然人物弧光比较容易写,从消极到积极,从被动到主动,这也是很常见的叙事手段了,这类电影总是要呼唤人格甚至神格,“奉军令死守”和“可以跑却留下来共赴国难”相比之下,还是后者更容易打中观众的G点。虽然真实的情况就是前者,但同仇敌忾之情更多都是一场场战打出来的,越打越勇,也是符合自然逻辑的。

问题我觉得是,这样一个小群体,老人走的太早,黄志忠的角色老葫芦,他是第一个逃出去的,很快被日军逮住处死,完全没有表现机会,这场戏就是给小湖北和端午看的,去奠定他们人物动机的转变。我原以为他是出来撑场面的,因为他逃的动机很足,连小湖北和端午都不管不顾的跑,以为要在后续某个时刻回来,没想到那么快就结束了。

主心骨端午(欧豪)要穿越战争和性启蒙的迷雾,完成从务农小民到热血少年的觉醒,可惜他的死法,像极了美剧里三四号角色的死亡路径。前面一直在铺垫,他不想打,不想开枪,最终他确实转变了,然后护旗一战突然就义了。这个时候,观众又要找一个人物去投射。给出的答案却是此前一直很少特写的谢晋元。

然后说小湖北,他的戏最迷,视角着实不少,角色却没有立住。他是唯一能够串联到领导层,自己所在的新兵营,以及外部租界的人,好几次镜头通过他的眼睛来展开叙事。但是,他要不要人物弧光呢? 老葫芦死,端午死,以及跟他同级别的小哥死,到底给他要带来什么呢? 小湖北这里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他一进入四行仓库,就被领导圈养起来了,被保护起来了。从这里开始,我一直感知到的是,师部留下的这个营,国军的中央军,从上到下,怎么每个人都怪怪的。领导层你要这个小孩何用? 是留做通信兵,个子矮比较灵活?还是要做马倌?给局座揉揉肩?小哥死前说过,我死了,就换你上。这里有一个替换关系,但小哥的职责是什么呢? 如果他们要做的是谢晋元的贴身助手,为什么谢晋元过桥的时候没有带上他,甚至没有一句话交代,他就跟着散兵游勇这一群人去炮灰了,未成年是未来,是战争有生力量,是祖国的花骨朵,不是应该保护到租界吗?

小哥死的也很离奇,他是唯一能够安抚白马的人,结果他只是因为小湖北一句话,探头想看一眼白马,被狙杀了,这角色意义也是不明啊。

白马是怎么回事,象征着自由吗?战场唯一吃了无敌药丸的生物?从被禁锢到撒野,战场上跑过的诗意白驹 ?最终白马一直在绕着四行仓库狂奔,躲过了所有的枪林弹雨,无损到结局,这匹马太迷了,马要象征某种精神的话,也没放戏进去。如果只是一匹普通的马,营地正常的操作应该是把它关回马厩里吧,为啥让它随便撒野呢?画面好看?

张译和姜武不容易,演技最好的只好去演这种层次比较多的贪生怕死之辈。张译角色最后交代的不清楚,逃到租界了,但是最后是准备回部队还是怎么滴没有交代。姜武的人物弧光是完整的,他和王千源的老兵油子之间实打实能够勾连出战友情。

同胞因为在水道要躲日军而溺死,这事居然对老算盘和端午没有任何影响,直接扯谎,山东兵是知道的,却没有任何惩罚,中央军的就地正法哪去了? 难道山东兵是从严厉到人性?他是最强悍的军纪执行者之一,决战前有人听闻可以放弃逃跑,他没有在像之前一样直接一枪崩了,军爷被平头小民苟且偷生的精神所,打动了...

谢晋元和特派员的对话,显然是要黑一下蒋委员长,你看看,你们国军的小算盘,真是打的太烂了。而且对你们的坚守提出了虚无主义的挑战,这个地方有意思的,非常刺激,如果是做一场给外国观察员的秀,何必这么认真呢?你们的牺牲没有意义,都是上峰打出去的牌, 这有点《比利林恩的中场赛事》那种反思,战争虚无主义。好,特派员代表委座口谕到此,剩下就个人而言,极其尊重你们的事业。人都是好人,那么问题肯定是委座和整个国军体制身上,“战争的背后是政治” 政治的背后,当然是人性。

这一块的处理,不知道是否有规避正面描写国军抗战所带来的问题,其实大胆一点,真的可以编一个共产党人如何参与了这次事件,就算没有直接参与,也能产生了很多的启发,受惠于共军也。

俞灏明出演上官志标,这在戏里戏外真是一个令人心疼的互文,上官志标在上一次战役中被爆炸烧伤,俞灏明大家知道他也是在某次拍戏中出意外被烧伤的演员,现在整容也没有恢复的特别好,奶油小生越来越硬汉了。

国民革命军这帮人,看上去确实能文能武,字里行间都能感觉和下等兵明显不同,毕竟黄埔军校出来的。虽富家子弟们抗战,但格调不能丢。

孙元良将军的不是洗地和丑化的问题,而是根本没有见到人。

五、无B故事只有群像 —— 江湖有各色人等,却没有刀光剑影,有明争却没暗斗。

民国江湖这段,特别有徐皓峰的感觉,上海滩大佬悬赏过桥的勇夫,是战争主线外一条有力有趣的补充(同时很悲壮)。刘晓庆小刀挥起来的时候,我真怕她要上前线手撕鬼子了,不开玩笑。她和她弟弟是第二现场的群像之一,家里有一个国军军官的遗像,有故事。人堆里还见到了宋洋,一副民国武林的腥风血雨就要上演的感觉。奇怪的是,第二现场事实上并没有B故事,只有群像,募捐。听说有阮经天的戏份被全部剪掉。这本也应该是带有批判性的一处闲笔。

四行是战场,对岸是江湖,这样的设定想想还蛮有意思的,江湖有各色人等,却没有刀光剑影,有明争却没暗斗。可惜了。

隔岸观火是很重的戏份,通过对抗和死守怎么把这群人震醒,感化,动员。继而把国人震醒是一门学问。继而,本片放映的此时此刻,这种情绪是否是目前最需要的?我也疑问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