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習慣成就人生,請家長一定讓孩子養成!​

有調查表明,人類所有的行動,幾乎全部或至少有95%,是由本人的習慣和慣性所決定的。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早在公元前350年便稱:“正是一些長期的好習慣加上臨時的行動才構成了美德。”所以,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養成下面4個好習慣,越早越好。

閱讀的習慣

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在猶太人的家族裡,他們愛書如命。當孩子稍微懂事時,母親就會在《聖經》上滴幾滴蜂蜜,然後讓孩子去吻《聖經》上的蜂蜜。這種儀式的意思是:書本是甜的。讓孩子從小就懂得讀書是一件甜蜜而快樂是事情,以此喚起孩子對書、對文字的興趣。

閱讀能夠幫助孩子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長期的閱讀能夠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甚至還能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數學題。

所以,閱讀應該等同於吃飯睡覺一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一種習慣。家長可以在家裡設置一個讀書區域,放置一些孩子喜歡的書,這樣方便孩子隨時翻閱。父母還可以多帶孩子去逛逛圖書館,多多薰陶孩子。

好習慣成就人生,請家長一定讓孩子養成!​

做計劃的習慣

高爾基說:“不知明天該做什麼的人是不幸的。”智者之所以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就是因為他們目標明確、合理。他們在奮鬥的過程中,順著計劃的目標積極行動,所以他們容易成功。偉大的人物,他們在年輕時就為自己確立了遠大的奮鬥目標,如毛澤東在青年時就把解放勞苦大眾當作自己的責任;周恩來在學校就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等。

有計劃、有目標的做事情可以帶給孩子自信和成就感。當孩子看到面前成堆的學習和生活任務一個一個地完成後,他們心中也充滿了驕傲和自豪,並且有動力繼續下去。

如果孩子事先沒有做好計劃,不能及時完成一項任務,他的壓力就會變得過大,變得倦怠,從而堆積起很多事,最終導致一事無成。

所以,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去計劃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成為有條理地安排學習、生活、工作的人。這樣的人,才會贏得他人的信任,才會被給予重任。

好習慣成就人生,請家長一定讓孩子養成!​

堅持的習慣

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不少孩子做事情三分鐘熱度,剛開始時認認真真,卻做不到有始有終。

卡爾·威特說:"作為父母,應該把培養孩子學會堅持不懈作為一項重要內容。"有恆心、有毅力、堅持不懈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做任何事,都要堅持到底,不放棄,就有成功的希望。

20世紀70年代,拳王阿里與拳壇另一名猛將弗雷澤進行了一場比賽。比賽已經進行了14個回合,雙方還是沒有分出勝負。阿里已經筋疲力盡,面臨崩潰,隨時都有可能轟然倒地。

但是阿里竭力堅持著,保持著堅毅的表情和誓不低頭的氣勢。最後,弗雷澤放棄了,當裁判宣佈阿里獲勝後,阿里才眼前一黑,雙腿無力地跪倒在地。弗雷澤看到倒地的阿里後,後悔不已。

堅持讓阿里保住了拳王的榮譽,而放棄讓弗雷澤後悔終生,與拳王之夢失之交臂。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底,有始有終,即使不能成就大事業,人生也註定不平凡。

自我反思的習慣

司馬光小時候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定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地起床,聰明的司馬光用圓木頭做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就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大文豪。

所以父母要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會犯錯。在生活中做錯事,在學習中做錯題,是常有的事。重點是如何承認、直面錯誤,並努力改正,而不是為了顧全面子,明知犯錯卻還一味堅持,一錯再錯。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不要急於發火,這樣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對家長產生牴觸情緒。家長要給自己一個穩定情緒的機會,同時也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來反思自己,用鼓勵的方式引導孩子從內心真正意識到錯誤。

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深刻意識到錯誤帶來的影響,深化自我反思的能力,並取得進步。

好習慣成就人生,請家長一定讓孩子養成!​

作家馮唐曾說:“成功沒有捷徑,但需要一些好習慣。”的確,如果將人的各種命運分解、揉碎,試圖從中找到一些規律的話,那麼良好的習慣、敢於抓住機遇的勇氣,是比天賦更重要的東西。

作為父母,如果留給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財富,是不可靠的;只有給孩子留下一些生產性、創造性的財富,才是真正對他們負責。

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

好習慣成就人生,請家長一定讓孩子養成!​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內容來自網絡,因無法核實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