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叫駕鶴西去,不叫駕龍西去,鶴有啥說法嘛?

美團阿雪


沒一個解釋靠譜的。

其實關鍵詞就三個,鶴,龍,西。

先說龍。其實古代牛人死了,也有乘龍上天的,比如黃帝。黃帝死後,天降神龍,黃帝騎在龍揹帶著值錢玩意要走,群臣跟黃帝有感情,依依不捨,拽住神龍鬍鬚不讓飛,神龍強行起飛,群臣跟著也飛,沒多高就抓著龍鬚掉了下來。龍鬚遍佈大地,成為龍鬚草。

再說鶴。鶴是西王母使者,也叫青鳥,天鳥,鸞鳥,都是鳳凰的異稱。有專家考證,鳳凰原型就是鶴。鶴有美麗的羽毛,高亢的叫聲,以及超快的飛行速度。

西王母最初在崑崙山修行,主管人的生死,有“不死藥”。嫦娥就是吃了西王母的不死藥上天成仙的。《西遊記》裡面,西王母栽培了三千株蟠桃樹,吃了蟠桃就能壽與天齊,蟠桃就是不死藥。

西王母想讓誰上天成仙,就會讓鶴帶著不死藥下界來接。

李商隱有首悼亡詩《無題》,說的就是這事,我給大家分析分析。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蓬山就是崑崙山,青鳥就是仙鶴。此詩大意是說,自從老婆你走後,我就過得很悲催。你如春蠶和蠟燭,把一生獻給了我。你走了,留下我一個人孤零零活著,也沒多大意思,估計很快就要找你去了。崑崙山離這兒也不遠,希望西王母能多派幾隻勤快的仙鶴,下界把我也帶走。

還有鶴唳華亭的典故。《世說新語》: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

有人沒懂這個典故,以為陸機是在貪戀俗世,追憶舊日年華。其實這句話意思是,聽說人死的時候會有仙鶴來接上天,為啥我還沒聽到仙鶴的叫聲呢?

這就是駕鶴西歸的出處。

同樣是死,為啥人們都要駕鶴西去,而不乘龍上天呢?一來龍不是誰想乘就能乘的,只有黃帝這樣的大佬才能乘,別人乘就是逾越。再者只有西崑崙才有不死藥,東天沒有。去西天吃了不死藥才能復活,上東天沒用。再說東天不是誰想上就能上的,南天門把守的水潑不進,根本上不去。

西王母入駐天庭,西天就讓給了佛教。佛教徒傳教,就告訴你一件事,只要你信佛,死了就能上西天(去西方極樂世界)享福。阿彌陀佛就主管著西方極樂世界,你沒事喊他名號就行。

但是佛教大佬不騎鶴,他們都坐蓮臺。所以駕鶴西歸還是道家的做法。道教徒也不去靈山,還去崑崙山。雖然西王母不在崑崙山了,可是崑崙山畢竟是一座神山,住過好多大神,肯定還有不死藥不死草不死蛇不死鳥啥的,吃了也能復活,去了也挺好,總比下地獄強。

其實駕鶴西歸都是美好的願望,我們大多數人死了,都下地獄輪迴轉世去了,根本去不了崑崙山,因為沒有仙鶴來接你。


唐風宋月


為啥叫駕鶴西去,不叫駕龍西去,鶴有啥說法嘛?

  咱們中國人是龍的傳人,雖然龍這種東西到底是怎麼個樣子,現在的咱們誰也不清楚(恐龍也沒見過活的)。龍被神化以後,又和帝王家結合在了一起,帝王們喜歡把自己說成是龍的化身或龍子——朝代不同,這種說法卻永遠不變,真龍天子可用龍,達官貴人平民百姓,想都不要想,活著死去都不能,想用駕龍西去抬高身份?那是要拉著一族去陪葬的節奏。

  為什麼叫駕鶴西去呢?

  駕鶴西去來代表人死了的說法開始是源於道教的。

  道教產生以前,仙鶴就是世間的祥瑞了。民間有種說法叫做百歲狼,千載鶴,萬年龜,鶴的壽命也是相當長的了,鶴性情溫和,姿態飄逸,也比較符合道家無為不爭恬淡的思想。道教建立以後,很多經書都記載,仙人們都是乘鶴,後來慢慢就成了一種風尚,有仙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鶴,有鶴的地方就一定祥和。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鶴和仙人有關,在道教裡,鶴被視作仙物,也稱仙鶴。

  其實咱們古代,喜歡鶴的,可不只只有道士,許多文人雅士也喜歡鶴。早在《詩經》盛行的時代,就記載了許多和鶴有關的內容,比如說《鶴鳴》篇“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比如《小雅·白華》篇“有鶖在梁,有鶴在林”,再比如《詩經·大雅·靈臺》中“鹿鹿濯濯,白鳥蒿蒿”這句話裡的白鳥就是指鶴,當然,再有名的詩句,也不敵真實的案例,傳說中衛懿公驕奢侈靡,最喜歡的就是鶴,他除了派大批人好吃好喝地養著鶴之外,還給鶴配車,他的鶴有俸祿有官位,比一般的官員還要幸福,百姓嘛,肯定更不如鶴的地位了,後來狄人入侵,衛懿公好鶴而亡,算得上是一個特例了。

  駕鶴西去的故事,可能和這個人有關。

  《列仙傳·王子喬》:"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遊伊洛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上。三十年後,求之於山上,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頭'。至時,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見,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亦立祠於緱氏山下,及嵩高首焉。妙哉王子,神遊氣爽。笙歌伊洛,擬音鳳響。浮丘感應,接手俱上。揮策青崖,假翰獨往。"

  講的是周靈王太子晉,也即王子喬,善於吹笙作鳳凰鳴,周靈王二十一年,谷洛地區發生洪災,周靈王認為該用堵的方式處理,王子喬則認為:“自古以來萬民之長者,不墮高山,不填湖澤。不洩水源。發天地自然之道治理自然。”在他的看法裡,大禹治水就是合乎自然之道的,應該採用,但是周靈王不依,並把他廢為庶人,此後王子喬鬱鬱而終,年僅十七歲就掛了。

  孔子感嘆:“惜夫,殺吾君也。”因為他的聲望很高,所以後來有了新的傳說,說他遊歷伊洛間時遇見道士浮丘公,因為骨骼精奇有仙緣,被浮丘公接往嵩山修煉。三十年後,見著一個叫桓良的人,王子喬讓他轉告說:“麻煩給家裡人說,七月七日那天在緱氏山頭等我。”那天到了,人們果然看到王子喬乘著白鶴,在山頭遊轉,幾天後才離去。

  這個故事充滿了仙氣,無論是普通人還是道士,誰不想能長生不老呢?可是凡人的壽命畢竟有限,但死後如果有機會升仙,那也是好事啊,所以,對於逝者,人們往往用駕鶴西去(駕鶴仙遊)來表示祝福,沾點白鶴飛昇的仙氣吧。我們這一帶的喪儀裡,還有在壽材前放只白鶴的習俗,也算是一種繼承。(文宛如清揚 圖/網絡)

  古詩裡有很多寫鶴的,咱摘錄一首,以致敬:

  黃鶴樓·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宛如清揚


鶴,又名丹頂鶴,長頸高足,是一種大鳥,性溫順而無兇猛之氣,展翼飛能上雲天九霄。萬物生靈,凡能飛的,人類皆羨慕,其中佼佼者,古人敬重,多設為圖騰,圖騰為聖物,百姓禮拜有加。詩經雲,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古人認為,鶴這種鳥通靈通天,就把它視為神鳥,這就是仙鶴名稱的由來。中國有道教,道人仙逝,又名羽化成仙。中國有佛教,僧人圓寂,又名西天成佛。在民間,百姓享壽老故,在稱呼上結合了佛,道之說,駕鶴西去句中,駕鶴有羽化成仙之意,西去有西天成佛之意。駕鶴西去這個說法,表達了人們對逝者的尊重,寄託了人們對另一個世界的美好幻想,流傳了幾千年,也算是一種文化傳統。我國封建歷史最長,封建歷史有龍文代的傳統,龍稱呼為皇帝專用,尋常百姓對龍這個字,是忌諱的,所以,說駕鶴可以,說駕龍絕對不行。小編提駕龍西去說法,口無遮攔,幸虧身處共和時代,換到以前,開刀問那個斬,這是欺君大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