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龍到底有多少個兒子,這些兒子都是跟誰生的?

用戶190390514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關於它的傳說有很多,那麼龍有多少個兒子?這些兒子的母親又都是誰呢?下面有書君就為大家捋一捋。


一、龍生九子


在古代的神話傳說中,普遍認為龍有九個兒子。但是也有人說九為極陽之數,表示極多的意思,用在龍身上除了表示敬意,也表明龍的子嗣很多,可不止九個這麼多。


雖然如此,龍有九個兒子的說法依舊流傳至今。



二、九子的母親各不相同


老話說“龍生九子各不相同”,不僅是說龍的九個兒子性情愛好彼此不一樣,還在說九子不成龍,也就是它們根本不是龍。這就要追溯到它們的母親身上,原來這九子是龍和八個不同的獸生下的。


1. 囚牛(qiúniú)


囚牛是龍的大兒子,長著龍頭蛇身,是龍和蛇所生。囚牛不喜爭鬥,生性溫潤,它的聽力異常靈敏,能辯識天地萬物的聲音,音樂細胞極其發達,對音律有著極大的興趣和天賦。


傳說囚牛總是蹲在琴頭上,聆聽人世間各種不同的旋律。漢族的胡琴上就刻有囚牛,人稱“龍頭胡琴”,還有白族的三絃琴和彝族的龍頭月琴,在琴柄上都有囚牛的雕像。


2. 睚眥(yázī)


睚眥是龍的次子,生著龍首豹身,是龍和豹子所生。它生性勇猛剛烈,嗜殺戮喜鬥狠。古代的名將戰神們都會在自己心愛的的兵器上刻上睚眥,寓意給自己帶來無比威猛的神力。


除了裝點大將的兵器,睚眥還被用在儀仗旗幟和宮殿侍衛的武器上,因為古人相信睚眥能夠剋制邪祟,而且還能盡顯莊重威嚴。


3. 嘲風(cháofēng)


朝風是龍的三兒子,生的龍頭貓身,是龍與猞猁所生。嘲風是天生的冒險家,喜歡爬到高處眺望遠方,在古代位列十大神獸,寓意威嚴吉祥和美觀,還寄託著人們除妖滅災的美好願望。


此外朝風還有辟邪安宅的作用,故宮大殿臺角上就有它的雕像,有了它整個宮殿造型規格嚴整又富於變化,也給歷經時光洗禮的殿堂平添一層神秘的氣息。



4. 蒲牢(pǔláo)


蒲牢是龍的四子,有點像海蛇,又似盤曲的龍,是龍和海蛇所生。蒲牢生活在海邊,貴為龍子卻害怕鯨魚,每次鯨魚一來騷擾,它就嚇的拼命吼叫,聲音洪亮如鍾。


於是人們把大鐘的鐘紐鑄成蒲牢的樣子,把敲鐘的木杵雕成鯨魚形狀,希望每次敲鐘都能發出響徹雲霄的聲音,就像蒲牢被鯨魚攻擊時的嘶叫。


5. 狻猊(suānní)


狻猊是龍的第五個兒子,生的龍頭獅子身,是龍與獅子所生。別看它長的兇惡醜陋,卻有著一顆溫柔心,喜歡雲霧繚繞的安靜環境,並在那裡久久的呆坐著。


因此寺廟的佛座和香爐的爐腳上有它的遺像,到明清時期,石獅和銅獅項圈中間也雕刻著狻猊,使守衛大門的傳統門獅更加威武。


6. 贔屓(bìxì)


贔屓是龍的第六個兒子,也稱霸下,生的龍頭龜身,是龍和龜所生。除了頭部它長的很像龜,動作遲緩,但天生力大無窮,喜歡馱著巨石之類的重物。


傳說上古時代贔屓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里逞能,到大禹治水時被制服,幹起了挖掘機的活。工程竣工後大禹怕這小霸王又到處惹事,便讓它馱著刻有治水功績的巨大石碑,壓的他沒法四處亂跑。


一些著名的石碑基座下可以看到贔屓的雕像,寓意著長壽和吉祥。


7. 狴犴(bìàn)


狴犴是龍的第七個兒子,又稱憲章,生的龍頭虎身,是龍與虎的所生。它不僅明辨是非,還敢於仗義執言,一身正氣。


古代官衙大堂的兩側都有狴犴的神像,象徵著明斷是非和秉公執法。獄門上的虎頭裝飾也是它,代表著威嚴。


8. 負屓(fùxī)


負屓是龍的第八個兒子,是龍和獅子的另外一個兒子,也生的龍頭獅身。它是風度翩翩的文學青年,尤其愛好書法,終日鑽研碑帖書林,在九子中最有文化。


在一些書法名作中,負屓化作圖騰環繞其間。而在一些石碑兩旁也有它的遺像,和碑座下的贔屓交相輝映,使得這些遺傳人間的文學珍品更顯壯觀。


9. 螭吻/鴟尾(chǐwěn/chǐweǐ)


螭吻是龍的小兒子,也稱鴟尾,生的龍頭魚身,是龍和魚所生。它生活在水裡,水性極好,嘴巴長的異常寬大,喜歡吐水玩。


因此古人認為它能鎮住邪物,是火災的剋星,宮殿殿脊兩邊的卷尾龍頭便是它的遺像。



三、饕餮和貔貅並非龍子


有人誤把饕餮和貔貅也看作龍的兒子,其實它們不是。龍的九個兒子雖然個個生的張牙舞爪,樣子挺唬人的,但都是祥瑞的象徵,為古人所膜拜。饕餮寓貪食,貔貅為辟邪的瑞獸,龍真的沒有和誰生過它們哦。



人常說“龍生龍,鳳生鳳”,龍為圖騰也是祥獸,其子雖多,但個個都是祥獸,還真應驗了虎父無犬子這句話。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龍的九個兒子,估計至今你都認不全!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句古話: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關於這九個龍子到底是哪幾個,也是流傳不同的版本,但流傳至今,最廣為傳頌的就是如下的版本!


龍的九個兒子,按照大小依次排行:


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贔屓、狴犴、負屓、鴟尾。


大家都知道,天上的神龍與其他神獸合體產下九子,而他們的母親又是誰呢?現在,就幫大家來認識一番!


囚牛:


龍的大兒子,長著龍的腦袋蛇的身子,龍和蛇產下的龍子。囚牛生性溫和,不愛嗜殺鬥狠!


囚牛耳朵天生靈敏,能辯萬物之聲,而且對音律有一種極強的天賦。傳說囚牛喜歡蹲在琴頭上,聽人世間的各種不同的音律。現在漢族的胡琴上還刻著囚牛的雕塑。



囚牛


睚眥


龍的二兒子,龍首豹身,龍與豹子產下的龍子!睚眥喜好殺戮,剛烈勇猛!


睚眥生性喜歡爭勇好鬥,所以古代的戰神喜歡把睚眥刻在自己的兵器之上,希望能給自己帶來神力!正因為這一特性,人們相信睚眥能夠剋制一切髒東西。



睚眥


嘲風


龍的三兒子,龍頭貓身,龍與猞猁產下的龍子!嘲風喜好爬高願望,並喜歡冒險。


嘲風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是位列十大神獸!嘲風不僅僅象徵著吉祥、美觀和威嚴!人們將他給予化作威懾妖魔,清除災難的美好願景!



嘲風


蒲牢


龍的四子,類似海蛇,龍與海蛇誕下的龍子!蒲牢雖為龍子,卻極為膽小!


蒲牢遇見龐然大物來襲,就會拼命的嘶喊,聲音猶如現在的鐘罄,洪亮清爽!如今,在中華神州大地之上,只要有鐘的地方,幾乎 都能看見蒲牢的影子!



蒲牢



龍的第五個兒子,身如獅子,龍與獅子誕下。長相醜陋,但是生性溫和。


狻猊雖然長相醜陋,卻沒有一顆好勇鬥狠之心。喜歡呆在安靜的環境裡久坐,而且又喜歡煙霧飄渺的感覺,寺院裡的佛座上經常雕刻他的樣子。



狻猊


贔屓


龍的第六個兒子,龜身龍頭,龍與龜誕下之子。長相似龜,力大無窮。


贔屓力大無窮,但行動遲緩,喜歡馱巨石之類的重物。現在陵園內的碑文下,就是贔屓。



贔屓


狴犴


龍的第七子,龍頭虎身,龍與虎的兒子。長相酷似一隻小老虎,憨厚可愛!


狴犴好正義,喜愛打抱不平,一身正氣凜然!古代的官衙,都放置狴犴的神像,官員都希望能和狴犴一樣,秉公執法,明斷是非。



狴犴


負屓


龍的第八子,龍頭獅身,龍和獅子產下的龍子。


負屓儒雅翩翩,愛好文學離騷,是九子當中文化氣息最重的一位,尤其愛好書法,終日鑽研書林碑帖。有些傳世書法名作,負屓甘願化作圖騰,環繞在這些文字瑰寶之間。



負屓


鴟尾


鴟尾是最小的兒子,龍首魚身,相傳是龍魚結合的產物。鴟尾口闊,善於噴吞。


鴟尾來自於水裡,水性極佳,而且喜愛吐水嬉戲,古人將他比作火災的剋星,希望他的到來,能夠鎮住邪物,保護財產免受火災的侵害。



鴟尾


FL鋒利娛樂


1.長子囚牛,喜音樂,蹲立於琴頭;

2.次子睚眥(yá zì),嗜殺喜鬥,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

3.三子嘲風,形似獸,是老三,平生好險又好望,殿臺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也有人一直認為它是有著龍脈的鳳。

4.四子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樑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似獅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遺像。

6.六子霸下(也有另一種名字,方框內的看成一個字,[蟲八][蟲夏]),又名贔屓(bì xì),似龜有齒,喜歡負重,是碑下龜;

7.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

8.八子負屓(fùxì),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9.九子螭吻(chī wěn),又名鴟尾或鴟(chī)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上面只是為最有代表性的版本。

龍生九子之傳說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


認真崔明華


龍生九子,子子不同,九為虛數,龍生九子是言其多。根據不同版本九子說,龍有以下十五個龍子:囚牛囚牛,是龍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

愛好音樂

,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絃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遺像。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

龍頭胡琴

”。睚眥
睚眥,龍之七子,龍身豺首,性格剛烈,好勇擅鬥,嗜殺好鬥,總是嘴銜寶劍,怒目而視,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強大威力。俗語說: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睚眥便成了克煞一切邪惡的化身。
嘲風嘲風,不僅象徵著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常用其形狀在殿角上作為裝飾。嘲風的安置,使整個宮殿的造型既規格嚴整又富於變化,達到莊重與生動的和諧,宏偉與精巧的統一,它使高聳的殿堂平添一層神秘氣氛。《淵鑑類函·鱗介·龍》四引(明陳仁錫)《潛確(居)類書》:“龍生九子,……嘲風好險,形殿角上。”

蒲牢
蒲牢,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一,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樑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傳說中的龍生九子的老四,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鐘格外響亮。
狻猊
狻猊是龍生九子之一,排行老四,是一種猛獸。形如獅,喜煙好坐,佛祖見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當了坐騎。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相貌又軒昂的動物,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是佛祖

文殊菩薩

的坐騎,或者雕在香爐上讓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贔屓贔屓,龍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形似龜,好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著石碑。人們在廟院祠堂裡,處處可以見到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據說觸摸它能給人帶來福氣。狴犴
狴犴是龍生九子之一,最憎惡犯罪的人,所以常飾於

監獄的門

楣上。另一種說法:狴犴:又叫憲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獄訟之事,人們便將其刻鑄在監獄門上。負屓

負屓: 龍生九子之一,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似龍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兩邊的文龍是其遺像。螭吻
螭吻,又名鴟尾、鴟吻(音吃吻),一般被認為是龍的第二子。喜歡東張西望,經常被安排在建築物的屋脊上,做張口吞脊狀,並有一劍以固定之。《太平御覽》有如下記述:“唐會要目,漢相梁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虯,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於尾,以厭火祥。”文中所說的“巫”是方士之流,“魚虯”則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屬水性,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饕餮
饕餮,是傳說中的龍的第五子,是一種想象中的神秘怪獸 。古書《山海經》介紹其特點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齒人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就吃什麼,由於吃得太多,最後被撐死。後來形容貪婪之人叫:“饕餮”。蚣蝮
蚣蝮,(音:八 夏 ba xia) 傳說是

龍生的九子

之一。好水者:位於橋邊的最喜歡水,常飾於

石橋欄杆

頂端。被雕成橋柱、建築上滴水的獸形,是古橋的守護神。在後門橋的四個角上趴蝮,造型非常優美。椒圖
椒圖,龍生九子之一,形狀像螺蚌,性好閉,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鋪首銜環為其形象。因而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總是將殼口緊合。人們將其用於門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緊閉之意,以求安全吧。麒麟

麒麟,亦作“騏麟”,簡稱“麟”,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是神的坐騎,古人把麒麟當作仁獸﹑瑞獸。雄性稱麒,雌性稱麟,現實中常認為長頸鹿是麒麟的原型,常用來比喻傑出的人。犼
犼,俗稱為望天吼,朝天吼,傳說是龍王的兒子,有守望習慣。華表柱頂 之蹬龍(即朝天吼)對天咆哮,被視為上傳天意,下達民情。又有文獻記載,

地藏王菩

薩的坐騎即為“朝天吼”。貔貅
貔貅是以財為食的,納食四方之財。中國傳統是有“貔貅”的習俗,和龍獅一樣,有將這地方的邪氣趕走、帶來歡樂及好運的作用。


一千零一次1001


一說:贔屓 | 睚眥 | 嘲風 | 蒲牢 | 狻猊 | 囚牛 | 狴犴 | 負屓 | 螭吻

另說:贔屓 |睚眥 | 椒圖 | 蒲牢 | 狻猊 | 螭 | 狴犴 | 饕餮 | 螭吻

其他:麒麟 | 犼 | 貔貅


懶的曬太陽


龍生九子,是自古以來一個美好的傳說,可是也是謬傳。大家都不知道其中真正意義所在。本人託大一回,這次公開我的見解。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

所以龍不會生九子,而且還每個兒子都是不一樣的動物。但龍生九子,又是一種社會發展現象。

什麼現象呢?一個比較發達的部落,從中有些人出來了,另起爐灶,建立又一個社群部落。這種另起爐灶的人很多,九字,代表很多,不是隻有九個出來發展。

這就是龍生九子最初的原意。至於問題中,說這些兒子都是跟誰生的?談不上這個問題了。有些人說,龍天生好淫,以至於跟什麼動物都會交配,結果才生出來不同的種群出來,這個其實很胡扯,太胡說八道了!

龍生九子,還有另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也不算秘密吧,就是一直被人所忽略。這個秘密就是罵人的話,自己是龍,可是生的什麼出來呢?一個不如一個,一代不如一代!

說到這裡,完全明白啦,龍生九子,本來指部落發展,後來又變成罵人話,可是被罵了幾千年,大家被罵到不知道,估計是被罵習慣了吧。


命理師陳一宏


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那到底龍生九子是哪九子呢?根據明朝李東陽的《懷麓堂集》的說法,龍的九個兒子分別為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贔屓、狴犴、負屓、螭吻。

囚牛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龍生的第一個兒子。平生愛好音樂,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絃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雕像。 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傳聞囚牛是龍與蛇的兒子。

睚眥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龍的第二個兒子,總是嘴銜寶劍,怒目而視,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強大威力。睚眥兇狠異常,傳聞中是龍和狼的兒子。

嘲風,龍生九子之一中的老三。模樣像狗,平生好險又好望,殿臺角上的走獸是它的形象。嘲風,不僅象徵著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

蒲牢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生活在海邊的獸。據說它吼叫的聲音非常宏亮,故古人常在鐘上鑄上蒲牢的形象。《文選.班固》"於是發鯨魚,鏗華鍾"李善注引三國吳薛綜曰:"海中有大魚曰鍄,海邊又有獸名蒲牢。蒲牢素畏鯨,鯨魚擊蒲牢,輒大鳴。凡鍾欲令聲大者,故作蒲牢於上。所以撞之者為鯨魚。"後因以"蒲牢"為鐘的別名。狻猊,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 古書記載是與獅子同類能食虎豹的猛獸,亦是威武百獸率從之意。常出現在中國宮殿建築,佛教佛像,瓷器香爐上。
狴犴,又名憲章,傳說中的獸名,形似虎,龍九子之一,排行第七。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迴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狴犴既是牢獄的象徵,又是黎民百姓的守護神。此外,上虞市上浦鎮馮浦村還有“狴犴龍舞”的文化習俗,頗具地方特色,深受當地群眾歡迎。負屓,似龍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遺像。我國碑碣的歷史久遠,內容豐富,它們有的造型古樸,碑體細滑、明亮,光可鑑人;有的刻制精緻,字字有姿,筆筆生動;也有的是名家詩文石刻,膾炙人口,千古稱絕。而負屓十分愛好這種閃耀著藝術光彩的碑文,它甘願化做圖案文龍去襯托這些傳世的文學珍品,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它們互相盤繞著,看去似在慢慢蠕動,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覺壯觀。
螭吻由鴟尾、鴟吻(音吃吻)演變而來,唐朝以前的鴟尾加上龍頭和龍尾後逐漸演變為明朝以後的螭吻。一般被認為是龍的第九子。平生好吞,即殿脊的獸頭之形。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在古代中國宮殿建築中,五脊六獸只有官家才能擁有。喜歡東張西望,經常被安排在中國宮殿建築的屋脊上,做張口吞脊狀,並有一劍以固定之。泥土燒製而成的小獸,被請到皇宮、廟宇和達官貴族的屋頂上,俯視人間,真有點“平步青雲”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意味。因此,狻猊、囚牛、獬豸、鳳、狎魚們流傳到民間,就有了俗化的名字,分別為:走投無路、趕盡殺絕、跟腚幫搗、順風打旗、坐山觀火。

還有一種龍之九子的說法是:老大贔屓、老二螭吻/鴟尾、老三蒲牢、老四狴犴、老五饕餮、老六蚣蝮、老七睚眥、老八狻猊、老九椒圖。通常是選擇上面的說法,但也尊重這種說法。

有的說法還把螭首、朝天吼(犼)、貔貅、麒麟也列入龍子之一。


漫看看漫


我國自古傳說:“一龍生龍子,九子各不同”今天我們就盤點一下這九龍(順序是從一到九):




一、螭吻:喜歡登高望遠,能噴浪降雨,通常被古人裝飾在建築物的屋脊上,用此防火。



二、蒲牢:生性愛吼,喜歡音樂。怕鯨,遇鯨就會大聲嚎叫,驅住其離開。古人用它來裝飾大鐘,做鐘頂的鐘扭。


三、贔屓:形似龜,善於揹負重物,還喜歡文字,愛揚名立萬。古人就讓它……馱石碑!



四:狴犴:形似虎,是威力的象徵,因此古人把它裝飾在監獄大門上,用來恐嚇罪犯。


五、饕餮:生性貪吃,認為餓了比死了還難受!還可怕!(所以形容人貪吃,才有“饕餮之徒”這個稱呼)在九子中本事很大,因為飢餓吃遍九州之物,導致生靈塗炭。所以又被列為上古四大凶獸之一(還有混沌、窮奇、濤機)古人因為它的習性,把它裝飾在食物的器皿上。




六、狻猊:形似獅,因為喜歡煙火,被古人裝飾在香爐上面。



七、椒圖:樣子似螺蛙,善於封閉和保護自已,因此被古人裝飾在大門上,以此守門。

八、睚眥:生性殘暴,喜爭鬥廝殺,嗜血成性,所以才有睚眥必報這個成語。古人把它裝飾在刀劍的柄上。



九、趴蝮:平時最喜水,所以它大都被古人裝飾在橋洞和橋柱、橋欄上。


它們都誰生的,古書上沒有什麼記載。但從習性長像上看九子趴蝮母應該是海蛟(海龍的一種),二子蒲牢母應該是嗓門大,但怕鯨的龍類,三子贔屓母應該是海龜,四子狴犴母應該是老虎,五子饕餮母八成是熊,六子狻猊母為獅,七子椒圖母是海貝,海螺之類的,八子睚眥母應該是狼。


王自強30


老大囚牛(qiúniú)

老二睚眥(yázī)

老三嘲風(cháofēng)

老四蒲牢(pǔláo)

老五狻猊(suānní)

老六贔屓(bìxì)

老七狴犴(bìàn)

老八負屓(fùxī)

老九螭吻/鴟尾(chǐwěn/chǐweǐ)

另有說法為:

老大贔屓(bìxì)

老二螭吻/鴟尾(chǐwěn/chǐweǐ)

老三蒲牢(pǔláo)

老四狴犴(bìàn)

老五饕餮(tāotiè)

老六蚣蝮(bāxià)

老七睚眥(yázī)

老八狻猊(suāní)

老九椒圖(shūtú)龍生九子之傳說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

“龍生九子”的一個說法是來自明朝李東陽的《懷麓堂集》,龍的九個兒子分別為:

有的說法還把螭首、麒麟、朝天吼(犼)、貔貅也列入龍子之一。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而龍的九子在中國古代有有多種說法,暫且不論各種說法,下面來介紹一些傳說中的龍的後裔

其中一種說法:

囚牛,龍生九子之一,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喜音樂,蹲立於琴頭。這位有音樂細胞的龍子,不光立在漢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龍頭月琴、白族的三絃琴以及藏族的一些樂器上也有其揚頭張口的形象。

睚眥(拼音:Yázì),龍生九子之一,龍身豺首,性剛烈,最是好殺 嗜殺好鬥,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相貌似豺,好腥殺。常被雕飾在刀柄劍鞘上。睚眥的本意是怒目而視,所謂“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報則不免腥殺,這樣,這位模樣像豺一樣的龍子出現在刀柄刀鞘上就很自然了。

嘲風,龍生九子之一,平生好險,如今殿角走獸是其形象。

蒲牢,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一,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樑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形狀像龍但比龍小,好鳴叫。據說蒲牢生活在海邊,平時最怕的是鯨魚。每每遇到鯨魚襲擊時,蒲牢就大叫不止。於是,人們就將其形象置於鐘上,並將撞鐘的長木雕成鯨魚狀,以其撞鐘,求其聲大而亮。

狻猊(拼音:Suānní),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

又稱金猊、靈猊。狻猊本是獅子的別名,所以形狀像獅,好煙火,又好坐。廟中佛座及香爐上能見其風采。獅子這種連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軒昂的動物,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由於佛祖釋迦牟尼有“無畏的獅子”之喻,人們便順理成章地將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爐上讓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唐代高僧慧琳說:“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

贔屓(拼音:Bìxì),又名龜趺、霸下、填下,龍生九子之長,貌似龜,有齒,力大,好負重。其背亦負以重物,在石碑下的石龜為其形象。

在拆除北京舊城牆時,在東便門和西便門的城牆下各發現半個*屓,因此有*屓馱著北京城之說。

狴犴(拼音:Bì'àn),龍生九子之一,形象老虎,傳說其好訴訟,故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立其形象。又叫憲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獄訟之事,人們便將其刻鑄在監獄門上。虎是威猛之獸,可見狴犴的用處在於增強監獄的威嚴,讓罪犯們望而生畏。

負屓(拼音:Fùxì),龍生九子之一,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螭吻,又叫鴟尾、鴟吻(拼音,Chīwěn、Chīwěi、Chīwěn),龍生九子之一,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鴟尾到底是一種鳥還是傳說中海上的鯨魚沒有確定的說法。

也叫好望。形狀像四腳蛇剪去了尾巴,這位龍子好在險要處東張西望,也喜歡吞火。相傳漢武帝建柏梁殿時,有人上疏說大海中有一種魚,虯尾似鴟鳥,也就是鷂鷹,能噴浪降雨,可以用來厭闢火災,於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頂之上。

另外還有說嘲風、囚牛、負屓並非九子,取而代之的則是:

饕餮(拼音:Tāotiè),傳說中的一種兇惡貪食的野獸,古代青銅器上面常用它的頭部形狀做裝飾,叫做饕餮紋。傳說是龍生九子之一。

形似狼,好飲食。鐘鼎彝器上多雕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由於饕餮是傳說中特別貪食的惡獸,人們便將貪於飲食甚至貪婪財物的人稱為饕餮之徒。饕餮還作為一種圖案化的獸面紋飾出現在商周青銅器上,稱作饕餮紋。

蚣蝮,應為,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性喜水,被雕成橋柱、建築上滴水的獸形。

椒圖,龍生九子之一,形狀像螺蚌,性好閉,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鋪首銜環為其形象。

形似螺蚌,好閉口,因而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總是將殼口緊合。人們將其用於門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緊閉之意,以求安全吧。

還有說螭、麒麟、犼、貔貅也是九子

螭,或螭首,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一,嘴大,肚子能容納很多水,在建築中多用於排水口的裝飾,稱為螭首散水。

麒麟,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雄的名麒,雌的名麟。麒麟的形狀像鹿,尾似牛尾,麒有獨角,麟無角。中國古代用麒麟象徵祥瑞。

現在普遍認為麒麟就是長頸鹿。

犼,俗稱為望天吼,朝天吼,傳說是龍王的兒子,有守望習慣。華表柱頂之蹬龍(即朝天吼)對天咆哮,被視為上傳天意,下達民情。又有文獻記載,觀音菩薩的坐騎即為“朝天吼”。

貔貅又名天祿、辟邪。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的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

古時候人們常也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它有嘴無肛門,能吞萬物而從不瀉,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現在很多中國人配戴貔貅的玉製品正因如此


我想要你笑


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比較常見有兩種說法

說法一:

老大贔屓(bìxì) :形似龜,好負重;

老二螭吻/鴟尾(chiwěn):喜歡東張西望,常被安排在建築物的屋脊上;

老三蒲牢(pǔláo):搖滾青年,喜歡吼叫;

老四狴犴(bìàn) :掌管刑獄;

老五饕餮(tāotiè) :十分貪吃,見到啥吃啥;

老六蚣蝮(bāxià) :喜歡水,常被雕在橋柱上;

老七睚眥(yázī):好殺,喜血腥,常被雕在刀柄上;

老八狻猊(suāní):喜蹲坐,佛像座下的獅子造型就是它;

老九椒圖(shūtú):形似螺蚌。

說法二:

老大囚牛(qiúniú) :喜好音樂,常立琴頭;

老二睚眥(yázī) :好殺,刻於刀柄刀環;

老三嘲風(cháofēng):好險,殿角走獸是其形象;

老四蒲牢(pǔláo):搖滾青年,愛吼叫

老五狻猊(suānní):形如獅,好蹲坐

老六贔屓(bìxì):形似龜,好負重;

老七狴犴(bìàn):形似老虎,衙門口坐的那個就是;

老八負屓(fùxī):雅好斯文, 盤繞在石碑上;

老九螭吻/鴟尾(chǐwěn):好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