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嬌人物▕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海籍志願軍女兵


上海籍志願軍女兵

抗美援朝

(1950-2020)


編者按:

大上海,十里洋場,繁華時尚。

人們印象中,那裡江南女子嬌柔細膩,吳儂軟腔。

但,當新中國屹立東方,中華民族的精神從此高昂。


在面對強大對手,驚天地泣鬼神的立國之戰——抗美援朝戰場,

上海女性,像所有中華兒女一樣,熱血滿腔,勇赴戰場。

伊拉(上海話“她們”)用柔弱雙肩扛起鋼槍,用鮮血和生命,譜寫最美的英雄樂章。


今天,讓我們永遠記住伊拉(她們)最美的芳華綻放。


天嬌人物▕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海籍志願軍女兵

抗美援朝出征誓詞

上海籍志願軍女兵


天嬌人物▕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海籍志願軍女兵

周守玉


1950年11月隨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6軍入朝,參軍,兩次被評為軍裡的一等功臣,參加了軍的英模大會,榮膺“巾幗英雄”稱譽。


1950年冬,上海掀起抗美援朝報名熱潮,上海紡織系統周守玉第一個寫血書報名,帶動了系統許多女工積極響應,批准了周守玉為首的18名女工參加。參軍入伍是周守玉找了陳毅市長當面批的。


周守玉有關節病,部隊首長要將她們留在後方做後勤工作,周守玉堅決要求上前線!首長很感動,批准了她們的要求,編入中國人民志願軍26軍政治部政工隊。

1951年,一進入朝鮮就經歷了殘酷的二次戰役考驗。接著進入冰天雪地的冬天,零下20-30度,白天美機轟炸,部隊只能夜間行動。


這對來自南方的18個年輕姑娘來說,又是一次嚴峻的考驗。18個女隊員中只有周守玉、杜鵑是共產黨員。周守玉23歲,是老大姐,處處帶頭,帶著政治鼓動組趕到部隊前面,登上山嶺為部隊唱歌,說自己編的快板,鼓得戰士們鬥志昂揚。


第三次戰役打響,軍裡下令將18個女政工隊員編為救護隊,上前線運送彈藥、救護傷員。在周守玉帶領下,背(抬)傷員設立救護所,為傷員洗傷口、敷藥、包紮,18個女隊員都成了護理員,做得井井有條;重傷員不能起來大小便,周守玉帶著護理員們不顧少女的羞澀為重傷員排解。一次,在搶救一個重傷員時,尿道堵塞,危及生命,在缺乏醫療器具的情況下,周守玉毫不猶豫俯身用口將重傷員的尿吸出。


天嬌人物▕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海籍志願軍女兵

宋寶華


1930年1月生,上海人,1948年至1951年2月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1951年2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1951年2月至八月,在志願軍第九兵團情報處任英文翻譯,1951年9月至12月在第九兵團俘管團英文翻譯,1952年1月調志願軍司令部作戰處情報科任英文翻譯。


當朝鮮戰爭爆發時她正在上海滬江大學讀書,志願軍入朝作戰後,戰地急需英文翻譯。

1951年2月,由宋時輪將軍任司令員兼政委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專門派人到上海,緊急徵一名英文翻譯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

宋寶華瞞著家人,懷著滿腔熱情踏上了直接奔赴朝鮮戰場的參軍之路。

3月15日,她隨部隊乘坐悶罐車從丹東過鴨綠江進入朝鮮,不斷受到敵機轟炸和掃射,經過一番艱辛到達第九兵團駐地,被分配到兵團司令部情報處。

1951年5月,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的反擊戰役打響之後,兵團司令員要親自審訊俘虜,宋寶華第一次擔任審俘工作的翻譯。

宋司令員問了俘虜的姓名、年齡軍銜和家庭狀況等,他都一一做了回答。當問到他的部隊番號和作戰任務時,他竟然傲慢地說:“按照日內瓦公約,我只能告訴你們這些……”

宋寶華把俘虜的話照實翻譯給司令員後,自己嘟囔道:“當了俘虜還有什麼好神氣的,說什麼按照日內瓦公約,那你們到朝鮮來亂扔炸彈,把人家好好的村莊燒成一片焦土,濫殺手無寸土的婦女兒童,是按照日內瓦公約的哪一條啊!”

宋司令員聽了,說道:“很好啊!把你方才說的,翻譯給她聽,”

那個俘虜聽後低下頭,默不作聲。宋司令員又嚴肅地向戰俘交代我軍的寬待戰俘政策,只要不對抗我軍,坦白交代,還可在戰俘營向他家人寫信報平安。

宋寶華如實翻譯給戰俘聽,他受到感動,坦白交代了他和他所在部隊的有關情況。審俘工作順利完成,宋寶華的翻譯工作得到宋司令員的肯定。


1952年1月,宋寶華調志願軍司令部作戰處情報科任英文翻譯。1953年5月,成立“志司” 情報處,她的主要工作是收聽美英等國對外英語廣播,所使用的工具僅是一臺極其普通的收音機,收聽的電臺,包括美國的“美國之音”, 英國的“BBC”等臺。


1952年10月12日前後,宋寶華從“遠東廣播電臺”收到一則消息,大意是說:聯合國軍將發動一次“強大的攻勢”,向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進行最後的“攤牌”,此戰將會“扭轉當前的戰局”,迫使中朝方面不能不按照聯合國軍方面的意願,達成停戰協議。

雖然是宣傳性的,卻從一個側面透露了“聯合國軍”的戰略意圖。情報處處長十分重視這條新聞,親自找到宋寶華,把原始記錄逐句地核實,上報志願軍首長。


果然,1952年10月12日、13日,“聯合國軍”對上甘嶺地區的兩個山頭進行了持續兩天的火力突擊。最終上甘嶺戰役以我軍的勝利而告結束,宋寶華在監聽的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宋寶華業績出色,分別於1953年10月、1955年3月共三次立三等功,1955年獲志願軍司令部嘉獎。


天嬌人物▕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海籍志願軍女兵

宋寶華1956年12月從朝鮮回國,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情報部任參謀,作了大量秘密工作。

1984年6月,宋寶華任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軍事參謀團副師職工作人員。

宋寶華在我軍軍事情報部門從事情報與軍事外交工作35年,不論在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還是和平年代的外交環境,她始終恪盡職守,1985年總參情報部發給她榮譽證。

天嬌人物▕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海籍志願軍女兵

1991年退休後,又參與軍事誼文出版社任編輯,從事文學工作。她退而不休,從事翻譯和寫作。主要著作有:《軍事百科全書》國際軍事約章中相關內容;翻譯《玩火的女諜》、《艾柯卡隱秘》、《國會山醜聞》、《非洲之旅》等;撰寫《世界各國知識叢書》等。


天嬌人物▕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海籍志願軍女兵

王佩英


1935年生,上海人。1951年3月入伍,1951年初隨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軍入朝。


1950年11月,正是朝鮮冬天極度寒冷的時候,我隨治療隊進入朝鮮,氣溫在攝氏三、四十度,而部隊匆匆忙忙入朝,衣裝準備不足,戰士成批凍傷。

我雖然年紀很小,但我不忍看見傷員的痛苦,我多次脫下貼身的毛衣、衛生衫給凍傷病員包腳,並用自己的體溫去焐熱他們的傷患處,得到了領導和傷病員的表揚,我連著獲得兩次光榮證。


天嬌人物▕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海籍志願軍女兵

除了冰天雪地中艱苦卓絕的行軍,背糧等軍旅生活,我們還經常受到敵機空襲,生命隨時受到威脅。

1951年初,我們醫療隊奉命回齊齊哈爾接新兵,返回朝鮮途徑一個小城市準備安頓下來吃午飯時,朝鮮老百姓牽著一頭大牛在街上經過,被敵機發現目標,就用機槍對準我們掃射。正在為我們燒飯的司務長不幸中彈身亡,邊上的一位同志被炸斷雙腿,這次醫療隊總共死傷了十幾位同志。


我跟著班長跑得快,才得以倖免,但在時隔不久的另一次敵機轟炸中,我在跳窗時扭傷了雙腳,造成了很長時間的行軍、生活的困難。

第五次戰役叫穿心戰,前方部隊一直打到南朝鮮的漢江,因為戰線拉的太長糧食彈藥供應不上,於是我們奉命掉頭北撤,我們從前方的後方頓時變成了真正的前方。

我們冒著上空呼嘯而過的敵機騷擾,堅持晝夜不停的加速被撤,一面沿途搜索美軍留下的食品,其間不少同志因傷不幸被敵人俘虜。

我們則帶著一百多名傷員排著隊伍走,不讓一個人掉隊,在上空“安靜”時,我主動為大家說快板、唱革命歌曲,鼓舞士氣,一聽到槍聲或飛機聲,就馬上分班左右臥倒。


有一次我臥倒在一個大草包上,等飛機一過,爬起來一看,竟是臥倒在一名血肉模糊的犧牲的戰友身上,我心裡恐慌又傷心,連蹦帶跳的大哭了一場。


朝鮮的戰地生活是艱苦的,並不時有犧牲的可能,但我們的精神生活是充實的,因為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


天嬌人物▕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海籍志願軍女兵

潘碧如

1935年12月生,上海人。1950年2月參加9兵團20軍教導團,1951年初隨所在部隊入朝,1953年調入第20軍文化速成學校任數學教員,榮立三等功。

1951年初春,我入朝參戰,當時只有17歲,在硝煙瀰漫的異國戰場上,我們不僅夜行軍,跋山涉水,忍凍捱餓歷盡長途行軍的艱辛,還不時的要經受戰火和生死的考驗。


天嬌人物▕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海籍志願軍女兵

潘碧如和戰友合影

有一次,在經過一整夜將近80裡的行軍後,拂曉時分我們到達了宿營地平壤市郊。

平壤已是一片焦土,我們找到幾處未被全部炸燬的房子安頓下來,中隊領導在囑咐我們“注意防空,注意安全”後,就急著去大隊部開會去了。

大家剛解開揹包準備休息,突然聽到一陣敵機的轟鳴聲,接著就開始了輪番轟炸。

分隊長立即帶領各小隊上山防空,而我主動要求留在山下住房,一所被炸得門窗全無的郵電局裡聯絡隊領導。

戰友們上山不久,一顆炸彈扔在郵電局空地上炸開了,郵電局頓時湮沒在火海之中。

在山上防空洞的我的同一個班的戰友楊月仙見此情景,認為獨自在山下的我不是受傷就是犧牲了,她急得一面哭一面趁著轟炸間隙不顧安危地奔下山來找我,見到我安全無恙只是落了滿身塵土時,她才破涕為笑。

在這次敵機組隊轟炸,四架一組,隔幾分鐘一次,主要目標是山前鐵路上的一列為前線運送物資的火車。

我們從山上看下去,只見鐵路被炸斷,火車被炸燬,在熊熊燃燒的列車旁有不少戰士在搶救物資,並不時有人負傷倒下。

看在眼裡我們怒火中燒,激情湧動,在隊領導的鼓勵下,我們不少人帶著急救包衝向轟炸地點去搶救傷員,其間我冒死為一名腿傷的輕傷員包紮好傷口,把一名倒在血泊中的重傷員在司務長的幫助下一起送到安全地點,等擔架來抬送。

我因此獲得上級表彰併發給“光榮證”。

天嬌人物▕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海籍志願軍女兵


天嬌人物▕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海籍志願軍女兵

奚敏


1929年3月生,上海人。1950年3月入伍,1951年初隨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軍入朝。


1951年2月底,在鹹南地區五老裡執行的演出任務,給我留下了永恆的記憶。

那時我20軍與友軍在第二次戰役中,將美軍陸戰第一師打得潰不成軍,取得勝利。正當我們歡呼勝利時,突然接到上級命令,要我們文工團分成兩批,一批慰勞戰友和答謝朝鮮群眾準備演出節目,一批隨九兵團團部民運部參加打掃戰場。

掩埋犧牲戰友的同志回來向我們講述了他們執行任務中看到的情景:在楊根思犧牲的山坡上,整個山坡被打得到處彈痕累累,犧牲的同志血肉模糊,屍體不全,根本無法辨認。戰鬥英雄楊根思的遺體是從其上衣口袋的符號上才得知而確認的。


聽著他們的講述,我們這群二十歲左右的小夥和姑娘們禁不住淚流滿面,此情此景,更加堅定了我們保家衛國的信心和決心。從那以後,我們文工隊加倍努力,深入基層配合作戰需要,用文藝形式鼓舞士氣。

我們白天參加修路,晚間排練,並經常到工地、防空洞演出,常常演的精疲力盡,從中我得到了很大的鍛鍊。


天嬌人物▕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海籍志願軍女兵

朱銘偉


1934年生,上海人。1950年3月入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兵團教導團學員,

1950年9月至10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3軍文訓隊學員,

1950年11月至1951年1月,在江蘇省嘉定縣參加土改工作隊(部隊派遣)

1951年1月至8月,在解放軍23軍69師206團文化教員,

1951年8月至1952年9月,解放軍23軍69師司令部辦公室文印室打字員,

1952年9月隨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三軍入朝,任69師司令部保密室文印員。


抗美援朝記憶片斷


1952年9月5日深夜,我隨部隊從我國東北的丹東出發,快速跨過中朝邊界的鴨綠江大橋,進入朝鮮戰場。那年,我十八歲,那是我生命中第一次經歷極其殘酷的戰爭的洗禮,更是我直接參與保家衛國戰鬥的神聖時刻。


千里急行軍,二十二天推進一千三百多里!


我們赴朝參戰時,戰爭已進行了一年多。以美帝為首的侵略者一度把戰火燒到了家門口。安東這時也已經實行燈火管制了,整個城市一片漆黑。原來的鴨綠江大橋已毀於戰爭,我們踏上的這座通往朝鮮的橋樑是搶修出來的。我們在漆黑的夜裡疾行,每人都負重十五斤以上的裝備,其中有槍支、手榴彈鐵鍬、工作用品及乾糧。行進中不準出聲、不準出現燈火、煙霧,以免暴露目標把敵機引來。我當時的主要工作是打字員,隨部隊司令部行動,主要任務是把每天的戰況、敵情、各種命令、情況通報,快速打出文字,還要在鋼板上


刻蠟紙,在黑暗中油印下發。由於燈火管制,我工作時,常常是一手拿蠟燭,一手打字。入朝前,司令部原來配備十多名文職人員,為了精幹起見,我被抽調出來隨參戰部隊入朝,單獨完成所有的文字打印工作。


急行軍是日夜兼程,我的工作也是分秒必爭。幾乎沒有休息的間隙。吃的主要是壓縮餅乾,那東西太乾,在缺水的情況下難以下嚥,有時排洩也很困難。那時候,為了搶奪戰機,忍飢挨餓是常態。


過了橋,就進入了朝鮮的新義州。印象中,當時的朝鮮已是滿目焦土到處是彈坑和燃燒的建築,殘缺的屍體和血腥的斷肢隨處可見,空氣中瀰漫著焦煳難聞的腥味。這一切反而更加激發起我們保家衛國的決心和豪情,因為身後就是我們新生的共和國。一百年多來,中國人民飽受外來帝國主義的欺凌和奴役。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經過二十八年艱苦卓絕的奮鬥,終於成立了新中國,怎能容忍侵略者再次把苦難強加到我們頭上!雖然行軍中不能發出聲響,但我相信此時此刻,每一位戰士都在心中放聲高唱著那首《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急行軍的目的地是乾子裡,那是在“三八線”附近。期間還要越過兩條江:大同江、清川江。過江也是非常危險的行動,一旦走到江面時遭遇敵機空襲那就十分兇險了。因此上級要求過江要動作迅速,數百米寬的江面十多分鐘必須通過。


就這樣,我們一路拼命衝刺,一路躲避敵機轟炸,長驅一千三百多里險途,僅僅用了二十二天便趕到了乾子裡,順利完成了與20軍的換防任務。其間,沒有任何休息。有時隊伍行進在陡峭險峻的山路上,腳邊就是懸崖峭壁這時如果有誰極度疲勞,稍稍打個盹,就有可能葬身山澗。這種非戰鬥減員的事故也時有發生,可見當時的環境惡劣到何種程度。


天嬌人物▕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海籍志願軍女兵

朱銘偉在坑道前吃飯

時刻與死神相伴


戰爭中,我才真正懂得了什麼叫做視死如歸。死亡、犧牲在當時可以說是極其尋常的事情。你根本不知道何時何地死神會降臨到誰的頭上。朝鮮戰爭在當時已經是非常現代化的戰爭了,前線和後方是沒有太大區別的即便在後方,也是十分危險的。主要是美軍的空中優勢給我們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在朝鮮的日日夜夜,我們幾乎沒有一天不遭遇敵機轟炸。事實上,自我部隊入朝以來,志願軍就天天被敵機追蹤。有時敵機的炸點是十分精準的。後來我們明白了,是地面的特務把我們的行蹤報告給了敵人。有時敵人的夜航機向我們喊話,他們甚至連我們部隊的番號都知道。我們駐地附近的山頭上經常可以看到各種信號彈像流星一樣劃過天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處境就愈加危險了。

平時,我們在駐地都構築了防空洞,除此之外,我們也在各自的工作崗位邊上挖好防空掩體。

一來是緊急情況下可以應急,二來也是便於在敵機離開後迅速投人工作。儘管這樣,悲劇還是時有發生。


有一回國內慰問團來部隊駐地演出,上級安排部隊分兩批觀看。我們被分在第二批,可當我們還沒到達演出現場時,敵機就突然衝了過來緊跟著就是一陣狂轟濫炸。敵機俯衝下來時機槍子彈就在身邊啪啪作響,炮彈在我們頭頂上呼嘯而過。我甚至都能清晰地看見俯衝下來的敵機上的駕駛員。事後我們得悉,這場空襲中,我們部隊有十六名戰士犧牲。沿途我看見不少被炸掉的斷肢和殘缺不全的屍體我知道那些都是犧牲的戰友。


那天,我回到工作崗位時,竟然發現那裡已被夷為平地了。戰友們告訴我:幸虧你晩了一會兒回來,要不然你也成烈士了。當天我們就換了個地方重新建起工作場所。就這樣,敵人炸、我們造,只要我們還活著,就要戰鬥到底,直至最後的勝利。


戰友英魂永遠在我心中


在我的記憶中,有兩位戰友雖然永遠長眠在異國他鄉,但直到今天,他們依然如生前那樣真切地活在我心中。


一位是偵察參謀吳達戰友。一天,他對我說:天冷了,他身上穿著的還是出國時帶來的南方的薄衣,想託我給他織一件毛衣。我欣然應允。

可剛過兩天,領導突然跑來對我說,吳達的毛衣你得抓緊織好。

我問為什麼?這才兩天,他人呢?

領導神態凝重地告訴我:他回不來了,犧牲了。我們要把吳達的遺物一併寄給他的家人,包括這件毛衣。

原來吳達兩天前在執行偵察任務時被流彈擊中犧牲了。一個20多歲的年輕生命就這樣悄悄地離我們而去,連一句遺言都來不及留下。

為他的死,我難過了好長時間。


還有一位,我至今也叫不出他的名字,只知道大家都叫他小胖。

他是衛生員,只有19歲比我大一歲。我在給部隊運糧時,被馬車壓傷了腿,小胖天天負責照料我,每天按時換藥、檢查傷情,無微不至的護理我。有一次,小胖給部隊運糧時,因為過於勞累,在運糧車上睏得不行,不知不覺地就睡著了,結果行進在山路上的車子一顛,將他甩下了懸崖,就這樣小胖也離我們而去。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不僅是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更是中國人民以弱勝強,靠愛國精神,驚人意志戰勝世界強敵的歷史見證,我想告訴人們的是:

今天的和平確實來之不易,真的是用烈士們的鮮血換來的啊!


天嬌人物▕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海籍志願軍女兵

部分上海籍志願軍女兵照片:

天嬌人物▕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海籍志願軍女兵

秦淑蘭 27軍(1950年10月入朝)

天嬌人物▕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海籍志願軍女兵

燕蓮英 12軍(35師1951年3月入朝)

天嬌人物▕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海籍志願軍女兵

李玉芳 炮兵63師(1952年1月入朝)

天嬌人物▕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海籍志願軍女兵

盧煜 空12師(1952年3月入朝)

天嬌人物▕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海籍志願軍女兵

陳問真 中朝聯合空軍(1952年9月入朝)

天嬌人物▕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海籍志願軍女兵

沈斐然 23軍(1952年9月入朝)

天嬌人物▕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海籍志願軍女兵

劉正言 63軍(1953年1月入朝)

天嬌人物▕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海籍志願軍女兵

丁教祖 鐵道兵(1953年入朝)


天嬌人物▕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海籍志願軍女兵

天嬌人物▕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海籍志願軍女兵

天嬌人物▕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海籍志願軍女兵

天嬌人物▕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海籍志願軍女兵

天嬌人物▕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海籍志願軍女兵

天嬌人物▕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海籍志願軍女兵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不僅是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更是中國人民以弱勝強,靠愛國精神,驚人意志戰勝世界強敵的歷史見證!


本文內容及圖片來自武麗佳主編的《志願軍女兵風采》一書,特致以感謝。


總編輯 | 和風

執行主編 | 靈鑫Yara

編者按 | 和風

版式 | Вера


————天嬌薈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