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詆譭我,卻又渴望成為我。

你詆譭我,卻又渴望成為我。

撰 文 丨 甜 圈

改 文 丨 左九九

設 計 丨 麻小五


1


總有幾個SB男人知道你是DJ以後,帶著不屑和看玩具的表情問你“姑娘,你哪個夜場的?”


我有一個Club DJ朋友,她很愛DJ這份職業,卻也為此放棄了很多。


幾年前,男朋友帶她見父母,卻告訴父母她的職業是教師,說他爸媽喜歡這個職業。


整個過程很溫馨,只是她說著說著就雙眼婆娑,看不清眼前人。


他們當晚就分手了。不是不愛,是不合適。


她訴起往事語氣平淡,好像這件事發生在旁人身上,唯有,暗淡下去的眼神,出賣了她。


很難過吧。


“我可以為了他放棄DJ,可以為了他過上985的工作,前提是,他值得。”朋友說完一頭醉倒一邊。


我一瞬間沉默了。


其實她一直耿耿於懷的不是分手,是不被一個自己愛的人所理解。


你詆譭我,卻又渴望成為我。


2


在國內,提到DJ,人們腦海中第一映射出來的基本都是各大夜店酒吧,站在最高處,臺下人潮擁擠,臺上搖頭晃腦雙手舉高的那個角色。


認知的先入為主倒也不足為奇。


但其實DJ,也是分“流派”的,有turntablist(唱盤主義),HipHop DJ,Club DJ,Fake DJ(假DJ),還有創作型。


Club DJ就是我們最容易接觸的一類DJ,主要以播放電子音樂為主。


酒吧蹦迪最常聽到的就是這一類,對控場能力要求很高。迪蹦得嗨不嗨,可全都掌握在DJ手裡。


很多人對DJ不甚瞭解,DJ不是一種音樂風格,而是一種職業,一份普普通通的職業,就像老師一樣。


你詆譭我,卻又渴望成為我。


但是人們總是對自己陌生的事物抱有敵意。


李子柒被黑的最多一個點就是當過6年的DJ女孩。


她14歲就出門打工了。


在飯店端過盤子,在公園裡睡過椅子,連續啃過兩個月的饅頭,去酒吧做過DJ。


在自己收入有限的情況下,李子柒還資助了一名孤兒8年,直到他大專畢業。


是一個能在稻田裡插秧,竹林裡挖筍,荷塘裡採蓮,森林裡縱馬揚鞭的全視頻博主。她在海外文化影響力,可以抵得上許多個CGTN(中國國際電視臺)。


央視新聞這麼評價她:

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


可是偏有人拿著她的6年DJ生涯呵斥她,質疑她拍攝的視頻,否定她的創作。像一個長輩痛貶家裡不懂事的小孩。


難道國粹和嘻哈潮流,無法在同一個人身上呈現嗎?


為何總有些人為自己的井底之蛙而沾沾自喜,所見即全貌,以至於談到李子柒,也是一句“一個轉型互聯網的DJ女孩。”


最低端的偏見就是不瞭解之前的貶低。


你詆譭我,卻又渴望成為我。


3


馬車越空,噪聲越大。


一份自我優越感的背後,是自卑是羨慕是妒忌,說盡尖酸刻薄,冷嘲又熱諷。


有一句話叫“國外電音high到爆,國內還在學貓叫。”


真正專業的DJ還是太少了。


壓根就不懂什麼是Funk disco 什麼是hiphop


不知道old school是什麼概念 不懂beat juggling是什麼技巧


不知道turntablist是什麼東西 就連DJ常用的軟件都只知道萊恩


一旦電腦死機或者聲卡故障,如果沒有過硬的單耳監聽能力,只能放串燒救場。


導致大家對這一行業的誤解和偏見越來越大,讓不少人以為DJ放個嗨曲在上面甩頭嗨叫就完了。


你詆譭我,卻又渴望成為我。


對嘻哈DJ的固有印象,早就應該破了。摘掉中國電子樂的“土嗨”標籤,讓電子樂迎來春天。


在曾經搖滾盛行的年代,玩樂器組樂隊是熱血澎湃的年輕人行為。


電子音樂時代的到來,成為一個 DJ 則是年輕人的新夢想。


可不可以不再定義,什麼是體面的人生,什麼是體面的工作,什麼是值得去活著的理由,什麼才會讓人看得起。


我們不定義人生軌跡,不笑夢想,不笑選擇,我們只關心,你是否愛你所愛,做你所想。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