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陽:家庭農場成為貧困戶的“聚寶盆”

  在渦陽縣城西街道陳李村有一片佔地500多畝的榮耀中藥材種植家庭農場,這裡種植的大片中藥材不僅成為當地獨特的風景線,而且已是貧困戶脫貧致富的“聚寶盆”。

  日前的一天下午,記者來到這個家庭農場時,農場主張勤正在田地裡察看生產情況。指著眼前成片的苗木,她向記者介紹說,“我這個基地種的有金銀花、芍藥、白朮等品種。為了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我在中藥材裡套種了果樹和花生。你看,這塊地裡種的是金絲黃菊,中間套種的是梨樹,不出意外的話,明年就可以掛果了。”

  張勤的農場創辦於2015年,她的農場直接帶動周邊大戶發展中藥材種植6000餘畝,幫扶帶動貧困戶共計42戶。其中參與林業產業扶貧託管種植26戶、“四帶一自”金融扶貧36戶。在幫扶貧困戶的過程中,張勤積極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針對貧困戶年齡大、勞動力弱等特點,吸納周邊貧困群眾到農場做些力所能及的勞動,這些貧困戶除了每天能領取50元的工錢以外,幹滿15天還會額外獎勵200元。平均每年有100多位貧困戶在此務工。

  除了吸納貧困戶就業以外,農場還採取貧困戶土地入股託管種植的方式參與精準扶貧。70歲的張振英就是其中一位。張振英的兒子是殘疾人,老伴身體不好,家中的土地無人打理。去年10月她把2畝土地入股到農場後開展林業種植,林下套種了中藥材,按照與農場簽訂的託管合同,除了土地流轉費用以外,每人每年保底分紅300元。“這樣一來,我就不用為地裡啥時種啥時收發愁了。”張振英說,果樹前三年不掛果沒有收益,但她依靠土地流轉費和低保,再加上自己的務工收入,一年下來家裡的生活沒有問題,去年她便脫了貧。

  與張振英不同,60多歲的張繼英則採用的是金融扶貧模式,她貸款4萬元入股到農場,貸款時間為三年,每年可以得到分紅2400元,平時她也在農場務工,這樣她也能很快脫貧。

  張勤家庭農場生產的農產品種類很多,有富硒黑花生、金絲皇菊、牡丹油等,除了在當地批發以外,她還在線上開了網店實行網上銷售,下一步張勤計劃把農場發展成集中藥材觀光旅遊、果蔬採摘、農家樂、扶貧於一體的生態莊園,同時還要帶動周邊農戶發展農家樂。看著自家生產的產品,張勤高興地說:“我打算把自己的照片印在自家產品上,為自家產品代言,為扶貧代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