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學:大眼看世界

宏觀經濟學(Macroeconomics)是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的一個經濟學領域。


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主要考察就業總水平、國民總收入等經濟總量。因此,宏觀經濟學也被稱做就業理論或收入理論。

研究的是經濟資源的利用問題,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就業理論、通貨膨脹理論、經濟週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財政與貨幣政策等。


宏觀經濟學:大眼看世界

宏觀經濟學基本框架


下面依次介紹宏觀經濟學的五個知識點:

節約悖論、張林之爭、人口撫養比、經濟泡沫、福利經濟。


1. 節約悖論:為什麼越節約,國家越窮


是指對國家來說,越節約越窮、越消費越富。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指在一個時間段內,一個國家生產的全部產品和服務的總價值。

計算:總價值=消費+政府採購+淨出口+投資。

乘數效應:

你消費=別人收入。

他的收入→新消費/投資→又變成別人的收入→……GDP越滾越大。


你不花錢,別人怎麼賺錢?


2. 張林之爭:看不見的手VS看得見的手


張維迎(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市場) VS 林毅夫(凱恩斯):看得見的手(政府)


爭:政府應不應該干預市場?


張:看不見的手會利用人的自私性、趨利性,最終有效配置資源。政府幹預的話,就是“致命的自負”。


林:有效的市場+有為的政府才可構成高質量的經濟體系。政府通過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控制經濟、擺脫經濟危機!


注:

貨幣政策:經濟萎靡,釋放貨幣,經濟過熱,收緊貨幣。

財政政策:萎靡則政府自己買買買且減稅拉動經濟,過熱則多收稅給經濟降溫。


3. 人口撫養比:不遠的未來,工作壓力將會翻倍


是指一個國家非勞動(沒工作)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


如今的中國:5億÷14億=35.7%。

有數據表明,90後比80後下降了3-4成,00後比90後下降了2-3成。

1966-1973年出生了約3.1億人,若60歲退休,則意味著2026-2033年間,中國會有3億人集體進入退休狀態。人口撫養比在近幾十年還會不斷上升。

策略一:

5-10年間人力成本可能翻倍,提前準備。

策略二:

發展科技,如互聯網、大數據、AI、機器人等等。


策略三:

製造之外,還須創造。


4. 經濟泡沫:瘋狂的鬱金香


是指虛擬經濟過度增長,最終脫離了實體經濟的支撐,形成的虛假繁榮現象,泡沫潰滅將導致社會震盪甚至經濟崩潰。


三個階段:


一、形成。


當虛擬經濟微胖的時候,不是壞事,民眾對未來發展有正向預期,會刺激實體經濟發展,最終追上來填實泡沫。


二、膨脹。


雖然此時資產價格已經嚴重超出其價值,但因為“群體想象”已經形成,而不斷有人賺到錢,又繼續強化這種“群體想象”,泡沫就越來越大。

就算有人意識到了風險,也可能經不起誘惑,試圖從泡沫中獲益,成為推動膨脹的合謀。


三、潰滅。

最後能接盤的人、資本始終是有限。

交易開始趨緩,價格開始停滯後,泡沫最終會破滅。

資產價格迴歸理性,大量的人破產。

中間離場的人,賺的錢,都是來自沒來得及抽身的人。


所有人的脫離現實的“信心”,彼此激勵、合謀,創造了泡沫經濟。

經商須分清可持續增長與泡沫。


案例一: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日本房地產泡沫。


案例二:

十七世紀的鬱金香泡沫。


5. 福利經濟:你贊成給全國人民發錢嗎


即再分配。

你每月收入1萬元,但公司為你掏的錢其實是1萬4千多元,可到你手上,就剩7千多元了。

這中間近半數的錢通過稅收和社會繳款(如五險一金)被國家收走,國家再分配給其他人。


原因:

你的成功不只是努力的結果,還因為你擁有不公平的優勢,如出生在城市與農村、天生健康與殘疾等等。

政府通過再分配調節這種不公平。


調節社會不公平的三次再分配:


第一次:

在你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如最低工資標準,就是調高勞動和資本之間,勞動收入的比例。


第二次:

通過稅收、社會繳費等手段。比如個人所得稅,有能力工作的人,交錢養沒能力工作的人。


第三次:

就是民眾自發地做公益事業、慈善事業,實現對財富的再一次分配,進一步縮小現在的貧富差距,潤滑社會矛盾。


財富要再分配,那麼就得先收上來或者印出來。財富不會憑空出現。


“宏觀經濟學”就介紹到這,下期介紹“金融”。

歡迎搜索公號“知與知”,獲取我的vx,交個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