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大眼看世界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等。


宏观经济学:大眼看世界

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


下面依次介绍宏观经济学的五个知识点:

节约悖论、张林之争、人口抚养比、经济泡沫、福利经济。


1. 节约悖论:为什么越节约,国家越穷


是指对国家来说,越节约越穷、越消费越富。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时间段内,一个国家生产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计算:总价值=消费+政府采购+净出口+投资。

乘数效应:

你消费=别人收入。

他的收入→新消费/投资→又变成别人的收入→……GDP越滚越大。


你不花钱,别人怎么赚钱?


2. 张林之争:看不见的手VS看得见的手


张维迎(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市场) VS 林毅夫(凯恩斯):看得见的手(政府)


争:政府应不应该干预市场?


张:看不见的手会利用人的自私性、趋利性,最终有效配置资源。政府干预的话,就是“致命的自负”。


林:有效的市场+有为的政府才可构成高质量的经济体系。政府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控制经济、摆脱经济危机!


注:

货币政策:经济萎靡,释放货币,经济过热,收紧货币。

财政政策:萎靡则政府自己买买买且减税拉动经济,过热则多收税给经济降温。


3. 人口抚养比:不远的未来,工作压力将会翻倍


是指一个国家非劳动(没工作)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


如今的中国:5亿÷14亿=35.7%。

有数据表明,90后比80后下降了3-4成,00后比90后下降了2-3成。

1966-1973年出生了约3.1亿人,若60岁退休,则意味着2026-2033年间,中国会有3亿人集体进入退休状态。人口抚养比在近几十年还会不断上升。

策略一:

5-10年间人力成本可能翻倍,提前准备。

策略二:

发展科技,如互联网、大数据、AI、机器人等等。


策略三:

制造之外,还须创造。


4. 经济泡沫:疯狂的郁金香


是指虚拟经济过度增长,最终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形成的虚假繁荣现象,泡沫溃灭将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三个阶段:


一、形成。


当虚拟经济微胖的时候,不是坏事,民众对未来发展有正向预期,会刺激实体经济发展,最终追上来填实泡沫。


二、膨胀。


虽然此时资产价格已经严重超出其价值,但因为“群体想象”已经形成,而不断有人赚到钱,又继续强化这种“群体想象”,泡沫就越来越大。

就算有人意识到了风险,也可能经不起诱惑,试图从泡沫中获益,成为推动膨胀的合谋。


三、溃灭。

最后能接盘的人、资本始终是有限。

交易开始趋缓,价格开始停滞后,泡沫最终会破灭。

资产价格回归理性,大量的人破产。

中间离场的人,赚的钱,都是来自没来得及抽身的人。


所有人的脱离现实的“信心”,彼此激励、合谋,创造了泡沫经济。

经商须分清可持续增长与泡沫。


案例一: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房地产泡沫。


案例二:

十七世纪的郁金香泡沫。


5. 福利经济:你赞成给全国人民发钱吗


即再分配。

你每月收入1万元,但公司为你掏的钱其实是1万4千多元,可到你手上,就剩7千多元了。

这中间近半数的钱通过税收和社会缴款(如五险一金)被国家收走,国家再分配给其他人。


原因:

你的成功不只是努力的结果,还因为你拥有不公平的优势,如出生在城市与农村、天生健康与残疾等等。

政府通过再分配调节这种不公平。


调节社会不公平的三次再分配:


第一次:

在你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如最低工资标准,就是调高劳动和资本之间,劳动收入的比例。


第二次:

通过税收、社会缴费等手段。比如个人所得税,有能力工作的人,交钱养没能力工作的人。


第三次:

就是民众自发地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实现对财富的再一次分配,进一步缩小现在的贫富差距,润滑社会矛盾。


财富要再分配,那么就得先收上来或者印出来。财富不会凭空出现。


“宏观经济学”就介绍到这,下期介绍“金融”。

欢迎搜索公号“知与知”,获取我的vx,交个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