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造成現金流危機,如何拯救個體工商戶?


疫情造成現金流危機,如何拯救個體工商戶?

夜市大排檔

3月2日,支付寶官微發出倡議,希望用戶收貨並覺得滿意後,第一時間確認收貨。“此刻對小商家來說,現金流就是生命,商家早一分鐘收到錢,就早一分活下來的可能。”小商戶的現金流危機擺在眼前,線上商鋪可以通過平臺變通規則“續命”,線下的個體戶要怎樣渡過難關呢?

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近日推出中國個體經營戶研究報告,估算的結果是,全國2018年個體經營戶總量約為9776.4萬戶。而疫情之下,個體小商戶們遭到了重創,僅湖北省,商戶數量下降60%,交易額下降70%。

疫情造成現金流危機,如何拯救個體工商戶?

1月31日,央行下發通知,專門安排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支持金融機構向疫情防控重點企業提供優惠利率貸款,利率不能高於3.15%。《河南日報》2月6日報道,河南省首單“疫情防控專項再貸款”信貸給了雙匯,一年期3億元貸款,利率3.15%。據新金融琅琊榜報道,雙匯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419.94億元,淨利潤39.43億元,抗疫專項貸款資金給了並不缺錢的肉類加工巨頭,引起巨大爭議。

可現實是,我國商業銀行貸款資質的門檻限制下,即使有對應的政策釋放,小微企業也很難拿到貸款。

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數據,一家個體戶可帶動2.37個人就業。全國個體戶總共吸納了約2.3億人就業,佔全國就業總人口的28.8%。即使不從就業穩定性考慮,疫期店鋪關門的不便性也足夠讓人們意識到街邊小店的重要性。

現在,這些維繫生活的毛細血管,需要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數據顯示,參與個體經營的人約有2.3 億,平均每天產生交易約 2.3 億筆,全年營業額達13.1萬億元,約佔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三分之一。這些不可謂不重要的商戶們有其特點,一是個體體量小,但人數總量大;二是沒有固定工資,因此成為受疫情衝擊損害最大的一部分。

個體商戶最主要的困難是現金流斷裂。一方面,業務大幅減少甚至完全停止;但另一方面,很多支出沒有減少,人工、租金、利息的開支仍要支付。小商戶資金儲備本就較少,往往在疫情衝擊下支不抵債。

“不是個別中小微企業,而是一大批因為受到疫情衝擊突然產生生存危機,而且並不是因為資不擋債最後倒閉,而是現金流的斷裂。”黃益平擔心的是,這些經濟逐漸恢復後可以活下來的企業,如果沒有現金流,可能有一批會倒在黎明之前。

個體戶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在正月初七後的兩個星期時間內,全國活躍的個體經營戶減少了 40.4%,營業額降低了 52.4%。根據個體戶總數推算,疫情使得這兩週內的活躍商戶量減少約 3949.7 萬戶,減少營業額約2640億元。

螞蟻金服不久前的數據表明,在兩萬多戶小微商戶中,有超過80%的商戶有資金短缺的困難。

怎樣拯救個體戶?

小商戶的現金流亟待解決,民營金融機構的數字信貸平臺,成為目前市場管控下最有效的方法。2月25日,網商銀行公佈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取用過貸款的小店,相比節前日常水平,最近7天的單日流水增長達46%。疫情期間,網商銀行已經為各地的小商戶發放了250億的免息貸款。

螞蟻金服透露,疫情期間的小商戶信貸申請量比往常增加了很多。這表明了小商戶們信貸需求的急迫性,也說明民營金融機構成為緩解其現金流危機重要且有效的方法。從長遠看,信貸融資只是一時的應急辦法,小商戶們重獲生機,當務之急是儘快恢復商業秩序的同時,降低營運成本。

個體經營戶和中小企業的最大不同在於,脆弱性更明顯。大企業有更好的資源、更強的抵抗風險能力,一旦遭受衝擊會有損失,但能生存。衝擊消失之後也有更強的能力恢復經營活動,儘快迴歸正軌。

小商戶們要麼在衝擊過程中終止經營活動,之後艱難恢復或者直接死掉,這時會帶來相關的就業問題。而這一部分群體難以歸入官方統計,實際所受到的損失會更慘重。

從這個角度來說,持續利用數字技術對個體戶進行關注和援助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減稅的財政政策很難覆蓋到這些個體經營戶,因為他們稅收政策和工商企業有很大區別。”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靖一認為,恢復商業秩序的同時,降低個體戶的經營成本尤為關鍵。

對於有固定營業場所的個體戶,其最大的成本往往就是店鋪租金,可以通過政策鼓勵沿街商鋪、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等物業公司、房地產企業、商場等機構對微型商戶減免租金、攤位費、房租、管理費等費用進行減負,對早期恢復經營的商戶,也可以在農副產品的採購、運輸環節考慮提供補貼……

“應該考慮對特殊群體的貸款,在政策審批和政策條件上有所傾斜,讓數字金融覆蓋到更多需要的用戶。”黃益平認為,既要完善金融機構與個體經營戶之間的渠道,又要讓金融機構敢於把錢發放給個體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