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中國小店,迸發意外的活力與韌性

一場疫情迫使中國經濟按下暫停鍵,卻讓一億中國小店迸發意外的活力與韌性。


“嘉樂蛋撻王”開在廣州越秀區文明路上,疫情期間仍堅持開業,這家有四家分店的30年老字號,守住了“全年無休”的傳統。“一直全年無休,所以也沒有特別堅持要開,就是順其自然。”小店老闆劉小姐在接記者採訪時,有種廣東人特有的淡然。


劉小姐雲淡風輕的“順其自然”,實際上並不“順”。鋪租、員工工資、客流量是壓在劉小姐肩上的“三座大山”。“其實我都很麻木的,大勢所趨,反正能熬你就熬下去,不能熬你就把它關掉,只能希望疫情不要拖得太久。”劉小姐說。


像劉小姐這樣的小店老闆,在中國數以千萬計。根據《2019中國小店經濟溫度圖譜》顯示,中國小店數量約為1億家,包含網店、街邊雜食店、路邊小攤等。

疫情下的中國小店,迸發意外的活力與韌性

2月2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表示:“個體工商戶可以說是維繫社會運轉的‘毛細血管’,要儘快讓這些‘血管’暢通活絡起來。”兩天後,“加大對個體工商戶扶持力度”的多個舉措重磅出臺。


這並非小店經濟首次被關注,去年12月30日,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要堅持地方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消費者選擇,以更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發展“小店經濟”,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小店雖然是在經濟運行的末端,但實際上是整個國民經濟運行中很關鍵的環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際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小店不僅促進消費,還會拉動生產。最末端小店的反饋,會到批發商,批發商會反映到生產商,生產商會反映到原材料供應商,原材料供應商會反映到採掘業、農業甚至國際貿易。”


“疫情很可怕,但沒收入更可怕”


1月23日晚,廣東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24日,廣州官方通知花市將提前於晚上6點結束。“我們那些已經做出來準備在花市上賣的蛋撻、年糕、蘿蔔糕、芋頭糕都報廢了,最後只好倒掉。”劉小姐說,“從年三十晚上就開始沒生意了,初一更沒生意。”


接下來一週的景象,是在廣州生活了50年的劉小姐不曾見過的。“整條街都是黑的,沒有一家店開門,路上一個人都沒有,我們是唯一一家開門的,也在6點就關門了,真的好恐怖。”


雖然做到了“全年無休”,但是劉小姐不得不縮短營業時間以減少開支,“之前一天營業15小時,後來縮短為10小時,員工的排班也從一天兩班倒變成上一天休一天。”劉小姐說。


除了守“全年無休”的老規矩,劉小姐堅持營業還有其他考慮。

“店鋪關門,員工就沒收入。一個月沒關係,兩個月沒工資就麻煩了。雖然錢不多,但拿那些錢去買菜,也挺好。”


“我們看到老闆都很內疚,會不好意思,”一員工感慨,“老闆很難的,生意不好,還要出糧給我們。疫情很可怕,但是沒收入更可怕,誰不知道要保命啊,但是要不要吃飯呢?很現實的。”


疫情下的中國小店,迸發意外的活力與韌性

雖然生意不好,但蛋撻店仍在運轉。因為年前備了貨,劉小姐並不擔心原材料供應,但隨後疫情的發展還是令她措手不及。


為蛋撻店提供食品加工的工廠位於白雲區,但從2月10日起,白雲區全區所有居住小區(村)一度實施封閉管理,“被封了一個多星期,開不了工,那我這邊的店就只能賣一些做好的成品,像麵包、蛋撻這種現做的都賣不了。”劉小姐苦笑道。


據劉小姐透露,從疫情開始至今,單就文明路分店算,損失超過5萬元。“我看了最近的營業額,起碼下降了50%-60%。”但一些常來買東西的街坊會給劉小姐豎大拇指,“整條街就你們家在開店,給你們一個贊!”


“減免房租最有用”


人工和鋪租佔小店經營成本的一半以上。


2月27日下午,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介紹了對個體工商戶扶持舉措,在增加定向支持低息貸款,減免和緩繳社保繳費,實行增值稅減免政策的同時,鼓勵各地結合實際減免個體工商戶房租,降低個體工商戶用電、用氣等各方面成本。


但對於劉小姐來說,這些舉措“都不太幫得上忙”。劉小姐舉例,關於減免和緩繳社保繳費這一舉措,“我們僱傭的基本上都是退休阿姨,本身就不需要繳納社保,所以這條對我們來說沒有用。”對於增值稅減免,劉小姐認為這是後話,得先有生意才能去繳稅。其他用電用氣等優惠政策更具普惠性,沒辦法“解渴”。


劉小姐覺得,最直接的扶持政策是“減免房租”,但目前政策僅是“鼓勵各地結合實際減免個體工商戶房租”。“鼓勵沒有強制性呀,”劉小姐說,

“我租的商鋪都是私人的,只能看房東良心。目前沒有一個說要降租的,你要做就做,不做就另外找鋪位!房東說他比我還困難,那我能怎麼說呢?”


如果不是私人房東的話,情況則好太多。位於嘉樂蛋撻王斜對面的一家理髮店,因為租用的是國營單位的房子,免了二三月份的房租,共計6萬元。“免了房租好很多了,不然很難撐下去。”理髮店老闆蘇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早在2月7日,廣州市就出臺支持中小微企業的相關措施,對承租市屬和區屬國有企業物業用於線下商業實體店經營的中小微企業,減免2020年2月份和3月份物業房錢。蘇先生就是受益人之一。


在劉小姐看來,如果政府能出一部分、房東讓一部分、自己出一部分,鋪租的壓力將會小很多。“目標就一個,大家共贏,共抗風險、共渡難關,但是這一切建立在政策一定要落地的基礎上。”魏際剛說。


八成小店資金缺口1萬-10萬元


流動資金早已用完,劉小姐只能把之前省下來的錢拿出來、貼進去。


但還沒到貸款的地步,“我們這些小店,投資少,賺得少。”劉小姐說,“就像吊鹽水一樣,吃也吃不飽,餓也不會餓得很死。其實很多小店都是這樣,老闆自己開店,不用請人,他怎麼熬也熬得過去,除了交租,頂多不賺錢嘛。”


根據調研,受疫情影響,80%的小店表示面臨資金缺口,缺口多在1萬至10萬元之間。但70%的小店認為,只要有資金支持,自己可以渡過難關。


2月2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發佈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介紹,人民銀行牽頭設立規模為3000億元的防疫專項再貸款。

疫情下的中國小店,迸發意外的活力與韌性

但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發文表示,“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大頭去了全國性商業銀行,或許不太容易流到中小企業的手中。”流到中小企手上已屬不易,流入小店老闆手中是不是難上加難?


“小店和銀行的關係一直不對等,銀行實力比較強,地位也比較高,而小店都是做小本買賣,從銀行那裡獲取資金的可能性不是太大。”魏際剛說,“所以小店老闆不會主動考慮去銀行貸款。”


魏際剛的說法在廣州某銀行得到了驗證。“自疫情以來,沒有一個個體工商戶來諮詢或者辦理貸款業務。”該行一位負責給個體商戶貸款的銀行業務員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說。具體到辦理貸款,“個體工商戶貸款需要成立3個月以上,同時也會看徵信、有無法律糾紛等其他條件。”


網商銀行成為更多人的選擇。據網商銀行2月25日公數據顯示,此前一個月,在疫情期間堅持營業的小店中,貸款金額較去年農曆同期,整整增長了45%。

(編輯:王星)

版權聲明:

公開資料來源於互聯網,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及用於網絡分享,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文中圖片除非有標註外,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