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記事兒的,字大點兒的,帶牡丹花的掛曆,您再給來一幅!”“行嘞,給您留著呢。”金大爺的掛曆店就像過去40年一樣,每天8點準時開門迎客。
金大爺掛曆展的紅招牌
位於西黃城根北街37號院的掛曆店已經開了近40年,這家不足20平方米的門店卻承載了75歲的金安光數十年如一日的情懷和堅守。2018年,經營著北京最後一家掛曆店的金大爺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說出自己的心願——辦一個掛曆博物館。如今,金大爺的夢想已經慢慢實現,就在這家門店裡,就在衚衕邊兒,金大爺掛曆展辦起來了。
情懷:87年的紅樓夢掛曆,任誰來都不賣
在這間小小的門店裡,裡外兩間房,四面牆壁的鐵絲網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的掛曆,就連進裡屋的橫樑上也密密麻麻的,一層疊著一層。“最外層是新掛曆,您掀起面兒上的,裡頭就是老掛曆了,七八十年代的都有。”金大爺說。仔細看,這些掛曆有的已泛黃卷邊兒,有的被小心翼翼地加上了透明塑料膜。展出的掛曆中,最早的是1955年的翻頁掛曆,最小的是1969年的卡片日曆,不僅如此,印在杯子上、碟子上的日曆、年代久遠的月曆牌、手工拼接而成的掛曆裝飾畫,都能在這裡見到。
金大爺說,掛曆店剛開起來的時候,城裡有不少掛曆店,競爭激烈,但也能有一份不錯的收入。後來,隨著電子萬年曆、手機走進人們的生活,來買掛曆的越來越少,掛曆店也一家家地關了門或改了門面,只有他割捨不下這家小店。“自己也是真的喜愛掛曆,丟不下呀。”金大爺說。
1987年的紅樓夢十二金釵掛曆
記者問起金大爺最喜愛的日曆,他向記者展示了一本1987年印有紅樓夢十二金釵的掛曆。“有好多人都想買這本掛曆,任誰來我都不賣。”金大爺說,1987年《紅樓夢》熱映,這本掛曆別提有多暢銷了,不賣它是想把它展出去,讓更多人瞭解過去,而不是被私藏。
堅守:放不下老顧客,也放不下這輩子的“財富”
金大爺掛曆店從改革開放後就一直在經營,被很多老顧客稱為北京最後的掛曆店,也成了北京人關於掛曆情懷的最後寄託。
提到顧客愛買的掛曆,金大爺滔滔不絕地介紹起來。文化人都愛買帶書法、國畫的日曆,可以照著掛曆上的字畫臨摹;老一輩人都愛買領袖掛曆,藍天白雲天安門,再配上飄揚的五星紅旗,掛在家裡就多了一分氣派;還有買掛曆送人的,那就得要精裝的大掛曆,紅底金邊顯得闊氣;還有很多街坊鄰居來買家裡用的,那就得講究實用和實惠了……
金大爺唸叨著常來買掛曆的老顧客,說只要還有一個人需要掛曆,這家小店就不會關門。“我關門了,讓老顧客們去哪買掛曆呀!”金大爺坦言,這些年不是沒考慮轉行,但是日積月累下來的這些掛曆讓他割捨不下,更放不下常來買掛曆的老顧客。
金大爺說,自從開起了掛曆展,也來了些新朋友,小店變得比以前熱鬧些了。小劉是來北京旅遊的南方人,路過西四時看見掛曆展的招牌走了進來。“從福祿壽、錦鯉到豪車、美女,這些日曆現在還真見不著了。”小劉看著這些老物件興奮地說。
未來:更大的夢想是把傳統的味道傳承下去
在金大爺看來,掛曆不僅是掛在牆上的時間表,更是記錄歷史的藝術品。金大爺說曾經夢想辦掛曆博物館,就開在這個小店裡。金大爺笑著說,但這家店太小,叫博物館怕被人笑話,不如叫掛曆展好了。
掛曆展裡的老掛曆
在這個衚衕邊兒的小店見證了時代的變遷。金大爺介紹,攝影作品剛剛進入掛曆畫頁時,一般以美女照為主,慢慢兒童肖像和小動物也登上了掛曆。50年代,掛曆上都是風景和工農業大生產的場面,那時家庭流行小日曆本,掛曆鳳毛麟角。到了70年代,小巧玲瓏的年曆片開始流行,掛曆仍不多見。再後來,人們不耐煩天天撕日曆紙,又覺得年曆片不夠氣派,大概80年代起,掛曆開始流行了,家家戶戶都用日曆裝飾房子。
掛曆展辦起來之後,了卻了金大爺的心願。他卻有了更大的夢想,就是把掛曆文化傳承下去,“每幅掛曆都藏著一段歷史,可是如果掛曆沒有了,這些故事又能安放在哪呢?”金大爺坐在小店門口的破板凳上,身上裹著皮褲和棉襖,望著川流不息的街道,意味深長地說。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流程編輯:U016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