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萍水相逢·雨生百穀

每個節氣,都有其最具標誌性和特徵化的天氣。

以全國平均值來衡量,二十四個節氣當中,哪個節氣風最大?是穀雨。

穀雨時節,風和則暖,風勁則寒。如果將其稱為穀風,也合情合理。

《詩經》有云:“習習穀風,以陰以雨。”

穀風,即溫潤的東風,它可以善解人意地送來及時雨。

穀雨:萍水相逢·雨生百穀


但在人們看來,“谷得雨而生”,大家最在意的,還是雨,催生百穀的雨,所以才叫穀雨。

諺語說:穀雨前後一場雨,勝過秀才中了舉。

在人們眼裡,穀雨的雨固然珍貴,但更重要的是,它或許是一種預兆:有雨,之後的雨水也豐沛;無雨,之後的雨水也匱乏。所以不只是用穀雨的雨來耕種,還用穀雨的雨來占卜。

當然,如果雨水充足,也不會浪費,“水滿塘,谷滿倉,修塘等於修穀倉”。

穀雨:萍水相逢·雨生百穀


古人說“雨生百穀,故曰穀雨”。這既是穀雨節氣名的由來,也是穀雨時節氣候的寫照。

在二十四節氣起源地區,從前穀雨時節的降水量,既多於之前的清明,也多於之後的立夏。如果說“春雨如恩詔”,那麼穀雨節氣,便是“恩詔”中最慷慨的那一部分。人們希望“恩詔”能夠施行普惠制,“陽春有腳,經過百姓人家”。

“清明下種,穀雨下秧”。有了春暖,旱地才能播種;有了春雨,水田才能插秧。

穀雨:萍水相逢·雨生百穀


穀雨時節的天氣與物候,一句話便可以高度概括:“榆莢雨酣新水暖,楝(liàn)花風軟薄寒收。”

天氣漸暖了,薄寒消隱。而晴雨交替的節奏也加快了,“春天孩兒面,一天變三變”,晴雨如同孩兒的啼笑,可以瞬間完成切換。

古人偏愛以風物作為天氣現象的別稱,所以穀雨時節的風和雨,被稱為榆莢雨、楝花風。風雨似乎也飽含詩意。

李商隱寫道:“曾醒驚眠聞雨過,不覺迷路為花開。”被雨吵醒,固然很煩惱,但因花迷路,這是多麼令人陶醉的迷路啊!

穀雨:萍水相逢·雨生百穀


陽春也有陽春的煩惱,除了陰雨、風沙,還有“花絮”——漫天飛舞的楊花柳絮。

“落絮遊絲三月候,風吹雨洗一城花”。落花惹人憐惜,但“柳結濃煙,楊飄花雪”,花粉和飛絮有時真的是讓人望而生畏。這不是文人的閒情,而是常人的病情。

但好在楊花柳絮,只是春天的一段“花絮”。“卷絮風頭寒欲盡”,花絮落盡,就是暖洋洋的日子了。想到這裡,便理性地釋然了。

穀雨:萍水相逢·雨生百穀

穀雨物候,“癲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地面、林間、小徑上、溪流中,是暮春時節的落花之美。令人感慨,短暫的花季,迎來與送往,竟是兩番風物。

在與自然物候的迎來送往之間,人們愈發珍惜“天人共好”的絢麗陽春。

美文賞析·圖文來源於網絡

如有版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