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孔明如果不用幼常守街亭,對他北伐會不一樣嗎?

歷史緣來有此


一,三國演義是演義,並不是史實。

二,以小博大成功的概率是有,但賭博大概率是輸,畢竟魏國很強盛,在政治、經濟、文化都佔據了當時中國的中心,不能受演義的影響。

三、蜀漢實際上從人才,人口,財力等都遠遠不如蜀漢,打仗打得就是人才,人口和錢。另外,蜀漢實際上都不具備持續作戰的能力。蜀漢之所以能存在,很大意義上是因為東吳的制衡,最後蜀漢的滅亡,實際上也是窮兵黷武。

四,魏國實際上並沒有出現嚴格的昏君,民心並無問題,也無內亂,就是一個正常而且強盛的國家,從內到外都不具備被擊敗的可能。


說文解思


局部的勝利,無關大局,魏的強盛擺在那呢


竹林清泉


諸葛亮當時如果不派馬謖守街亭,北伐結果會一樣嗎?

公元228年春,諸葛亮領軍第一次北伐,當時的戰略部署是以主力出征隴右三郡,命趙雲、鄧芝領軍出箕谷,以抵擋曹魏大都督曹真大軍,命一將守街亭,以抵擋曹魏派出的援軍。

諸葛亮在兵力上處於劣勢,所以守街亭的將領的任務非常重大。理想人選應有魏延、吳懿、趙雲幾人。

這幾人都是舊經戰陣,經驗豐富的沙場宿將。但諸葛亮卻違常理,選用了從未獨立領兵打仗的參軍馬謖。這讓眾將大跌眼睛,跟當年劉備奪下漢中稱漢中王時,任魏延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時,滿堂皆驚。

馬謖字幼常,是諸葛亮好友馬良的弟弟。“”馬氏五常,白眉最良”,這是當年荊州人士對馬家五兄弟中馬良的評價,馬良馬季常也是劉備荊州系的老人,受劉備重用,與諸葛亮以兄弟相稱。可惜死於“夷陵之戰”,諸葛亮非常悲傷,常想念他。

馬謖是兄弟中最小的,但從小喜好兵法韜略,自以為一身本領要施展抱負。因馬良關係,諸葛亮常與他交淡,認為他是個人才。馬良死後,諸葛亮更是把他當兄弟子侄看待。諸葛亮南征時,馬謖為參軍,出謀劃策,立了不少功,諸葛亮很器重他,悉心栽培。

首次北伐,馬謖也是參軍,為諸葛亮助手。諸葛亮派馬謖去守街亭,是覺得他兵法嫻熟可以獨檔一面。

馬謖領二萬兵去守街亭,得到信報魏大將張郃領5萬兵來攻街亭。他卻豪不在意,將兵馬駐紮山上,對部下講兵法雲:“居高臨下,破而斬之”。副將王平力諫,讓他紮營在大路,只要攔住張郃去路行了。他不聽,將軍張休、李盛、黃襲等也認為馬謖駐守山上是高招,王平只是個牙門將軍,勸阻不了,只好請求帶本部千人另行駐紮。

張郃乃曹操時五子良將之一,英勇善戰,精於謀斷。當年,劉備與曹操奪漢中時,就有三分忌憚他。張郃一見馬謖駐紮山上,馬上派兵斷了山上水源,馬謖帶兵衝下山來,奈何處於劣勢兵力的他根本不是張郃的對手,只好退回山上。半夜裡,他引兵突圍,誰知張郃早有準備,馬謖拼死才突出重圍,兵馬損失大半。幸虧王平在前面鳴鼓,張郃以為諸葛亮主力來了,急忙退走,王平收攏了敗兵,徐徐退走。

當時,趙雲的偏師,在箕谷抵擋曹真主力。奈何兵力太少,只能據險以守,趙雲親自斷後,部隊損失不大,安全撤退。

諸葛亮當時領兵馬已經佔領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並收伏了姜維。當街亭失守消息全來,趕忙迅速撤軍。當時在隴右還有郭淮的魏軍,雖然敗了,但仍有一定實力,一旦張郃、曹真的主力一起來增援郭淮,蜀軍將面臨全軍覆沒危險。

諸葛亮領軍趕緊退回漢中,痛悔用人失誤。將馬謖、張休、李盛等處斬或治罪,上書後主劉禪,自貶三級,以右將軍行丞相事。但獨獨重賞了王平,加封他為“蕩虜將軍”,統領無當飛軍。

王平確實功不可沒,如果他不出疑兵,嚇退了張郃。一旦全軍潰逃,機敏善戰的張郃領軍快速直撲隴右,與郭淮部夾擊蜀軍,只要堅守幾日,等曹真大軍來會合,蜀軍很可能全軍覆沒。

我認為當時應該派魏延或吳懿去。魏延守漢中多年,勇猛善戰,當年劉備奪漢中時,他和張郃有過交鋒。吳懿也是沙場老將,堪當重任。二年後的陽溪大戰,二人以幾千兵馬,大敗曹魏雍州刺史郭淮與後將軍費耀領軍的數萬兵馬,充分顯示二人的實力。郭淮也是曹魏名將,實力不在張郃之下。王平可為副將,協助主將守街亭,基本無憂。

只要堅守幾日,待諸葛亮佔領三郡後回師,定可以擊退張郃,抵擋住曹真。以隴右三郡如果歸蜀漢所有,國力人力財力會得到大大的加強,首次北伐肯定有所建樹。

劉備白帝城託孤時,曾告誡孔明,馬謖空有其表,只會“紙上談兵”,不可重用。劉備一生,閱人無數,識人皆準,果不其然,可惜諸葛亮未聽。歷史沒有如果,諸葛亮大意失街亭,留下了千古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