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毕业送外卖:你所不知的精英内幕!

本文1622个字,阅读大约需要9分钟

北大毕业送外卖:你所不知的精英内幕!

最近,一个叫张根的北大硕士毕业生描述自己送外卖经历的文章被刷屏了。张根拥有“北大毕业生”的光环,享受着中产阶级的生活,按照社会的期许一步一步地实现了这一切,但也被社会的期许所威胁:再不拼了命地往前跑,就要阶级下滑了。

像很多终于挣脱底层,成为光荣的中产阶级的白领一样,当人生来到了这个阶段,会突然想问一句:然后呢?

张根做出的选择有一点在耍脾气:我都到了底层了,你们还能怎么样?尽管显得有点孩子气,但是他是带着自己最真诚的思考在做决定的。也许他想问的是:社会所塑造的所谓“成功”难道不会是一种悖论吗?人们所渴望逃脱的底层难道真的就能完全束缚一个人吗?

可是当张根骑着电动送外卖还在进行着敏感细腻的人生洞察时,他可能始终都没有意识到,他决定进入“底层”的选择,只不过是一场旅行而已。他所受的高等教育,他所具备的能力,他所拥有的所有“退路”都决定了他不会处于真正的底层

所以当他发出对底层的思考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他在“消费北大”、“无病呻吟”甚至“俯视底层”。然而,这一切评价背后的逻辑依然是一个北大毕业生所代表的社会期许以及社会对成功的定义。

北大毕业送外卖:你所不知的精英内幕!

是的,张根以一种更高的意识进入“底层”来思考甚至“反叛”,事情本身就具有局限性甚至矛盾性。但是至少他是以自己所具有的视野在尝试着探索,并且有一点不能忽视的是,张根本身也是需要关怀的对象,因为他的行为和价值观的背后依然是时代背景的巨大压力。

我希望我们在从各个角度进行判断的同时,也能够尝试抛开这篇文章所描述的事情本身,抛开作者本身,更多地关注这篇文章的社会背景、时代背景。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加接近事情的根源。

一个北大毕业生在享受中产阶级生活、“前途光明”的时候产生了很大的焦虑,其中所反映的各种因素是极为复杂的,甚至也可能只是张根的个人感慨(正是这个可能性的存在,使得我们更容易针对张根个人行为本身来做评价)。

但从文章看来,我觉得张根最为纠结之处在于社会对“体面”的定义和追求所造成的矛盾和痛苦。这种矛盾有时候甚至变得有些荒谬。

北大毕业送外卖:你所不知的精英内幕!

张根父亲告诉他“人情练达”的好处,可在张根面前显得太过迂腐;对“体面”的追求也束缚了老父亲一辈子,会让他在落魄时不太能坦然面对,而选择沉默和逃离。当张根得知,父母告诉亲戚他在互联网公司上班,而实际并非如此时,他所感到的羞愧,不正是“体面”在发病吗?

即便张根这样能够大胆抛弃“体面”,进入“底层”的人都经历了巨大的“狼狈”和“羞愧”,可见社会塑造出的“成功定义”所具有的深刻力量。

正是如此,这篇文章才具有了可以在普遍层面上进行讨论的意义。

更为厉害的是“体面”背后所隐含的,对精英式成功的无限推崇。这种推崇已经形成了几种矛盾。

其一,对阶层上升的追求变得永无止境,并且这种追求常常不是以自我需求层面的上升作为推动力,而是在外部压力下被动前进,因为“阶级滑落”的威胁不仅围绕在身边,并且业已成为事实。人们在被迫向前追赶的同时,却很难看到真正“安全”的那一天。

其二,对世俗意义上之成功的追求加剧了阶层上升的困难,但却仍然只能通过这种追求的途径来实现上升,可越是如此,越是加剧了阶层的鸿沟,形成了一种悖论。

其三,所有“非精英”和“非世俗成功”的追求显得异常无力,直至被淘汰,最终使得“精英主义”在它自身的排他性中不断实现自我的巩固,而令“失败者”产生

巨大的痛苦和自我怀疑

北大毕业送外卖:你所不知的精英内幕!

于是形成了一道新的围墙:外面的人很想进去,但越来越难进去;里面的人不想出来,但常常不得不出来。尼采式的精英主义在哲学层面尚处于需探讨的状态,但在现实中却已无处不在践行,其后果就是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处在不同层面的焦虑之中。张根作为中产阶级白领的焦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当人们将“北大毕业生”作为关注点甚至卖点来进行评论,依然是在用社会已固有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事情,而最终必然得出该北大毕业生在“消费北大”或者他在“自甘堕落”的结论。

可是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样,尽管张根显得异常焦虑,甚至带着英雄般地勇气投身“底层”,他也难以真切地体会到真正底层人的心境,这种断层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哀吗?

点个关注,小编晚上加个鸡腿

点个赞,请小编喝一杯奶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