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捐款3568萬的葉嘉瑩先生

“又到人間落葉時,飄飄行色我何之。”

表達了身在異國他鄉的中華兒女心中的思鄉之情,從無奈漂泊到歸來,所經歷的艱難困苦唯有用堅強化解,這句話出自於“中國最美先生”葉嘉瑩。

生於軍閥混戰時期,心繫社會主義新中國的葉嘉瑩一生歷經坎坷,回國執教40年,分文不取,只為將古詩詞這份美好,讓更多的人看見。生活、感情的苦皆被這瑰麗的中華文化治癒,她的一生都在傳道授業中度過,三尺講臺就是她的家。

一生捐款3568萬的葉嘉瑩先生

粗茶淡飯甘守清貧的葉嘉瑩,卻將畢生財產悉數捐給祖國,累計共3568萬元。“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苦難伴隨她一生,即使一生如此,葉先生不僅古典文學方面素養深厚,高風亮節之處更是無幾人能及。

熟諳古詩詞的少女

葉嘉瑩出生於1924年,3歲多開始背誦古詩,6歲習《論語》。“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來原是幻,何以度蒼生。”16歲便作此《詠荷》。

在苦海中迷失了自己,卻無處尋找自己來到人世間的目的。原本是蒼生中的一員,卻遲遲不能度脫?在不諳世事的年齡,卻苦苦思考人生目的的少女,一生的苦難也許早已命中註定。後來,父親失聯,母親因癌症去世,那時葉嘉瑩只有17歲。是詩詞支撐她度過了那段最艱難的歲月,從此百毒不侵。

一生捐款3568萬的葉嘉瑩先生

八首《哭母詩》雖寫不出她失去至親的痛楚,卻也能驅散一部分哀傷。跟隨伯父、伯母生活的時候,並未影響到她的學習。伯父是她踏上詩詞之路的啟蒙人,國學素養深厚的狷卿公待她視如己出,亦是她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面對家庭的不幸,葉嘉瑩明白,自己唯有更加努力,出人頭地才能報答父母的生養之恩。她以出色的成績考入了輔仁大學國學系,師隨詩詞大師顧隨,研究古典文學。

對於寫詩的興趣,在顧隨先生的激勵之下更加明晰。但是葉嘉瑩這個時段的詩會發現,其中有悽楚卻始終帶著堅強,也或許與她的人生遭遇有關,或許是“愁苦之言易工”,才成就了年輕時備受束縛卻柔韌如水的詞句。

經歷感情創傷的母親

一生捐款3568萬的葉嘉瑩先生

儘管外面戰火連天,葉嘉瑩毅然關上耳朵,將自己交付於詩詞歌賦之中。天性敏感,熟諳古詩詞中的兒女情長,卻不知真正的愛情為何物,也許她的一生從未真切的感受到愛情。

大學畢業後,留在北平任教。她的先生趙東蓀供職於國民政府,二人經人介紹認識。面對趙東蓀的窮追不捨,葉嘉瑩帶著愧疚下嫁了。

很難想象,當時時局已經日漸明朗,即使再不懂政治的少女,也沒有人會勸解一二嗎?婚姻的開始亦是人生真正苦難的開始。婚後沒多久,國民政府敗退到臺灣,葉嘉瑩跟隨丈夫到了臺灣。

起初二人的相處還算融洽,直到丈夫趙東蓀被關押,歸來時變了另一副模樣。葉嘉瑩也曾因思想問題被關到警察局數日,出來之後無處可去,只得投奔親戚。出生於書香門第的葉嘉瑩也曾衣食無憂,被父母視如珍寶,如今在遠離家鄉和親人的地方悽苦度日。

一生捐款3568萬的葉嘉瑩先生

斬斷鄉根,深陷白色恐怖的葉嘉瑩帶著幾個月大的女兒寄人籬下,內心的焦慮也無人傾訴。年僅20多歲的少女初為人母的喜悅還未曾褪去,卻飽受風雨摧殘。

“要以悲觀的徹悟,樂觀地去工作去生活。”老師顧隨的這句話也許是支撐她度過難關的關鍵,也許是生活的苦難激發了她的鬥志,這位看似柔弱的姑娘堅強的走出陰霾,走進陽光裡。

由於無法申請公立學校職位,也無法打聽到丈夫的消息,為了母女生存,葉嘉瑩來到臺南一所私立女中代課,三年時間轉眼即過。丈夫也回來了,洗脫了白色恐怖的嫌疑。

眾人敬仰的先生

一生捐款3568萬的葉嘉瑩先生

後來,葉先生因為教書好,許多學校來請她。事業上順暢了,丈夫趙東蓀卻因為無端坐牢一事性情大變,喜怒無常,不想工作,動輒暴怒和謾罵。

直到有了小女兒,灰暗的婚姻生活也沒有得到改變。因為又生了一個女兒,丈夫更沒了好心情,開始實施家暴。眼看這樣的生活無邊無盡,葉嘉瑩也曾有過極端想法,她這才明白了古時作者在詩詞中那些慷慨激昂背後的無奈與絕望。

在古詩詞方面的造詣讓她得以到美國哈佛大學和密歇根大學做了兩年交換學者,這兩年是葉嘉瑩感到快樂的生活。臺灣、加拿大、美國,到處教書,卻唯獨不能回到自己心心念唸的祖國,回到北京,這對葉嘉瑩來說是另一種折磨。

中國和加拿大建交之後,她隨即申請回國探親,辛苦工作半生,受盡艱辛,還要經歷“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心疾首。1976年3月24日,葉先生的長女和女婿雙雙死於車禍。此後她決定回國教書,將古詩中所包含的心魂和意志傳給下一代。

一生捐款3568萬的葉嘉瑩先生

之後,每年加拿大停課之時,葉先生就回到南開大學教書,這一晃就是40年,在此期間,她分文不取,粗茶淡飯甘守清貧,只獨自一人在國內國外奔波。2019年,葉嘉瑩95歲之際,向南開大學捐贈1711萬元,累計共捐出3568萬元,這是她變賣房產,稿費和一生教書所得。

小結:

說起心中遺憾,葉先生表示自己生活中的遺憾已經過去,小時候讀的書不夠是她心中最大的遺憾。面對苦難,保持自己的真心性,很難,但葉嘉瑩做到了。

一生捐款3568萬的葉嘉瑩先生

“古詩詞這麼美好的一份珍寶,我多麼希望你們能看見。”葉嘉瑩傾一己之力推動了古詩詞文化的發揚光大,讓越來越多的人懂得詩詞中的美好。回國執教40年,分文未取,卻將自己奮鬥一生的財產全部交給祖國,用來推動中國詩詞文化的傳播。粗茶淡飯甘守清貧,回想過往,展望未來,這對於老先生來說,一點都不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