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管理文化是低成本文化

东方管理文化是低成本文化

01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按一般理解,“产业”指财富,各种生产的事业,工业。

《史记·高祖本纪》中提及产业,孟子提出“恒产”的概念,“恒产”指长期保有的财产,产指产业。

孟子说,“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认为人的善心只有在财产足以维持温饱时,才能产生。

管子主张以农为本,提出“经产”的概念,产指生产,谓“民之经产”。

远古时期群居生活,狩猎采集,而后农业从狩猎和采集活动中分离出来。

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工:

原始公社的新石器时代,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

原始公社末期至奴隶社会初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奴隶社会初期,商业从农业、手工业分离。

三次社会大分工后,形成了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等产业部门。

18世纪60年代,爆发于英国的第一次产业革命,英国主要工业部门从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的趋势。

机器生产的大工业逐渐取代了农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20世纪初,爆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表现在铁路、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主导地位巩固。

分工越来越细,马克思曾经从物质生产的角度阐明社会分工的三种形式:一般分工、特殊分工、个别分工。

产业是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表现形式,一般分工是特殊分工的基础。

社会生产力比较低下的时候,社会分工以一般分工为主导形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特殊分工成为主导。

产业可以一直细分,直到不能分为止。

东方管理文化是低成本文化

02

熊彼特曾经说过,“古代中国比任何其他地区,我们可能指望发现许多方面的古代经济思想,中国是我们所知道的保存有古老典籍文化的所在地。”

“民以食为天。”中国是农业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夏代,农业已是主要的生产部门。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冶铜技术,则是原始手工业的开始,主要有冶铁、煮盐、纺织等。

中国古代商业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神农氏时,就出现了商业交换场所和活动。

从产业经济学是研究调节产业间和产业内的资源配置的经济学科这一现代角度来看,早在农牧业的出现和最早的国家政府建立以来,某种具有现代产业经济学特征的思想就已经出现了。

中国封建统治自秦汉以来一直到晚清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前,长达两千余年,社会经济结构几乎从未受到外来势力的冲击。

这与中国封建统治时期与其社会经济结构特征相适应的产业思想及在此思想指导下制定的经济政策不无关系,表现为小农经济、家族制度、中央集权官僚体系三者的结合与统一。

与其相适应的政策明显地表现为:农本思想、工商业思想、水利基础建设思想。

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

因此古代人们思想观念上首先产生对农业的重视。

春秋及以前的社会对当时的商业的态度也是肯定的,没有明显的重农抑商倾向,真正对农业的偏重从战国初期开始。

战国初期的李悝在魏国推行“尽地力之教”,理论基础就是重农思想,认为农业是财富产生的唯一根源。

为了保障在兼并战争中有足够的兵员与财力,就必须动用国家行政的力量来最大限度地保护易于控制的小农经济,并对社会财富,包括商人的财富进行掠夺式的征调。

农本政策,体现的是一种产业结构政策,中国封建时期是将农业放在整个产业结构的最重要的位置,是其“支柱产业”,其目的是维护农业的再生产。

具体的政策有土地政策、赋役政策和人口政策。

土地政策,理想土地形式就是“井田制”,耕者有其田。

赋役政策,与土地政策对应,征不能废,征之有度。

人口政策,鼓励人口增殖。

工商业思想,占主导地位的是扶持官商工商业的思想,国家专营或专卖。

封建国家的理想目标是既允许民间私人工商业存在,但同时又要将它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永远依附于国家的地位。

水利是农业社会中的基础产业,从上古的夏、商、周起历代国家政权及地方政府都以水利为命脉。

水利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以治理黄河为中心内容的治理大江大河的“河工”思想和以维护漕运水道为主要内容的漕河思想。

东方管理文化是低成本文化

03

产业经济的发展,最终目的在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管理文化的目的。

管理文化与产业经济两个系统相互渗透,相互驱动。

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作用的方式有渗透式、导向式、桥梁式、转化式等。

人类的智力是精神生产力,这由一切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物化和促进物质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力量所组成。

它以人脑为载体,以大脑神经细胞活动为运动机制,存在于人的大脑神经系统中,带着主观性、精神性的一面。

当它转移到语言、符号、书籍、图纸、音像制品和电脑等外在实体性的载体上时,便成为了不为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它将作为一种客体影响制约人们的主观意识,同人们的主体意识发生信息传递反馈联系,对产业经济主体活动的发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是管理文化的渗透作用。

比如产业技术政策方面。

东方社会网络有利于节约交易成本,传统上中国人从心底里相信关系而轻视广告。

西方产业经济是三要素结构,社会网络不健全,个人主义的创新有利于新技术发展,营销方面也大为不同。

全球化时代科学技术政策要有高创新和高消化。

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物的投入和个人主义的作用,社会资源相对薄弱,忽视了社会的作用,这是片面的增长,全球化是片面增长的结果,东方国家成功运用了儒家管理文化。

社会网络的概念使满足后代需要的思想变得易于实现,现在全球网络与传统社会的网络重叠,真正体现现代社会是高科技、高情感的社会,需要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文化。

比如在知识方面。

在东方管理文化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社会性知识、人文性知识和非编码性的意会性知识,所以东方管理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低成本文化。

在西方管理文化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理性知识、科学知识和编码性的可传播、复制知识,所以是高成本文化,西方国家法律的作用巨大,所以其管理文化可以成为契约型管理文化。

而今,东方管理文化天人合一的生态经济观对指导全球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