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修遠上下其索
題主您好: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是不是叫人虛偽?
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六十三章裡面,《道德經》就是要讓我們修身養性,用自己的理解和領悟真正的含義,去實踐做事。
會有很多人有自己的見解,然後我把自己的和您分享一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還是慢慢簡單的往下分析:
首先:
就從這個“無”字來分析,無簡單來講就是“沒有”的意思。
其次: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整句話就是要用“以沒有作為的作為去做有作為的事。”“以沒有生事端的態度去處理事。”以沒有什麼味道當做有味道。”
最後:
就是“順其自然”平常心的去對應做事,這樣才能做好事情,不要著急浮躁的去面對所發生的事,正是我們當下多少人所缺少的心態,我就是有時平常不了心的,千千萬萬個人之一。
話說回來,在字面的意思上看似“無為”“無事”“無味”的“虛偽”。但實際深層次就是要告訴世人,做什麼事情要以平常心的態度去做,什麼事情都是慢慢積累,由少到多,如果由多到少那豈不是完蛋了。
老子的《道德經》就是以“聖人”的方式來告訴世人的處事方式,
以上純是個人見解,如有不同意見一起討論,一起學習,謝謝。
忞白
野狐試答
題主好,這九個字不是教你虛偽,是教你如何正確地做人處事。不過比較難理解,野狐就此沒買弄一下。
一 為無為
“無為”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不是不作為,不幹事;而是順其自然而為,不刻意而為,不妄為。“為無為”就是要以平常心,不帶很強目的性和功利性,順其自然地做事。
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中形象生動地闡述了這種思想。做事必然有目的性,有功利性,但目的性太強、功利性太重是世人常犯的錯誤,因此而事與願違的例子,古今不勝枚舉。
“揠苗助長”就是過於急功近利,心態不好。有個笑話,也很有這方面的道理:有人睡眠不好,入睡很難,別人教給他數“數綿羊”的辦法來催眠,結果他更是一晚上沒睡著。問他原因,他說我把綿陽數到了一萬個,給它們全部剪了毛,把毛都紡成了毛線,製成了衣服,賣了好多錢,我又開始數錢,錢還沒數完,天亮了。
我們現在的教育中,很多家長不是順其自然地讓孩子在成長中學習,而是讓孩子在學習中成長,急功近利、甚至揠苗助長,孩子苦不堪言,早早就開始厭學,抑鬱的學生比例不斷上升。不少在頭條寫文章的條友,也存在比較嚴重的功利思想,越功利,功利離他越遠。低頭老實去寫,但問耕耘,不問收穫,到時自有收穫。不是有句流行話“你只負責精彩,上帝自有安排”,道理是相通的。
“為無為”是老子告訴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心態來做事。
二 事無事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大道至簡,很多時候都是人為生出事端。即使真有事,也要以無事的心態來泰然處之。
病毒和殺毒軟件,導彈和反導彈之類的事本是沒有的,都是人為折騰出來的事。老子幾千年前就料定後人會無端生出很多事來,提前提醒世人。
很多人,很多時候,事情並無蹤影,就開始擔心,猜測,驚恐不安;事出來了,又心神散亂,舉止失常,窮於應付,結果把事情越搞越糟。“風過疏竹,風去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就是“事無事”的一個註解。
“事無事”是老子告訴我們怎樣處事做人,一不變應萬變,以靜制動,不窮折騰,不瞎折騰;有事當無事,保持心態平和寧靜會無往不勝。
三 味無味
老子可能是個美食家,他喜歡用飲食做比喻來講道理。“治大國若烹小鮮”就是用烹飪小魚來講治國的道理:沒事別瞎折騰,翻來翻去就爛了。
“味”就是嘗味、品味、評價味道,這是用比喻來說人、事、物的評價。“無味”就是沒有味道,中性,像水一樣,至味無味。品味的時候,嘴裡不能有別的味道,這樣才能準確,品酒師、美食家更清楚這個道理。
評論人、事、物的時候,人們常會夾雜個人感情,先入為主,甚至黨同伐異,有失公允。“有味”而“味”必然失真,“無味”而“味”,才能得其真味。
總結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這三句話是老子的人生智慧,歷史從正反兩個方面對此做出了檢驗,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如果能參透其意思,並能在自己的生活中踐行,那將大受裨益,這也是老子所樂於看到的。
野狐習禪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老子所以能把話說絕,世界沒有第二個人,所以老子天下第一。
雙關語,或多關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誰用誰受益。既可用於修道,也可用於人道,和萬物之道。一個無字是打開老子的金鈅匙。
人道,無當需要字解釋,為,事,味,就說味吧,有味是因無味才加調料,就是增口感味道。為無為,好理解,為需求而為富有。事無事,是為平息錯亂之事而做事。都是為保和而為,就是解決自然的無,自然之無,由人為之生有,才富有衣食住行所需。雖取之自然,不是固有的。逆自然做作製造出來的事。
修道士呢?一切法門,都是為無為,無事,無味,的最高境界狀態服務的。這個無,清除一切人道雜念減負減壓。只剩下靈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