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管理哲學,看透了,讀懂了,受益匪淺

1、科學運籌

企業的運籌是門深奧的學問,科學運籌往往能使企業組織的效率和效力達到最優化。換句話說就是在已有的條件下,經過籌劃、安排,選擇一個最好的方案,就會取得最好的效果。

而在《三國演義》第十六回中,張繡降而復反,曹操幸虧典韋死拒寨門,才得以保全性命,其長子曹昂、愛侄曹安民死於亂軍之中。脫險後,曹操設祭祭奠典韋,“哭而奠之”,並對諸軍將士說,“吾折長子、愛侄,俱無深痛,獨號泣典韋也”。這番表演的結果如何呢,“眾皆感嘆主公之愛士,過於親子”。

曹操高規格祭奠典韋,令他的部下感嘆主公之愛士過於親子。有這樣懂得運籌的領導藝術,自己的部下自然會對他們愛戴有加,在戰場上拼命廝殺。事實也證明,曹操的五子良將都應驗了他的運籌藝術。

《三國演義》的管理哲學,看透了,讀懂了,受益匪淺

2、當斷則斷

決斷,是領導工作中運籌決策環節的核心部分,不僅是領導者高層次思維活動的結晶,更是謀略水平和領導藝術的集中體現,決斷的藝術是領導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國裡的諸葛亮是決斷藝術應用的高手

諸葛亮與司馬懿在街亭對峙時,馬謖自告奮勇要出兵守街亭,諸葛亮心中雖有擔心,但馬謖表示願立軍令狀,諸葛亮才勉強同意他出兵,並指派王平將軍隨行,並交代在安置完營寨後須立刻回報,有事要與王平商量,馬謖一一答應。可是軍隊到了街亭,馬謖執意扎兵在山上,完全不聽王平的建議,而且沒有遵守約定將安營的陣圖送回本部。等到司馬懿派兵進攻街亭,圍兵在山下切斷糧食及水的供應,使得馬謖兵敗如山倒,重要據點街亭失守。事後諸葛亮為維持軍紀而揮淚斬馬謖,並自請處分降職三等。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非常決絕,處理這樣的事情不拖泥帶水,非常有魄力,也正是因為有這種魄力,才能樹立領導權威,僅僅掌握住軍中大權。

《三國演義》的管理哲學,看透了,讀懂了,受益匪淺

3、收放自如

在企業運營正常的情況下,老闆適當的放權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經營手法。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而權力就意味著要為管理的事務付出精力,適當的釋放權力既能自己減壓,又能激發團隊的效力。

諸葛孔明一生謹慎,在他身上有眾多的優秀管理人品格,但他什麼事情都事必躬親,最後積勞成疾,卒于軍中,終年54歲。諸葛亮雖然業績彪炳,卻始終未能為蜀國培養出一些象樣的人才,最後落得“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國家大業後繼無人的結局。

這給現代企業領導人敲響了警鐘,要懂得適當放權。當企業還在發展階段時,領導人尚可事必躬親;但是當企業越做越大時,領導人的事必躬親就問題了。作為職業經理人,最重要的是建立公司人才體系,然後放手讓這些人去幹,自己切忌不可事必躬親。

《三國演義》的管理哲學,看透了,讀懂了,受益匪淺

4、適當鼓勵

激勵藝術指領導者在率領團隊實現組織目標時給予團隊成員的巨大動力,這一動力能夠極大地鼓舞團隊成員的工作熱情和創造精神,加速組織目標更好地實現。曹操應用激勵藝術就相當嫻熟。

曹操帶兵去攻打張繡,一路行軍,走得非常辛苦。曹操的軍隊已經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禿嶺,沒有人煙,方圓數十里都沒有水源。將士們想盡了辦法,始終都弄不到一滴水喝。頭頂烈日,戰士們一個個被曬得頭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士兵漸漸地快支持不住了。曹操目睹這樣的情景,心裡非常焦急。但曹操是個聰明的人,他想了又想,突然靈機一動,腦子裡蹦出個好點子。他就在山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聲喊道:“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結滿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堅持一下,走到那裡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戰士們聽了曹操的話,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樣,口裡頓時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來,鼓足力氣加緊向前趕去。就這樣,曹操終於率領軍隊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曹操利用人們對梅子酸味的條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乾渴的困難。可見人們在遇到困難時,不要一味畏懼不前,應該時時用對成功的渴望來激勵自己,就會有足夠的勇氣去戰勝困難,到達成功的彼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