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生的情怀,凝聚在这首婉约的词中,字字含泪,句句含情

说起苏轼,容易让人想到的是“大江东去”的豪迈,想到的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淡然。想到的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达观。

但是作为豪放派词风的一个代表人物,苏轼的一首婉约词,悼念亡妻的词,堪称悼亡词中的第一。

他让我们见证了一个立体的苏轼,可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一生的情怀,凝聚在这首婉约的词中,字字含泪,句句含情


这是一首记梦的词,苏轼在梦中,遇见了自己的亡妻王弗。

已经去世十年的妻子,在梦中来到了他的身边,还是以前的情景,她的情态容貌,和十年前一样,还是那么美丽,那么端庄。

她娴静地对镜梳妆,这是生活中多么熟悉的场景。

但是让人唏嘘的是,分别之后的再次相逢,没有卿卿我我,没有细细低语的亲昵,只是相对无言,泪流千行。

在宋词中,柳永擅长写送别词,一首《雨霖铃》是送别中的杰作,其中曾提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真正的伤痛是无言。

这时候的无言,胜过了千言万语,这时候的无言更显沉痛,别后的种种,无从说起,只能任凭泪水流淌。


苏轼一生的情怀,凝聚在这首婉约的词中,字字含泪,句句含情


但是就是这样的梦境也不长久,终究要回归现实。

作者设想,在明月的夜晚,在矮松的山冈,妻子一个人在千里之外的孤坟之处,无限凄凉。

死者长已矣,魂归天国的妻子,当然再也没有凄凉等感受,作者写妻子凄冷孤独,更是自己心情的投射。

为什么悲痛,因为往事太过美好。

妻子王弗,聪明机敏,十六岁嫁给苏轼为妻,因为父亲是进士,王弗也读过诗书, 苏轼开始并不知情。

古人对女子的评判往往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王弗识文断字,在苏轼读书的时候,王弗陪在左右,终日不倦。

红袖添香并不长久,二十七岁时王弗去世,她的死,对于苏轼无疑是很大的打击。


苏轼一生的情怀,凝聚在这首婉约的词中,字字含泪,句句含情


偏偏这十年间,苏轼在职场上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受到压制。

苏轼无论心情还是生活都相当困苦,人在困苦的时候,总是希望找一个亲近的人倾诉的。

这些不顺,和对亡妻的思念搀杂在一起,在十年忌辰之日,苏轼的感情奔腾澎湃,难以遏制。

此时他已经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为妻,也许碍于妻子在旁,他平日里不是经常思念。

这种不思量,正是更深沉的思念,不需要形式,就算没有去想,也是刻骨铭心。

这首词妙就妙在一开篇,就把这种感情倾诉出来。打破了我们语文课上经常接触到的那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书写模式。


苏轼一生的情怀,凝聚在这首婉约的词中,字字含泪,句句含情


苏轼心中有很多的话,急于找人倾诉,但是接着很绝望的一种假设,让人心里很感慨。

纵使是见到亡妻,也会认不出自己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作者和结发妻子的十年,是春风得意的十年,那十年中,他中进士,升官职层层提拔。

而此后的十年,是苏轼很倒霉的十年,被贬官,理想也是“茫茫”的状态。

“十年生死两隔”,跨度之大,苏轼已经由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了“鬓如霜”的中年了。

“纵使相逢应不识”该是多么绝望的假设!

作为现代人,回看古人,各种情愫都能以诗词的形式表达出来,这首悼亡词,让人读得肝肠寸断。

这首婉约的词,凝聚了苏轼一生的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