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石琚的為官做人之道,豈止完美了得

金朝,1115年建國,1234年滅國,先後經歷10帝,享國120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在這100多年裡,在金世宗、金章宗統治時期,是金朝政治穩定,文化最為發達、社會最為繁盛的時期。而這樣一個時期,有一個人起到了積極的、重要的作用,他就是石琚。

神童在世,起點鑄就一生的不凡

1110年,石琚出生於定州,父親石皋給孩子取名為琚,字子美。名字寓意為“美玉”,潔白而無暇,從孩子出生就給予了美好的期許。而石琚絲毫沒有辜負父親的寄託,聰明而又好學,不僅小小年紀過目成誦,被鄉里四方譽為“神童”,而且識文斷字樣樣精通,年紀不大在十里八鄉就名聲遠揚了。

出淤泥而不染,石琚的為官做人之道,豈止完美了得

石皋是一位好父親,對兒子的人生起到了身正為範的作用。戰爭期間,隨魯王闍母攻打青州,城破後,想盡辦法保護青州百姓免遭屠戮;定州唐縣暴亂殃及數千人的姓名,石皋故意燒燬名冊,保住了這些參與叛亂的平頭百姓。有這樣一位愛民如子,具有濃厚民本思想的父親,石琚從小耳濡目染,在小小的人生理想之中早早地烙下了普世為人的價值觀念。

出淤泥而不染,石琚的為官做人之道,豈止完美了得

1139年,金朝舉辦了第一次科舉考試,年方29歲的石琚,不出意外拿到了殿試第一名,進士及第。由此,開始了一生波瀾不驚、智慧人生、剛正不阿、流傳百世的仕途之路。一路升遷,從縣令、左諫議大夫、吏部尚書、參知政事、尚書右丞直到左丞兼太子少師而退休,為金朝世宗、章宗兩朝的興旺和發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

反腐先鋒,打鐵自身真叫硬

“對非己之物,雖一毫而不取”,這是石琚一生的座右銘。

邢臺路官場腐敗成風,歷任縣令隨波逐流,石琚的到來終於打破了這個困局。雖然只是小小的縣令,但卻關乎百姓的衣食住行,一舉一動皆是民生。他的到來,一改過去的弊政,大膽處理腐敗現象,一下子改變了邢臺路的風氣,百姓們奔走相告,滿城歡喜。

石琚的一舉一動很快遭到同行的打壓。他的頂頭上司就是最賣力氣的一位。這位人稱“黑太守”的大貪官,索賄受賄已然常態,一下子遇到這麼一個愣頭青的小縣令,他的火氣一下子就上來了。各種的穿小鞋、藉機報復、誣告陷害等等,總總手段紛至沓來,一心想把這位不知人間煙火的生瓜蛋子打發走,無奈他遇到的是石琚。

出淤泥而不染,石琚的為官做人之道,豈止完美了得

石琚不僅不為所動,反過來還做起了“黑太守”的思想教育工作,千言萬語就是一句話:“浪子回頭金不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石琚苦口婆心,卻也是對牛彈琴。歷史經驗證明,讓貪官回頭的唯一辦法刑夾加身,鋃鐺入獄。黑太守不肯就範,上演了反咬一口的大戲,大戲的結局不出意料,黑太守等一干違法官吏紛紛落馬,石琚的一襲清名傳遍朝野。

1155年開始,石琚歷任左諫議大夫、吏部尚書,為世宗提了很多意見建議,發掘和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他上疏強調的“正紀綱,明賞罰,近忠直,遠邪佞,省不急之務,罷無名之役”的六件大事,成為金世宗一生奉行的治國經典。

身處高位,謹守慎行不勝寒

參知政事是金朝僅次於丞相的高官,金世宗幾次想讓石琚來擔任,石琚始終辭謝不就。世宗搞不懂了,這座人人都想坐的位置,以石琚的德才,怎麼會如此拒絕呢?世宗也很執著,你不當我也不給別人,就給你留著。

石琚有點扛不住了,作為臣子,這也是抗旨不尊的行為,他很不情願地接受了封賞。即便如此,石琚深喑“身處高位,眾矢之的”的道理,為人處世更加謹慎小心,不驕不躁,但也始終保持一顆忠心為國。

出淤泥而不染,石琚的為官做人之道,豈止完美了得

石琚的忠心,皇帝默默放在眼裡,記在心頭。一天,宮中舉辦內宴席,特邀石琚參加。石琚深知這種宴席只有皇家貴族、親王公主才能參加,自己的到來本身就是一種榮耀。可是,世宗還不滿足於此,竟然把石琚請上來上席,這下子,那些王公貴胄不高興了,開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世宗要的就是這個結果,趁著大家牢騷滿腹的檔口,世宗深情地說道:

“能使我父子家人三親四戚得以安然無事,今天能在這裡歡宴取樂的,正是靠此人之力呀!”

接著語不停歇,連著推出石琚十大功勞,讓在座的無不心悅誠服,叩頭謝罪。石琚的人氣達到了為官以來的頂點。

與石琚同朝為官也許是一種悲哀,因為總是被石琚的光芒所覆蓋;但與之同朝為官,也是一種幸運,因為石琚就是他們的仕途的榜樣。面對同僚們探尋為官之道的孜孜不倦,石琚的回答出乎意料:

“其實我從來沒想過要升官,又哪來的升官秘訣呢?我只是憑良心做事罷了。如果非要說出個升官的秘訣,我的體會是:好學近乎智,知恥近乎勇,清廉近乎威,公平近乎明,勤勉近乎才,為民近乎忠。所有這些,只要真心想做,人人都能做到,只是很多人不願意這樣做罷了。”

從諫有度,皆是公心為上民生為本

皇帝家事歷來都是皇家禁地,進言納諫稍有差池,就會惹禍上身,石琚在這方面就處理的張弛有度。世宗晚年十分寵幸元妃,這位皇妃是南陽郡王李石之女,因為沒有正宮皇后,世宗就想把元妃冊封為正宮皇后。這本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別人一般也不會說什麼。但世宗出於對石琚的信任,就專門詢問石琚的意見。

石琚很聰明,先是說明冊立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沒有什麼不應該。但是,他問了世宗一個問題,大致就是你冊立了元妃,讓皇太子怎麼辦呢?世宗開始並沒有理解石琚的意思,很是迷茫,這時石琚的一句話徹底打消了世宗冊立的念頭。

出淤泥而不染,石琚的為官做人之道,豈止完美了得

“元妃有子,一旦成後,東宮皇太子的地位危矣”。

一件敏感的事件,讓石琚輕鬆化解,不但沒有指責,相反贏得世宗的加倍信任。信任讓石琚如魚得水,利用自己的位高權重,為百姓做了大量的善事、好事,民心思齊,國泰民安。

屢屢致仕,激流勇退方能人生無恙

1178年,石琚仕途之路攀升至人生頂點:右丞相+莘國公。面對潮水般湧來祝賀的人群,退隱之心已然成足。他深知,自己一生勤勉務實,今天的高位,已然是皇家最大的恩典,人生苦短,自己的一生的志向已經完成,人難免會出錯,自己不能貪戀權柄。於是,在開始的三年間裡,石琚百般懇請告老還鄉,但始終得不到世宗的恩准。

世宗很難過,直言捨不得他離開,告訴他再等個兩年再說吧。接著和群臣們歷數石琚的種種好處,不禁潸然淚下,石琚真的不好再說什麼,這樣又過了一年,七十歲的石琚再次表達了回家的願望,世宗無奈了,只得答應。看著石琚漸漸遠去的背影,身為至高無上的皇帝,世宗發出了無限的感嘆:

“石琚大智若愚,這樣的大才天下再無第二人了,凡夫俗子怎知他的心意呢?”

後來,章宗也賦詩將石琚比作唐代賢相姚崇、宋璟。

出淤泥而不染,石琚的為官做人之道,豈止完美了得

1182年,七十二歲的石琚在家中病逝,諡號文憲。1201年,圖像掛於衍慶宮配享世宗廟庭……

一代名相石琚雖無唐代姚崇、宋璟之名望,也無明代張居正之威名,皆因身處金朝這樣歷史並不輝煌的朝堂,但其所作所為,所經所歷,絕不亞於那些任何的名臣賢相,穿越歷史的時空,石琚值得後人銘記傳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