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決定命運之滿清攝政王

在歷史上,幼帝登基時往往會由皇太后、宗室親王或者大臣代理朝政,待皇帝成年後,再大政奉還於皇帝。商有尹伊,漢有霍光,滿清有兩位攝政王,是為睿親王多爾袞,醇親王載灃。

性格決定命運之滿清攝政王

清初攝政王多爾袞


政治人物最大的本事是玩弄政治,多爾袞被封睿親王,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睿智的人,他的軍政能力都非常強,年少便可領軍對陣大明與蒙古,起初多爾袞在與豪哥爭奪皇位的過程中,兇險萬分,但是他能夠利用靈活的手段分化豪格的正黃、鑲黃兩旗,削弱對手實力,為了堵住悠悠之口,與濟爾哈朗同任輔政王。駕馭群臣,更是遊刃有餘,當世無可匹敵,為了朝局穩定和滿蒙聯盟可以捨棄皇位。在同時面對李自成和南明兩個敵人的時候,他準確的做出先滅李自成,再南下徵南明的戰略,最終奠定了統一全國深厚的基礎。

性格決定命運之滿清攝政王

清末攝政王載灃


而載灃雖貴為宣統生父,光緒御弟,名為皇親貴胄,卻自幼長於府苑之內,丫鬟小廝,隨身左右,無命運之憂,無鴻鵠之志,不諳世事。當天下人的天下變成一個人的天下,帝王的性格便可能會左右天下人的命運。不幸的是,載灃沒有他那個時代執掌權柄所必需的殺伐果斷。攝政之初,權傾天下,自當獨掌權柄,以一語而定乾坤。縱然世事維艱,需以虛懷若谷之態,招攬群賢,共商國是;也應決策在己,無需事事時時問計於人。在海軍大臣人選上,載濤、載洵雖為嫡親,卻無將相之才。不唯才而論,只徇私情,載洵欲領海軍,妻兄亦欲之,位居權鼎之要,不務實舉賢,只會人云亦云,附眾人言而少決斷,故有皇室叔嫂爭執打鬥之事。內不足以制妻,外難以御弟,內外失和,家醜外揚,世人譏諷而輕之,頓生離心、叛逆之意。古人曾言“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家失和不治何以治天下?乾坤何以掌?他是一箇中才之人,他在攝政王的位置上,沒有政治鬥爭中所必備的才智、機變和權謀,缺乏駕馭群臣的能耐,做不出前瞻性的調整;處理政事總是茫然失措,捉襟見肘,既無多爾袞的雄才,也無康乾的大略。為報兄仇,不惜與袁世凱翻臉,剝奪袁世凱的兵權,而自己又指揮不動北洋軍,最終還是被袁世凱要挾。


性格決定命運之滿清攝政王

袁世凱

人的性格是有經歷塑造的,是有人生目標指引的,可惜的是載灃既無宦海之淬勵,也無中興之宏志,內恐於此,外懼於彼,豈有飛龍在天之威,虎嘯山林之聲,宵宵之徒不尊為貴,則必欺之。歷史的發展常讓人感嘆命運無常。性格孱弱者終究還是不要碰政治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