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袁術盛衰史:成也“氣俠”性格,敗也“氣俠”性格

建安四年(199年),走投無路的袁術將帝號歸於袁紹,投奔青州, 結果在路上被曹操派來的劉備、朱靈軍截住去路。袁術不得過,又退往壽春。當時正值六月,軍中僅有麥屑三十斛,袁術欲得蜜漿解渴,皰人對曰

:"止有血水,安有蜜水?!"袁術嘆息良久,大吒曰:"我袁術怎麼會到這個地步!",隨後嘔血鬥餘而死。

一、

袁術出身於東漢四世三公名門之家,雖然年紀比哥哥紹小一點,但他是嫡子,地位遠比庶子出身的袁紹要高。在漢末那個軍閥混戰舞臺上,出身於 "四世三公 "之家的袁術卻在起兵後不到十年就滅亡,其中主要原因固然是他在戰略上有不少失誤之處,但從根本上說,還是袁術"任俠使氣"的性格導致了他的失敗和滅亡。

解讀袁術盛衰史:成也“氣俠”性格,敗也“氣俠”性格

《三國志·袁術傳》中說: " 袁術字公路, 司空逢子 , 紹之從弟也。 以俠氣聞。" "俠氣"指的是一個人"為氣任俠",上可以赴國家之急,下可以濟人之難,是振危急、赴險厄的壯者。

東漢末年,王朝危機四伏,封建地主階級 面臨空前的嚴重災難。因此這又是一個遊俠橫行的時代, "救時難、濟同類"是當時遊俠之士的最高準則。當時朝廷裡宦官橫行,迫害忠良,所以遊俠的行徑應該是反對宦官,拯救時難;同時又要拯濟參加反宦官鬥爭而受到迫害的人,去"濟同類" 。在士人與宦官鬥爭面臨嚴重考驗之際,袁術挺身而出,"燒南宮九龍門及東西宮,欲以脅出張讓等",年紀輕輕就表現出了"振危急,赴險厄"的"氣俠"性格,也得到了當時士大夫階層的擁護與肯定。

嚴格來說,做為一個"氣俠",袁術是不合格的。他的身上有很多缺點。劉表的謀士蒯越說袁術是"勇而無謀",儘管為人勇敢,做事卻缺乏深思熟慮。"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對袁術更為輕視,曾說:"袁公路豈憂 國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所謂"冢中枯骨",說的是袁術不過是利用他們袁氏四世三公的顯赫世 族餘蔭,才登上政治舞臺的,袁術本人並不足道。

解讀袁術盛衰史:成也“氣俠”性格,敗也“氣俠”性格

二、

袁術是不是真的是"尚力氣、勇而無謀"呢?我們從袁術對曹操的兗州"封丘決戰"上,看一看袁術的表現。

兗州處於黃河、濟水之間,是一處"進可以勝敵,退可以堅守" 的天下要地 。對兗州這個軍事要地,曹操窺伺已久,抓住刺史劉岱死亡的有利時機,由袁紹出面表曹操為兗州刺史。從此兗州置於曹操集團的控制之下。

對兗州一直虎視眈眈的袁術,打著東漢政府旗號,以護送東漢政府任命的新任兗州刺史金尚赴任為由,企圖以武力奪取兗州。但是袁術的軍鋒剛抵曹操的根據地,就遭到曹操的迎頭痛擊,袁術全軍潰敗,在曹操追 擊下幾乎全軍覆沒。這次決戰也成為袁術一生關鍵性的轉折點。

解讀袁術盛衰史:成也“氣俠”性格,敗也“氣俠”性格

在袁術率軍從所屬豫州進入兗州陳留郡後,袁術把大軍屯駐封丘,命手下劉詳駐軍平丘的匡亭。袁術認為曹 操大軍必然首先向封丘進攻,尋求主力決戰;而匡亭駐軍則可以襲擊曹操的後路,通過兩面夾擊消滅曹操 主要軍事力量。實際上這完全只是袁術一廂情願的設想罷了。

曹操的戰法是以主力首先進攻袁術的薄弱環節,再進攻袁術所率主力,這樣就可以避免兩面作戰的被動局 面;如果袁術率主力來援,更可以僅對劉詳進行包圍,而以主力攻擊行軍途中的袁術。果然當曹操進攻匡亭 之際,這個有勇無謀的袁術未曾深思熟慮,即率領主力前來馳援,完全落入了曹操的圈套。匡亭一戰,袁術為 曹操所大敗,率領殘部退保封丘。在曹操乘勝追擊之下,袁術最後逃到揚州境內的九江才擺脫追擊。

封丘決戰對袁術來說是一次徹底失敗的戰爭,這次戰爭完全是袁術冒失的魯莽行動,和"勇而無斷"的"氣 俠"性格所致。

解讀袁術盛衰史:成也“氣俠”性格,敗也“氣俠”性格

袁術能夠控制豫州,並企圖奪取荊州,所依靠的主要是鐵桿盟友孫堅的部隊。匡亭之戰時孫堅已死,其部由孫堅之侄孫賁率領屯駐九江,並未參加這次戰爭。袁術所依靠的,大部分是為曹操所破的黑山軍餘部。這些黑山餘部因與曹操有宿怨,才投入袁術發動的戰爭之中,他們既非與袁術長期聯盟,而且在被曹操新敗之餘,也不可能有較強的戰鬥力。袁術所仗恃的僅是東漢政府任命的刺史金尚這面旗幟,以這種冒失魯莽行動與 曹操對壘,袁術的徹底失敗是必然的。

三、

當年董卓入洛陽後欲廢漢帝,袁術出奔南陽時採取了聯合孫堅的策略,表孫堅為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聯合孫堅控制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的豫州,袁術也由此有了自己的根據地 。當時袁術與孫堅面臨戰略選擇很多,他們向北可攻兗州,向西南可攻荊州。袁術究竟該選擇荊州還是兗州為主要進攻方向呢 ?

如果此時袁術、孫堅合攻兗州刺史劉岱,很有可能擊敗劉岱,進而可擊走據東郡不久、羽翼未豐的曹操。袁術在佔領兗州後,還可與北邊的公孫瓚夾擊冀州的袁紹。但袁術並未選擇這一進攻方向,而是選擇了荊州。

解讀袁術盛衰史:成也“氣俠”性格,敗也“氣俠”性格

初平三年正月,袁術為奪取荊州,派孫堅攻劉表。沒想到威名赫赫的孫堅被劉表部將黃祖射殺,這對袁術是個沉重的打擊 ———不但他對荊州的圖謀未能實現,而且他再也找不到像孫堅這樣好的盟友了 。

當年四月,青州黃巾軍擊殺兗州刺史劉岱。東郡太守曹操領兗州牧,進兵擊破黃巾。這樣曹操就獲得了兗州這個極其重要的根據地,使得黃河以南的局勢出現了重大轉變 。次年春,荊州牧劉表斷袁術糧道。袁術為擺脫困境,並未反擊劉表,而是選擇了新的進攻方向,那就是北上攻兗州。這就最終導致了上文所說的封丘之敗。

實際上袁術在被劉表斷糧道後,不應冒險去攻兗州。當時曹操已控制兗州,加上袁紹的支援,是袁術無法戰勝的。如果袁術確實要攻兗州, 也應選擇更好的時機。但是袁術做出了錯誤的決定,這後面的原因還是由於"任俠尚氣"的性格,在頭腦衝動的情況下倉促做出不成熟的決定,才導致的失敗。

解讀袁術盛衰史:成也“氣俠”性格,敗也“氣俠”性格

四、

初平四年,袁術佔領揚州後,自稱 "徐州伯",開始對徐州抱有了野心。但是讓人奇怪的是,在曹操兩次進攻徐州過程中,袁術都未給徐州的陶謙提供任何支持,反而被劉備在興平元年陶謙去世後代領了徐州 ,並收留了呂布。當時的袁術面臨三種選擇 :攻徐州、承認劉備領徐州並聯合劉備、讓呂布得徐州 。

袁術先選擇了第一種方案 , 但與劉備久戰不克 ,於是又支持呂布取徐州。不管他如何做,袁術自己謀徐州都未成功 。

當時的情況是,袁術由於此前對荊州 、兗州的攻勢都遭到失敗,擴張的重點已轉向徐州。就算袁術自己無法得到徐州,那麼支持呂布取得徐州,把呂布作為自己反對曹操 、袁紹的盟友,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是袁術又在呂布佔據徐州之後,密使呂布部將郝萌作亂以圖奪得徐州,此舉被呂布、高順粉碎後,增加了呂布對袁術的不信任感。後來袁術欲結呂布為援,但由於自己 "尚氣任性、輕狡反覆 "這些性格上的缺點,使得呂布始終無法信任袁術,最終沒有結果。連袁術為其子聘呂布之女這樣一種示好的舉動,也被呂布反悔,並將袁術的使者韓胤梟首。

解讀袁術盛衰史:成也“氣俠”性格,敗也“氣俠”性格

袁術聞訊後,缺乏深思熟慮的氣俠性格又表現了出來,立即派大將張勳"與韓暹 、楊奉等連勢 ",攻擊呂布。沒想到呂布遣人說服韓暹、楊奉一起擊敗了張勳率領的袁術大軍,袁術戰而不利,辱上加辱。

五、

袁紹、袁術雖名為兄弟,卻互相猜忌,"舍近交遠"。袁術認為,漢室式微而不可復興,袁氏為漢之公輔,為民眾所擁戴,故當"應天順民",由自己這個袁家的嫡子來當皇帝。

按照東漢五行相生的理論,帝堯為火德,被帝舜土德取代;漢為火德,必將為土德代替。為了將汝南"袁氏"與"土德"發生關聯,袁術展開一系列輿論運作。他通過組織人進行考據,得出袁家為帝舜之後,屬土德,將代漢之火德。經過這樣胡亂附會,袁術從五行相生的角度找到了代漢自立的依據。

東漢末年,社會上流傳各種讖文,其中一則雲:"代漢者,當塗高也。""當塗高"指的是路上的高大者,袁術名"術",字"公路",於是自認為二者皆是"塗",便四下宣揚自己就是"代漢"的"當塗高"。特別是在袁術獲取了極具正統性的"傳國璽"後,袁術自認為已有了稱帝的底氣和資本,於是在建安二年春,"自稱天子",公開稱帝。

解讀袁術盛衰史:成也“氣俠”性格,敗也“氣俠”性格

袁術公開稱帝后,不但天下諸侯都反對,連與其關係很近的呂布、孫策都 抓住這一點,為了自己的利益,極力攻擊袁術。呂布知道袁術"鴟梟之性",將袁術所派使者送交曹操,"梟首許市";孫策也因"袁術膺號" ,以書責而絕之,斷絕了自孫堅以來與袁術結下的同盟關係。

曹操更是抓住這一點不放,除自己東征袁術外,又以"詔敕"名義命令呂布、孫策夾攻袁術。在曹操等人的窮追猛打下,走投無路的袁術發出了"袁術至於此乎!"的哀嘆,終於嘔血而死。

六、

袁術的一生因"勇而無斷"的"氣俠"性格而在政壇嶄露頭角,但又因這種性格敗亡,說明袁術的"氣俠"僅是匹夫之勇,而不是深謀遠慮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解讀袁術盛衰史:成也“氣俠”性格,敗也“氣俠”性格

或許是人以類聚,與袁術同盟結好的孫堅,以及時友時敵的呂布,都是所謂"氣俠"之士,在"尚氣力"這方面,這三位失敗的梟雄都有著共通之處。

綜觀袁術一生,"勇而無斷"這個評語十分確切。作為"氣俠"之士,導致袁術在事業上取得了某些成功;另 一方面,這種"氣俠"性格又讓他的失敗有一種必然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