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丨孩子6歲多嘮叨,12歲要示弱 教育方向家長往往總是反向

現代生活條件改善,很多家長都希望用科學的方法來教育孩子,但卻又無從下手。其實,教育方法千千萬,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家長往往遵循老一輩的教育方式,或者從主觀想法出發,但卻會適得其反,不僅教育不成功,還疏遠了孩子和家長的距離。

李玫瑾教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在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長期以來在青少年領域進行研究,對培養孩子有自己的一套獨特見解。

她認為,性格是沒有先天的,個性有,但是這個性格是後天培養的,不存在什麼天生的性格。性格和什麼現象最為相似呢?和言語特別相似,誰都不是生下來就會說話,把你生在哪你就說什麼話,性格也是一樣,把你生在一個什麼樣的家庭就會形成近似的性格。


李玫瑾丨孩子6歲多嘮叨,12歲要示弱 教育方向家長往往總是反向


01

語言能力方面

李玫瑾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她認為提高孩子表達能力,告訴孩子有什麼話要好好說,要學會溝通。

眾所周知,言語表達是人在社會活動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不善言語表達的人,往往在人際關係上、在社會活動中都表現得較為消極,甚至出現口訥、語遲、自卑等。自怨自賤,進而出現退縮性的心理障礙都與語言表達能力有關。


李玫瑾丨孩子6歲多嘮叨,12歲要示弱 教育方向家長往往總是反向

02

培養孩子,6歲之前最重要

孩子在6歲前,是性格養成時期,這個時候家長應該給孩子立規矩,幫助孩子明確是非曲直,告訴孩子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能做。


李玫瑾丨孩子6歲多嘮叨,12歲要示弱 教育方向家長往往總是反向


李玫瑾認為,在發展心理學中,根據心理年齡的不同,人生可以被劃分為十個時期,而18歲以前的部分又是比較重要的,按照6歲一個階段進行劃分,它又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那麼哪個階段的變化最多呢?排在第一位的便是6歲以前。要想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最重要的時間段是在6歲之前。

我是研究犯罪心理學的,這在社會上算少數的心理現象,但其中的很多問題卻和孩子6歲以前的家庭心理撫養有關。什麼叫心理撫養?從字面上可以看出,它跟平時的撫養是不一樣的。心理撫養主要指父母對未成年人的心理教育,以培養兒童的健康心理為目標,對其未來發展影響很大。

因此,如何對0到6歲的孩子進行家庭心理撫養、什麼才是成功的家庭心理撫養等問題是每個家長都需要關注的。


李玫瑾丨孩子6歲多嘮叨,12歲要示弱 教育方向家長往往總是反向

03

給孩子樹立正確觀念

有的家長說孩子不愛跟自己說話,有的孩子偷拿家長的錢,還有的孩子每天玩電腦,甚至不愛上學,有的孩子則是父母說兩句就離家出走……談到上面幾個問題的時候,會發現這些孩子基本都在青春期。但事實上,這種行為在孩子6歲甚至小的時候就已經有徵兆了,只不過家長沒有重視。

因此,如果孩子的不良習慣顯現出了行為問題,這就說明他已經有了相當長的不良的過程,也就是說,孩子出現偷拿東西、沉迷遊戲等並不是現在才形成的問題。家庭教育一定要儘可能多地去了解,現在所做的努力都會給後面減少很多麻煩,如果當初不努力,等發現孩子有問題再矯正的話,這個精力和代價是相當大的。

很多時候,孩子的表情、動作都帶著父母的影子,因為6歲前,觀念有一個特點——可以改變。有一句話說得好——孩子就是父母的父母,一個人是什麼樣,就知道他的父母是什麼樣。因此,在孩子6歲前,以身作則,為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很重要。


李玫瑾丨孩子6歲多嘮叨,12歲要示弱 教育方向家長往往總是反向

04

孩子12歲後家長要學會示弱

孩子在12歲之前,父母如何培養他們,將決定他們的心理走向!


李玫瑾丨孩子6歲多嘮叨,12歲要示弱 教育方向家長往往總是反向


李玫瑾認為,孩子在12歲之前,出現的很多的問題如撒謊、打架、逃課、離家出走甚至是自殺等極端行為,造成孩子出現這些問題的心理因素,與他們的家庭教育脫不了干係!也就是說,如果孩子在12歲之前,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得當,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心理問題!

同時,她認為,孩子處在青春期的時候,產生逆反心理是正常的現象,這個時期的家庭要學會示弱,不停地嘮叨孩子,只會讓孩子感到厭煩。


李玫瑾丨孩子6歲多嘮叨,12歲要示弱 教育方向家長往往總是反向

這個時候家長應該學會示弱,尊重孩子的想法,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做選擇,但是要告訴孩子必須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給足孩子信任感,這個時候孩子已經具備可以處理事情的能力了,家長可以適當引導孩子,讓孩子朝著這個引導正確前行。

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都需要父母的耐心澆灌和正確引導,為了他們的生長髮育,良好的教育方法和正確的引導方式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家長們,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