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聯濤:社、資之爭謬矣!"新冠戰"中四種艱難抉擇

在應對疾病大流行時,選擇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的做法,這種二元對立大謬不然。成功只會是局部的,一旦失敗卻會影響深遠,若我們不能組成一個共同體來做出艱難決策,那麼將會有更多生靈塗炭


沈聯濤:社、資之爭謬矣!

文 | 沈聯濤


誰能想到,當初的"冷戰(Cold War)"會演化成"涼戰(Cool War)",而今搖身變為"新冠戰(COVID War)"?冷戰中的對陣雙方是美國與蘇聯,最終以蘇聯解體告終。由中美貿易戰為主的涼戰,則尚無停息之意。而"新冠戰"中並沒有爭勝的各方,大家一起保護各自國民,令其免於病毒侵害,而這種病毒的攻擊不分國界或信仰。


對這場戰爭的評價,歷史自會有公論。根據官方公佈的數據,中國有3337人死亡(截至4月8日),而實行民主制度的美英兩國,儘管被列為應對疫病大流行做了最完備準備的國家,死亡人數卻已分別達到12911和6171(截至4月8日)。


在這場"新冠戰"中,各方面臨四個方面的艱難抉擇:道德、信息、政治和經濟。


道德方面的艱難抉擇是保生命還是保生計。幾乎所有國家的政府都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承受經濟損失而保護生命。據經合組織估計,經濟封鎖狀態下,每個月損失的GDP為2%,經濟損失還在持續加劇。這也就是為何美國總統主張儘早解除隔離。據估計,死亡人數到8月時或可從10萬-24萬人降低到6萬人,道德上的挑戰在於美國是否有能力繼續每月花費1萬億美元,用於防止更多人死亡。


在貧窮的發展中國家,已經形成惡性循環。每隔離一個月,就導致數百萬人墮入貧困。這些窮人中有很多甚至沒有條件勤洗手,因為要麼沒自來水,要麼買不起肥皂。沒有能力應對這種疫情的國家可能會犧牲一些生命,換取維持脆弱的食物供應鏈和挽救經濟,畢竟生存才是首要問題。到目前為止,全球性的援助只是杯水車薪。


第二個艱難抉擇事關信息流通:您信任科學家還是政治家?戰爭都是在勝敗不明的情況下進行的。特朗普總統一再表示自己不是醫生,但他還是要求規劃重新恢復經濟的時間。美國政府中備受崇敬的流行病學家安東尼·福奇博士說,時間規劃取決於控制病毒的情況。現在看來,那些認真聽取科學和醫學顧問諫言的政治領導人,其國家疫情控制得也最好。應該表揚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新西蘭領導人,他們採取了艱難而果決的行動來實施隔離。


第三個艱難抉擇事關政治。在應對疾病大流行時,選擇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的做法,這種二元對立大謬不然。當貪腐階層吞噬了大部分社會資本時,資本主義體制將面臨破產局面。如果損失被全社會分擔,而利潤被個別人攫取,社會主義也將難以立足。真正的問題是,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官僚機構如何能夠有效地對病毒進行"測試、追溯和遏制"。2019年10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健康安全中心和經濟學人智庫共同編制了《全球健康安全指數》,將美國和英國在應對疾病大流行方面的應對能力,分別列為第一和第二名。在所有被評定的195個國家中,中國位居第51名。


美國國家醫學情報中心基於對多方情報的分析,以及衛星圖像,警告稱武漢的疫情將是"災難性"的。2020年1月29日,美國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警告白宮,新冠病毒若"全面大流行"可能導致美國損失數萬億美元,數百萬民眾的健康將受威脅。那麼,為何被吹上天的美國和英國官僚機構,卻遲遲沒有采取行動,以阻止疾病大流行之蔓延呢?


公平地說,猝不及防的事件發生後,所有官僚機構,不論其位於政治光譜的哪一端,都無法做出及時應對。歐洲研究委員會前主席莫羅·費拉里教授提出,"應該為世界最優秀的科學家提供充分的資源和機會,以應對疫病流行,這包括新藥、新疫苗、新診斷工具,甚至基於科學的新動態行為分析方法。不能再依賴政治領導人想當然的直覺決策。"上述政策未受採納,他憤而辭職,他的建言"在歐盟委員會內經過層層傳達,最終杳無迴音。"


只有讓那些固執而自負的官僚們認清常識,才能夠調動"整個政府"和"整個社會"來對抗新冠疫情。正所謂每個人都各盡其力,才能拯救大家。


最後一個艱難抉擇是,等到疫情大流行得到某種程度的控制之後,如何重新恢復經濟活力。現實困境在於,不同國家的價值觀、意識形態、信息流通、資源稟賦和制度都存在很大差異,因此無法指望什麼公式、模型或理論來指引。


有一件事確定無疑。沒有國家和政府支持,市場本身無法做出回應。確實,對不同經濟體來說,關於如何恢復各國經濟,沒有什麼"最佳時機"或"最佳途徑"。每個國家只能根據所掌握的醫療情況、經濟實際等精確數據,來做出探索。自由市場的觀念無法應對當下現實,因為我們雖然掌握了有關大公司的海量信息,但對家庭和小型企業資產負債表的數據卻所知無多,而這幾方在疫情隔離期間受損最烈。


因為此類數據闕如,最富有的國家只能採取"直升機撒錢"的做法,如同直升機在熊熊森林大火中,漫無目的地噴水,以阻止火勢蔓延。成功的經濟體都能精準地把資金用在"刀刃上"。一如解決疫情流行,科學的方法是"測試、追蹤和鎖定目標"。簡單來說,就是因地制宜,使用"最適合"的工具。


在這場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爭中,成功只會是局部的,一旦失敗卻會影響深遠。若我們不能組成一個共同體來做出艱難決策,那麼將會有更多生靈塗炭,更多人失去工作,世道人心也將不可救藥。


疫情的"潘多拉盒子"已被我們揭開。


(本文所述,完全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作者為香港大學亞洲全球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香港證監會前主席。翻譯:臧博;編輯:袁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