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消費金融獲批背後:平安在下一盤大棋

平安消費金融獲批背後:平安在下一盤大棋

4月9日,上海銀保監局批准了平安消費金融有限公司開業。

而在平安消金的發起股東之中,除了平安集團之外,還有陸金所控股和平安普惠的“身影”;在其管理層之中,也有多位高管來自陸金所控股和平安普惠,這種安排引發了市場的好奇和猜測。

比如,平安消金是否會承接原陸金所的網貸業務?平安消金是否是另外一個翻版“平安普惠”?

市場猜測乍一看去也頗有幾分道理。但細想之後,平安消金這樣一個稀缺而珍貴的“牌照”原本就可以大幹一場,真的被平安拿來當一個“殼”,去做一些網貸業務的收尾承接?或再複製一家已經成熟的類似公司?

反向思考,這種解釋顯然不夠充分。那麼平安消金獲批的背後,平安到底在下一盤什麼樣的棋呢?


一、“借牌轉型”看似捷徑難走通


要搞清楚這些猜測,最重要的是要分清楚P2P、平安普惠和平安消金的業務模式。

北京市網絡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車寧認為,不同的業務模式,其市場運作方式不同,其監管要求不同,其法律關係不同。因此,各種業務模式之間,不是想承接就能承接,想複製就能複製的。

P2P平臺主要提供信息撮合服務。一般的做法是,資金需求方首先要公開自己的信用狀況,平臺利用信息網絡匹配願意拆借資金的個人或者機構。隨著監管升級,各P2P平臺都在良性退出或逐步轉型。

處理存量業務最好的辦法,不是轉移,而是到期結束,不再續貸。對於違約的情況,則由增信方處理。

平安普惠的業務模式類似“助貸”。

平安消費金融獲批背後:平安在下一盤大棋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2019年6月發佈的《普惠信貸聚合模式研究報告》(下簡稱“報告”)中指出,平安普惠建立起以融資擔保為核心的聚合式借款服務平臺,把業務環節拆分(比如獲客、風控、增信、資金等),各方分別在各自牌照範圍內將優勢協同起來,比如銀行的資金能力強而且成本低、平臺有流量和技術風控的優勢等。參與各方形成合力之後,就能更好地服務小微信貸客群。

而以平安消金為代表的消費金融公司,以小額、分散為原則發放各類消費貸款(不含房地產貸款和汽車貸款),消金公司本身不能吸收公眾存款,資金來源主要是股東的資本金,部分可以發行金融債或進行同業融資。

“網貸、助貸、消金都有不同監管要求,而我國的金融監管十分嚴格,要承接首先要符合監管要求,而所謂“翻版”更加不可能實現。”北京市網絡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車寧認為,除了監管合規要求之外,如果要進行存量業務轉移,還涉及的大量債權債務關係的變更,這個也難以完成——P2P的債權人、出借人非常分散;助貸的資金方是很多不同的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而對消金業務而言,消費金融公司本身就是債權人。

車寧補充道,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所有的消費金融公司都受制於最大槓桿倍數為10倍的規定。

此次獲批的平安消金,註冊資本達50億,也就意味著其最高資產規模可達500億元。

相比而言,平安普惠的業務規模在其細分領域都位居行業前列,平安消金500億的規模是無法承接的。

更何況消金業務還有單個借款人20萬的限額,資金用途的限制等等,這些都導致了消金牌照所覆蓋的客群與平安普惠並不是重疊的。

經過細緻分析之後可見,市場猜測都是錯誤的,平安消金並非為承接某些業務或是為了某個主體轉型而生。平安的初衷也許很簡單——大舉開拓消費金融業務、佈局供給不足的細分市場。

現在平安已經集齊全部的金融牌照,集團框架內有平安消金、平安普惠、平安銀行等多個涉及借貸業務的主體,可以說手裡一把好牌,接下來怎麼打?


二、管窺普惠信貸的“平安方案”


無論是中小微企業的經營類借貸需求還是個人的消費借貸需求,都屬於普惠金融的範疇。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曾經在採訪中表示,當下,中國普惠金融的覆蓋水平在全世界屬於領先水平。

普惠金融大框架下,細分市場的供求情況有明顯差異——高端客戶供給已相當充分,須防止"壘小戶"現象出現;一些低端的"長尾客戶"則面臨機構下沉不足、供求失衡的問題。

前述“報告”指出,在此格局中,中大額、中高風險的廣泛區間裡仍存在巨大的結構性空白,蘊含大量"長尾人群"——尤其是小微型企業主、個體工商戶、自營就業者、生產性農戶等小微經營者的融資需求,目前尚鮮有信貸服務機構介入,可以說是普惠信貸市場的藍海。

平安消費金融獲批背後:平安在下一盤大棋

普惠信貸市場供需結構示意圖

浙江錢塘江金融研修院特邀研究員李庚南表示,未來一段時期內,制約供給側普惠金融信貸業務發展的瓶頸將是低風險偏好下的資產獲取能力不足:既有的普惠信貸覆蓋的人群,其金融需求即將被市場各參與主體爭相挖掘窮盡,後續增量有限,而且也容易滋生過度授信的風險。

為此,普惠金融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是要針對至今仍受到強信貸約束的長尾人群,進一步增量、擴面。

"未來一定會形成不同層次格局,其中的各類機構都是服務某一部分普惠人群。創新也正在不斷彌補某些層次上的空白。"曾剛表示,不同機構在不同的市場中優勢各不相同,不同的模式適用於不同的範圍,決定了"分層"將是普惠金融的一個特點,也是普惠金融的必經之路。

李庚南指出,在普惠信貸的供給端,平安集團的佈局有其內在邏輯,它將各個子公司業務獨立,每個子公司覆蓋不同市場、服務不同的人群:平安銀行、信用卡、汽車消費金融服務資質較好的中小微和個人消費客群;

平安普惠和平安消金將客群下探,平安普惠專注非銀行小微客群的經營類信貸需求,平安消金專注於個人消費信貸需求,從而分層次的滿足了不同類型客群的融資需求。

1)平安銀行:身體力行轉型零售銀行

在平安集團的普惠金融新供給體系中,平安銀行無疑是重要的一環,憑藉基礎金融賬戶的優勢和信用擴張的能力,銀行能為集團所有金融業務提供紮實的“底盤”,與此同時,銀行的利潤也是集團戰略轉型的重要引擎。

目前,經過三年的零售轉型,平安銀行零售、對公均衡發展的態勢顯現了出來,大零售、大對公六四佔比的均衡格局逐步形成。

平安銀行最新的目標是打造“中國最卓越、全球領先的智能化零售銀行”。

平安銀行已將中小微客群作為對公業務重要的發展對象,同時在零售端也著力發展消費金融。

我們知道,銀行牌照功能是最全的,雖然它也包含消金等內容,但是從平安銀行自身的角度來說,它更看重的是給客戶提供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客觀地說銀行的客戶相對來說是資產淨值最高、准入門檻最高的。

平安消費金融獲批背後:平安在下一盤大棋

在平安銀行的消費金融供給產品中,服務於6000萬持卡人的平安銀行信用卡也頗具特色。去年成立的平安銀行汽車消費金融中心,精確佈局汽車消費金融,與平安消金的經營範圍剛好互補。

2)平安普惠:褪去“消費”色彩 專注於小微的信貸服務平臺

在平安集團的普惠金融供給板塊中,平安普惠是重要的一環,卻較為神秘,以至於經常被輿論裹挾。

平安普惠的前身是平安信用保證保險事業部,早期為銀行資金提供信用保證保險。2015年,平安集團整合旗下三大小額信貸業務模塊,組成平安普惠。

從平安普惠早期的對外宣傳看,其定位於非銀行客群的消費金融。

2017年後平安普惠進入了較為低調的兩年,鮮有關於業務形態的報道。2019年一波集中高調發聲,宣告平安普惠在這兩年裡已經完成轉型,專注於比銀行更下沉的小微客群,並且探索出了針對該客群的經營類信貸需求的獨特業務模式。

平安普惠的客群,顯然公司在這些年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被其命名為“1050人群”。

前述“報告”指出,平安普惠已經逐步摸索出一種以融資擔保為核心的聚合式借款服務平臺,簡稱“普惠信貸聚合模式”。

平安普惠金融研究院人士在2019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公開表示,“從2005年平安普惠開始探索小微信貸業務,聚合模式是2015年時差不多成形。"

過去五年來,平安普惠累計服務了全國1300萬客戶,大概60%客戶身份是小微。剩下40%通過抽樣調研,發現其中一半以上真實的用途是用於經營和創業。所有這些小微和經營性用戶中,90%的客戶平安普惠稱為“1050人群”,具體是指年收入在1000萬以下,僱員在50人以下的小微企業。

這個群體其經營規模比螞蟻金服所覆蓋的略微大一點點,又比傳統金融能覆蓋到的小一點點。

在整個生態圈裡,平安普惠不斷找自己的差異化定位。現在平安普惠是通過聚合模式,找到在傳統金融和數字經濟這部分夾縫人群,為提供好的金融服務,同時更好地聯合市場上各種金融資源,為這部分人群做賦能。”

據此可以猜測,平安普惠是在多年服務下沉消費金融客群的業務實踐中,基於紮實的行業市場研究,發現了小微信貸巨大的空白市場,早於市場迅速佈局。

在此過程中平安普惠不斷探索適應客群需求的業務模式,其早期探索過的業務模式,目前正成為業內新秀學習的成熟案例。

平安消費金融獲批背後:平安在下一盤大棋

3)平安消金:為平安集團消費金融佈局補上最後一塊拼圖

雖然信用卡由“身份的象徵”變得逐漸普及,但仍然沒有解決商業銀行對個人信貸需求覆蓋不足的問題。

而從美國等發達國家消費金融發展的過往經驗來看,中國的消費金融行業的大爆發才剛剛開始。

2009年,當時的中國銀監會頒佈了《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頂層設計的佈局是,讓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在信貸審核方面的要求可以相對寬鬆,以滿足相對次級客群對金融服務的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銀行信貸無法覆蓋的消費金融需求缺口。

同樣,從已有的信息來看,平安消金將走科技型消金、生態型消金的路。它的獲客方式不是像傳統銀行那樣的營銷維度,而是在互聯網場景中獲客,與廣泛的線上線下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從場景中挖掘客戶的消費需求,這才是平安消金未來的夢想,而不是市場猜測的承接P2P轉型,或平安普惠的業務那麼簡單。

在《互聯網消費金融:科技、金融與監管》作者程雪軍博士看來,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為代表的金融科技的崛起,推動了金融科技與消費金融的深度融合,相對應的,我國消費金融的發展演進也從傳統消費金融的時代(2009-2013年),到互聯網消費金融2.0時代(2013-2019年),並發展到如今的科技消費金融3.0時代(2019年至今)。

平安消金恰恰定位於科技型消費金融公司,將服務於非銀行個人消費客群。此次牌照的獲批,將有力地補足平安集團為長尾群體提供消費金融服務的能力。

可以說,平安消費金融公司的成立,為平安集團的消費金融佈局補上了最後一塊拼圖。

近年來科技互聯網巨頭利用流量、場景優勢深入佈局消費金融,業界新秀已經對BATJ們高山仰止。此時以“科技型”方式踏足消金,平安哪裡來的底氣?


三、科技型消費金融平安有的玩嗎?


平安這次佈局消金業務絕對不是小小試水,而是深遠謀劃的體現。依託平安集團覆蓋5.16億互聯網用戶,平安消金具備發展科技型消金的一切條件,這集中體現在三大優勢上。

平安消費金融獲批背後:平安在下一盤大棋

首先是科技優勢。經過“系統重裝”式的跨圈層發展,平安這家已經累積申請超過2.1萬項科技專利、孵化出3家上市企業,2家科技“獨角獸”的綜合金融集團,算是一家科技公司了嗎?在中國平安看來,答案是肯定的。

以2008年平安IT部門實現公司化運作、平安科技公司成立為起點,中國平安的科技轉型之路已經走了12年。

眼下的中國平安內聚集了近11萬名科技業務從業人員、3.5萬名研發人員、2600名科學家,在全球設立了57個科技研發實驗室和八大科技創新研究院,並在人工智能、區塊鏈、雲等核心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國平安已經是一家科技公司”,中國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在多個場合如此強調。

這種科技的優勢在此次新冠疫情爆發後更加凸顯。以平安銀行為例,得益於遠程辦公系統和線上服務平臺,連疫情最重地區的武漢分行,零售新資金流入、理財業務恢復率都超過100%,對公存貸款與投行業務都比年初實現增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融系教授韓立巖評價指出,新冠疫情後,平安消費金融公司將金融科技的發展和應用納入戰略措施,是公司應對數字經濟發展、線上化趨勢加速的亮點。

其次是生態優勢。

金融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場景平安互聯網客戶數量已經達到5.16億,這其中有超2億的金融客戶。

平安集團不斷豐富應用場景,已經形成“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房產金融、城市服務”五大生態圈。這種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和深度生態圈建設為模式創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平安聯席首席執行官陳心穎不久前表示,平安所有的努力都是在為“未來用戶”佈局。

消費金融正是一種深入消費場景的金融服務,平安消金可以與平安旗下的場景深度耦合,從而創造出適合客戶使用的金融服務。疫情之中,人們已經意識到線上化趨勢將不可避免,基於數字場景的金融必將迎來大的發展機遇。

第三是資金優勢。有業內人士在朋友圈中評論稱,“開局50億,誕生即巨頭”。平安消金的註冊資本50億元人民幣,僅次於捷信消金的70億元,比馬上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的40億、39億都高出不少。

在目前消費金融的政策框架下,資產規模取決於資本金的多寡,充足的資本金是企業未來發展的堅實保證。

最新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中國平安以1635.97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上榜第29名,而平安消金又是第29家獲得牌照的消費金融公司,兩個“29”也許是巧合,也許巧合中有冥冥註定。

平安消金,能夠引發消費金融行業的“鯰魚效應”嗎?


四、平安消金能成為消金鯰魚嗎?


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尤其是活魚。市場上活魚的價格要比死魚高許多,所以漁民總是千方百計想辦法帶活沙丁魚回港。雖經種種努力,可大部分沙丁魚還是會在中途窒息而死。

後來,有人在裝沙丁魚的魚槽裡放進了一條以魚為主要食物的鯰魚。沙丁魚見了鯰魚四處躲避,這樣一來缺氧的問題得到解決,大多數活蹦亂跳地回到了漁港。這就是著名的“鯰魚效應”。

平安消費金融獲批背後:平安在下一盤大棋

“鯰魚效應”也被引入經濟領域,變成一種常用的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業活躍起來投入到市場中積極參與競爭,從而激活市場中的同行業企業。

2019年年底,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19)》顯示,截至2019年9月底,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資產規模達到4938億元,貸款餘額4604億元。

消費金融確實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但這離解決針對7 億多人消費金融供給缺乏的問題仍有很大距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發佈的報告預計,從行業整體發展空間來看,我國消費金融行業仍會有五年以上的高速成長期。

而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又加劇了發展消費金融的緊迫性,在需求型調控的大背景下,消費金融也扮演著經濟穩定器的作用。

在這個“消金大變局”的關鍵節點,國家金融發展實驗室也給出了未來創新的方向。第一,深挖有效的消費場景。第二,構建完善的風險控制系統。第三,充分利用金融科技。

在時代的大背景下,平安消金的機會在哪呢?

按照消金行業的通用的分類方法,消費金融公司商業模式可分為三類。一類是以線下渠道為主,如捷信消費金融、錦程消費金融等;一類主打 O2O 模式,如海爾消費金融、蘇寧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等;還有一類將自身定位為互聯網金融公司,如招聯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等。

除了平安消金之外,光大銀行、小米集團已獲批籌建消費金融公司,建設銀行在近期的業績發佈會上也確認將設立消費金融公司。也就是說,消費金融牌照未來可能進一步擴容。

平安消金定位於科技型消費金融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與互聯網金融公司更加貼近。但與此同時,平安集團在線下的佈局和子公司之間的協同也備受業內稱道,這意味著平安消金同樣具備O2O模式的潛在能力。

從這個角度看,平安消金——這條鯰魚將直接攪動消費金融這池春水。過去十年,格局已定;未來十年,鉅變將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