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说《论语》15“曾子曰:慎终…”对待父母丧葬真情最为重要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燕雀说《论语》15“曾子曰:慎终…”对待父母丧葬真情最为重要

此为燕雀所作新解论语系列的第十五篇文章,如对前面文章感兴趣,请点击我的头像。

照例先翻译原文,然后咱们再来进行一次“非常话题”。

曾子说:谨慎对待父母的丧礼,在下葬日子过去很久远了还恭敬的祭奠,老百姓都这么做就能重归于先王时期的淳厚德风。

这段话重点是“慎终追远”,内涵很深也很重大。

所以我们这一章先说“慎终”。

首先曾子其人无须多讲,就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我们在“燕雀说《论语》”第7篇介绍过他,称得上是一位淳朴厚道的君子。他说把一个“慎”字放在给父母送终这桩大事之前,主要指父母去世后人子要做到礼数周全,同时表现出

极大的悲恸。具体而言,孝子要在丧礼上披麻戴孝,逢亲友凭吊要回礼答谢,移灵入棺时要捧头摔盆。“摔盆”大概意思是孝子思念父母到了不思饮食的地步,哀痛之下连煮饭的瓦盆都摔碎了。民间理会不来那么些深意,后来演变成只为求个“碎(岁)碎(岁)平安”的谐音。孝子还要捧灵牌送棺出殡,边走边哭边呼喊“爸爸(妈妈),过坎了,过沟了,过桥了……”直至到达墓前埋葬完事……

这算完事了?您想错了,这连开头都不算。

此后三年之中,孝子要撘一个草棚子在父母的坟墓边,身穿不缝边的麻布衣(这叫“斩衰”,子为父、臣为君服丧之最高等级丧服,其下还有齐衰、大功、小功等);行走拄下端开口之破竹杖(这叫“苴杖”);吃素粥,睡草席(这叫“寝苫”),拿土块当枕头(这叫“枕块”)。居丧三年期间不能做官奉职

,不能临场考试,不能经管买卖生意等等,每天除了洒扫拜祭就剩一件事——

你觉得麻烦吗?

这只是丧葬礼仪的民间简化版,若要按照《礼记》或《仪礼》所载周代礼法来办丧事,其复杂程度超乎我们现代人的想象:孝子站和坐的方位,姿势,哭几次,在哪该哭,哭时的轻重缓急,跪拜几次在那进行,什么时候该洗手洗脸,灵堂里蜡烛摆几根,怎么摆放,米、谷、麻、缁、匹各种物品该怎么用……全部都有讲究,这绝对要专业人士才能掌握细节并规范施行。说起来,孔子及早期儒家门徒一项重要的对外业务就是为人置办丧礼。

在礼制的规定下,孝子及家属的一举一动不能有差错。这是一项极为严格和繁琐的考验。所以丧礼中的人必须牢牢记住这个“慎”,时刻检索行为是不是合乎礼仪。

但这个“慎”字不仅是谨慎,还包含发自内心的哀伤

(孔安国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这就要求孝子和亲属一边绷紧神经小心翼翼地执行礼仪;一边还要捶胸顿足忘我的哭泣,把哀伤全部表现出来。读者大大可能会问,太复杂太苛刻了,有人能做到吗?

有,就是曾子。

作为孔门中的大孝子,曾子在父亲丧礼上哀痛达到极点,曾七天七夜断绝饮食!(《礼记·檀弓》)。我一直怀疑这超乎人类极限的记录是曾子的幻觉,七天不吃饭还成吧,七天不喝水会死人的!要不然就是曾子饿晕的时候家人们悄悄喂了他米汤,再把他的嘴唇擦干,由此曾子醒来骄傲宣称“吾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口者七日…”(不能再想象下去了,再下去变喜剧了)好吧,就算曾子具有超人之能,可以巨细毕致执行礼仪的同时又哀痛至极水米不进。一般人如何做得到?做不到又不能背恶名,那就是只有作假了。

有一个令人感慨的现象不得不提。

翻开历史书看一看,很多时候我们都把道德的基准线订得那么高,高到强迫每个人要跟曾子等圣人、圣徒一样。结果呢?做不到的善就成了“伪善”。丧礼之上孝子贤孙假哭装样的情形还少么?到后来,假哭也嫌麻烦,样子却还要装,咋办?

请人代哭。燕雀记得读中学时住校的地方临近农村,晚上偶尔会听见村里办丧事请人哭灵。职业哭丧者的悠长呼号、絮絮叨叨实在令人头皮发麻。真不知道死者在现场如何忍耐得下去。

其实,极端的哀悼方式已经违背了中庸之道。孔子之所以对丧礼格外重视,其根本还是情感和道德本质上,强调表里如一的流露真情,不是为了哭而哭,为了面子摆出种种排场。

《礼记·檀弓》有一段记载。子路向孔子哀叹:“痛苦啊,穷啊!父母活着时没能尽孝,死的时候也没有钱置办丧礼。”孔子应道:“只要你有真诚孝敬之心,给父母吃豆子粥、喝清水,能让他们快快乐乐,这就是孝了;父母亡故了,穿的衣裳和盖的棺能遮住头脸和手足,使形体不露,没有椁等物也能快速安葬,你尽财力做到这些就算办好葬礼了。”多么的豁达宽容的心胸。

这说明孔子并不是将丧礼当做丝毫不能改动的宗教仪轨,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只要心怀真情则可权宜行事,并不算破坏礼制。每每读到孔子的语句,我都非常不解为何后世葬礼那样严苛、呆板、扭曲人性,

难道大家只重形式,却不体会“礼”所必须包含的真情么?

丧亲之痛应出于真情,反倒是道家人物“竹林七贤”中的阮籍表现更为充分。

阮籍平常侍奉母亲极好,而母亲去世时他正在下围棋。噩耗传来,他竟然若无其事的继续下棋。旁人都看不下去了,叫他赶快回去办理母亲的丧礼,阮籍却仍专心于棋盘搏杀。过了一会儿他忽然大喊一声,端起酒罐子狂喝,一直喝到吐血,痛哭直至昏迷。之后丧礼的规矩他一概不遵守,别人来吊唁没带酒肉他就白眼相向。待母亲下葬那天,他又美美吃了两个大肘子,喝了很多美酒。但来到坟地面对母亲遗体时,阮籍再一次感情迸发,悲恸欲绝,吃得东西都吐了出来,哭得气若游丝几乎死去。

我们平常人大概都会认为阮籍是个疯子,既然对母亲那么孝敬,那么怀念,怎么不按礼法办好丧事,反而处处任性胡为。其实这就是道家的“天真不易”理论,即庄子所说

“真者受于天,自然不可易”(庄子也不是省油的灯,老婆死了拍着盆子唱歌)。最本真的人性是上天赋予给人类的,对亲人的爱等各种真情自然会流露出来,不需要外在的礼法来强加规范。那阮籍开始下棋的时候全副身心情感都在棋盘上,对于“跟着真情走”(燕雀想起了跟着感觉走那首歌)的阮籍,母亲的死讯完全没有听进去。而片刻之间突生大悲,也是真实感情到位的结果。一个“真”字凸显道家主旨,我们后世常尊称道教修行者为“张真人”、“王真人”就源于此。

有意思的是,真正的儒家大德面对这种“只认真情不认礼”的行为时并没勃然大怒,激烈反对。

比如孔子有个叫原壤的发小,母亲死了坐在棺材盖上唱色情歌曲,显然此人也属于道家隐者一流(今后《论语》解析还要提到此人)孔子门徒都很愤怒,想把这不遵礼道的家伙狠狠揍一顿。而孔子呢,装作没看见,只是帮原壤办完丧礼而已。

前边提到的阮籍丧母,也有一位叫裴楷的儒家名士上门吊唁。对于阮籍的种种怪异举动,裴楷同样视而不见,甚至现场好像根本没有阮籍这个人,遵照礼数拜祭完死者就走了。

我们要明白这是儒者的“和而不同”

不发怒并不代表赞同对方做法。孔子及其他儒士都或委婉或直接地批评过道家所为,认为这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你自己确实真情流露跟着感觉走,但可曾想到过对老百姓的影响?乡间地头的人们没有达到那么高深的思想境界,甚至字都不认得几个,如大家都学阮籍等人随着性子来不讲礼数规矩,整个社会不就乱套了么。

平心而论,儒家、道家各有各的道理,咱们犯不着选边站打嘴仗,而应当领悟双方对“真情”为礼法本质的思辨与共识。曾子所言“慎终”固然要紧,但“慎”绝不能脱离真情。就父母丧礼而言,排场好不好看,街坊如何评议,乃至礼法是否周全,这些只尽力而为,不违背天理和自己良心就行了。

那么,领会了这个“真”字,我们可以谈一谈“追远”这件极为重大的事情了。

燕雀说《论语》14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理解关系学基本定律

燕雀说《论语》13“子夏曰:贤贤易色…”——儒家真的不好女色?

教育,不应当偏重谋生技艺—燕雀看《论语》12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作者简介

燕雀(本名李戟),为蜀地职业写手,理工科出身,研习《易经》多年。2005年在台湾上砚出版社出版首部长篇小说《虚唐幻道》,又在《今古传奇》发表连载小说《地狱骑士》等多部小说,网络留有180万字长篇小说《玄门》。幸得深读四书五经及诸子百家,对《易经》奥义尤感醉心,经十年磨砺自感有成,遂立志弘扬《易经》之正宗,昌大中华之文采,得东篱悠闲情怀,不复为五斗米摧眉折腰矣。有言曰:究卦象之根本,传君平之遗学,更百篇之奇文,待每日之知音。

版权声明

此文为“象帝”头条号拥有者——燕雀(李戟)原创文章,独家首发在今日头条平台“象帝”头条号,其他任何平台转载、引用,须经作者本人授权同意,否则视为侵犯知识产权之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