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中國女排演自己,陳可辛:她們沒在演戲,感情都是真的

“到日本住進賓館,彩電、冰箱、空調我都沒見過……晚上睡不著,看著外面的高樓大廈,我哭了。中國太落後了,我們怎麼辦?我們國家太需要這個獎牌,我們要證明給所有人看:中國人行的!”

1981年大年三十,平時像“閻王爺”一樣苛刻的女排教練袁偉民,突然把女排姑娘們的父母請到隊裡來,給孩子們包餃子過年。

《奪冠》中國女排演自己,陳可辛:她們沒在演戲,感情都是真的

一頓無比幸福的年夜飯過後,郎平、孫晉芳、陳招娣等女孩子,圍坐在袁偉民身邊,他如是講起了自己的“心結”。

改革開放剛剛過去3年,中國的大門第一次向世界打開,中國人希望世界看到自己。

袁偉民希望,女排是其中一種方式。

姑娘們聽懂了、被打動了,次日的世界盃,她們戰勝了“強國”、“打不死”的日本隊。

《奪冠》中國女排演自己,陳可辛:她們沒在演戲,感情都是真的

《奪冠》中國女排演自己,陳可辛:她們沒在演戲,感情都是真的

無數圍坐在14寸黑白電視機前的中國人歡呼雀躍!他們為女排的勝利點燃火把、上街遊行,高喊“團結起來、振興中華”!

《奪冠》中國女排演自己,陳可辛:她們沒在演戲,感情都是真的

80年代記憶,女排訓練實打實催淚

不得不說,吳剛飾演的袁偉民在電影裡,太招人恨了!

他面無表情地把球一次次砸在姑娘們的身上,哪怕她們的手掉了幾層皮、膝蓋出血了、胳膊腫了……

甚至打贏了日本後,他認為隊員配合不夠好,罰過主攻防30個球才允許吃飯。

《奪冠》中國女排演自己,陳可辛:她們沒在演戲,感情都是真的

看著這些20歲左右的姑娘們,一邊打球一邊噼裡啪啦掉眼淚……眼睛不由溼了。

這原來才是真實的訓練場!在美人的字典裡,這個級別有點像虐待。

孫晉芳曾回憶當時說:

“當時訓練真苦啊,郴州訓練基地的地板是竹子,經常刺的流血……”

可是,如果不是這種“要球不要命”的精神,80年代的中國女排,也不可能橫空出世!

當年的女排五連冠激勵、鼓舞了一代人,因為它讓人們認識到:中國是能夠戰勝強國的!

正因如此,每次女排比賽都會出現萬人空巷、全民動員的局面。

“80年代的女排記憶”是電影《奪冠》的催淚部分,“常人無法承受的苦”“年輕、純粹的上進心”,讓觀眾感受到了:對當時積貧積弱的中國來說,女排精神是振奮民族精神的奇兵。

《奪冠》中國女排演自己,陳可辛:她們沒在演戲,感情都是真的

陳忠和初見郎平

郎平女兒白浪飾演的郎平,和彭昱暢飾演的青年陳忠和的對戲,是美人最喜愛的部分。

白浪飾演的郎平,有野心、冷靜、堅定而聰明。


《奪冠》中國女排演自己,陳可辛:她們沒在演戲,感情都是真的

《奪冠》中國女排演自己,陳可辛:她們沒在演戲,感情都是真的

陳忠和初次遇見她時,她還是那個沒有機會上場的替補。

袁偉民告訴她:你深蹲能扛起100公斤,再上場!

郎平向陳忠和訴苦:

我18歲就進國家隊,別人都覺得我很順,但我進了國家隊連球都摸不到!以前在地方隊,我覺得自己是最能吃苦的,可這裡每個人都能吃苦,我真的沒有路了。

陳忠歲數和郎平差不多,他於是安慰她:

盡力了就好,實在上不了場還有別的路。

但郎平從來沒想過退路,她指著門上掛著的國旗:看到那面國旗了嗎?它的高度是3.3米,那是美國女排海曼的摸高,我總有一天會超過她

《奪冠》中國女排演自己,陳可辛:她們沒在演戲,感情都是真的

為了給女排最好的訓練,袁偉民安排中國當時最好的男排“江蘇男排”與她們對戰。

可以說這一段十分養眼了,男排小夥子和女排姑娘的青春荷爾蒙真實可觸,江蘇男排從不屑打到服氣。陳忠和站在江蘇男排那邊對郎平挑戰:

“今天你要是能贏過我,我陪你打一輩子!”

《奪冠》中國女排演自己,陳可辛:她們沒在演戲,感情都是真的

結局我們知道了,郎平的暴扣讓陳忠和輸了,他自此也和郎平成了一輩子的戰友。

郎平的精神,是一個時期女排精神的代表。

那個時候的女排精神,是贏!一定要贏!


郎平為何去美國做女排主教練

估計很多人想在影片裡找到這個答案。

中國女排90年代開始失利:1988年在漢城奧運會獲得銅牌,1990年第十一屆世界女排錦標賽輸於古巴和蘇聯、2008年奧運會只拿了銅牌……

這期間有一段時間,也就是2005-2008年,郎平正好在美執教,她指導下美國女排擊敗了中國女排,被中國人稱作“賣國賊”。

《奪冠》中,鞏俐就是這個時候上場的。

《奪冠》中國女排演自己,陳可辛:她們沒在演戲,感情都是真的

對中國女排的深厚感情讓她希望中國贏,但職業精神讓她不得不竭盡全力帶美國隊員。

在被國人在球場上罵“賣國賊”時,鞏俐飾演的郎平一滴眼淚也沒掉。在給女兒打電話時,她卻哭了。她難過的不是被罵,而是中國隊輸了。

《奪冠》中國女排演自己,陳可辛:她們沒在演戲,感情都是真的

來美國任教是有原因的。

當時12歲女兒白浪就生活在美國,郎平希望能陪伴女兒一起一起度過叛逆期。

而且,退役後她落下的病根太多,40多歲卻有著60歲的身體、80歲的骨頭,必須到美國治療,同時她不得不去掙治療費。

當隊員陳招娣(劉敏濤飾中年)因癌症去世,在病床上向她說出希望她回國的遺願。

2009年,郎平放下美國的一切,重回國家隊執教,帶領女排再次奪冠 。

《奪冠》中國女排演自己,陳可辛:她們沒在演戲,感情都是真的

女排精神的昇華

郎平再回國,已經不是原來的郎平了。

有國際視野和更大格局的她,開始為中國女排全面大洗牌。

“不好意思,今天我來到這,不只是聽你們說,我也要說!中國女排必須改革。”

咣!郎平打開了巨大的投影屏幕,開始講她的女排計劃。

在她的計劃裡,更尊重人性。

“排球是我們的工作,不是生命。”

“我希望我的隊員不是一個優秀隊員,還是一個優秀的人。”

也更懂得運用科技、強大的國力、當代年輕人的自由個性去打造一個全新的中國女排。

里約奧運會那場戲非常棒,在此之前,中國女排曾被巴西打到18:1,連敗18場,中國女排的心理壓力山大。

但在出發前,郎平的眼前出現了30年前,在打日本世界盃決賽前一天,年輕的陳招娣說的那句話:明天,要麼我們輕裝上陣,要麼一敗塗地。

她走到90後的女排姑娘們面前:

“是我錯了,是我一直都放不下。”

《奪冠》中國女排演自己,陳可辛:她們沒在演戲,感情都是真的

“以前,外國記者問我:你們中國人為什麼那麼在乎一場排球的輸贏?我說,因為我們內心還不夠強大。如果我們足夠強大,我們不會把贏當作是體育的目標。”

“我有責任帶著你們體驗真正的體育精神,過去的包袱由我們來背,你們打出你們自己的排球,我和你們站在一起!”

第二天的賽事,在巴西本地人的強勢助威中,在“這不是乒乓”的叫囂中,中國女排再次奪冠!

這一次的中國女排的勝利背後,不只是情緒和技術。

《奪冠》中國女排演自己,陳可辛:她們沒在演戲,感情都是真的

  • 在開場時,郎平先後替換20個隊員,讓巴西隊看不出“套路”,這是經驗。
  • 在打到中場1分之差時,郎平冷靜地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出對方主攻13球員的路線,示意惠若琪發球即破掉13號的優勢,這是視野。
  • 在最後的勝利階段,她信任朱婷丁霞袁心玥的心流默契,用90後自由、創新的個性特徵,完成了一次創新的暴扣,這是格局。
《奪冠》中國女排演自己,陳可辛:她們沒在演戲,感情都是真的

如郎平對“想成為她”的朱婷說過的:

你從來就不是我,也不必成為我,你就是你自己,你是中國最好的女排球員。

《奪冠》中國女排演自己,陳可辛:她們沒在演戲,感情都是真的

女排精神,在這裡,從那個狹隘的“贏”,變成“我不一定贏,但我會努力走向贏。”

從無傘可打到有傘可打。女排的勝利,不只為國家的體面、國人的吶感,也為每個女排隊員的自我昇華和人生幸福。

《奪冠》中國女排演自己,陳可辛:她們沒在演戲,感情都是真的


女排之於中國,絕不僅僅是運動那麼簡單。女排精神是中國夢,女排再次崛起背後國力強大。

“國家越強大,人民越自由”,這部影片有家國情懷,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中國女排和中國……

也有激情,三場比賽和女排隊員的故事讓人熱淚盈眶,看《灌籃高手》也不過如此了。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他創新的“半真人傳記”形式,郎平女兒演郎平、中國女排演自己,代入感槓槓地!

《奪冠》中國女排演自己,陳可辛:她們沒在演戲,感情都是真的

編劇張翼說:

我們創造了一個場,在這個場裡,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重現,根本不用演。

當我們把“演員們”拉到當年的練球場,放起軍港之夜時,所有人都哭了,我也哭了。

《奪冠》中國女排演自己,陳可辛:她們沒在演戲,感情都是真的

導演陳可辛說:我們不是模仿秀,她們都不是在演戲,她們的感情都是真的!

《奪冠》中國女排演自己,陳可辛:她們沒在演戲,感情都是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