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陽十里堡名字的由來:原來是明清時期投遞緊急公文的驛站

十里堡(讀音:pù,同“鋪”)社區隸屬於於北京市朝陽區八里莊街道。位於東四環慈雲寺橋東,東至京包鐵路線,南至朝陽路,西至十里堡路東側,北至二道溝河。

初次到這裡的朋友,要是個熟人告訴,往往說成“十里堡(bǎo)”。那麼今天咱們就來聊聊,為什麼讀“pù”,而不讀“bǎo”吧?

北京朝陽十里堡名字的由來:原來是明清時期投遞緊急公文的驛站

北京地鐵6號線十里堡站

堡字的解釋和發音

”是一個多音多義字,也是常見的地名用字,但是作為地名裡的通名時,其讀音常令人感到困惑,如果不瞭解當地的文化,確實很難讀準。《辭海》對“堡”有三條解釋

1.讀bǎo,本義指土築的小城,泛指軍事上的防禦建築,如:“碉堡”、“城堡”、“橋頭堡”等。其中“保”不僅是表音,還兼表保衛的意義。

2.讀bǔ,是指圍有土牆的集鎮(《新華字典》的解釋是“有城牆的村鎮”),常見於北方地區的一些地名,如:如“吳堡縣”,“柴溝堡”等;為了區別於防禦工事建築,所以讀音也略有變化。

3. 讀pù,通“鋪”,本為驛站,今多用於古驛道邊上的地名。古代設置驛站的地方後來多發展成為村鎮。其實,根據音韻學的解釋,“bu”和“pu”在古音中原本相同,只是後來濁音清化後才有了異讀。

再談十里“鋪”的發音

對於鋪來說,是和元、明、清時期的驛站相輔而行,用以傳遞緊急文書的機構,名“急遞鋪”。每10裡,15裡或25裡設一鋪,每鋪設有鋪丁。鋪丁晝夜行400裡(原文這樣寫的,我也是實在感嘆專業郵差的腳力呀!),徒步奔馳,輾轉傳遞軍政機要文書。

北京朝陽十里堡名字的由來:原來是明清時期投遞緊急公文的驛站

清末郵差的照片,看著還是挺麻利的!

清末置郵局後始廢,後多沿用於集鎮和地名,因和驛站相輔而行,故以“鋪”命名的村落,多沿古驛站而成線。

北京朝陽十里堡名字的由來:原來是明清時期投遞緊急公文的驛站

清末時期,琉璃廠郵局照片

明萬曆年間,在通縣內設有州前鋪,招裡店鋪(召裡)、高麗莊鋪(大高力莊)、合河驛(和合站)、郭家鋪(郭莊)、漷縣鋪(漷縣)、黃廠鋪、德仁務鋪(德仁務)、三垡鋪(三垡,《垡頭的由來》這篇的史料裡提到了它)、兩家店鋪(兩家店)等,到清代還有王各莊鋪(焦王莊)、草寺鋪(草寺)等。當然,北京周邊各方向都有急遞鋪,就不在贅述了。

北京朝陽十里堡名字的由來:原來是明清時期投遞緊急公文的驛站

《康熙通州志》對倉驛郵鋪的記載

公元1729年,為方便通州到京師運糧及行走之需要,雍正皇帝下令開始修築朝陽門外石路(基本就是現在朝陽路的方位)。後來路兩側的荒郊開始逐漸形成八里莊、大黃莊等一些散落的村莊,其中一村落距朝陽門十里,故名“十里鋪”。從《康熙通州志》和《民國通縣誌要》的記載,該地名一直是用的“鋪”字。估計是解放後才改的“十里堡”,可能是感覺更加高大上吧。

北京朝陽十里堡名字的由來:原來是明清時期投遞緊急公文的驛站

《民國通縣誌要》中還是記載的十里鋪

幾個常見的帶堡字地名可別唸錯啦

帶“堡”字的地名實在是複雜,咱們記住幾個常見的吧:

貴州貴陽龍洞堡(bǎo)機場

北京朝陽十里堡名字的由來:原來是明清時期投遞緊急公文的驛站

貴州省貴陽市龍洞堡機場

新疆烏魯木齊地窩堡(pù)機場

北京朝陽十里堡名字的由來:原來是明清時期投遞緊急公文的驛站

新疆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

革命聖地瓦窯堡(bǔ)

北京朝陽十里堡名字的由來:原來是明清時期投遞緊急公文的驛站

陝西延安瓦窯堡革命舊址

希望大家在知道了北京十里堡的由來以及“堡”字的解釋,能在和朋友們聊天時,多炫耀一下地名知識喲。


參考文獻


《“堡”做地名怎麼讀》 錢偉

《康熙通州志》

《民國通縣誌要》

《北京通縣地名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