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牽起失聯31年的親情

龍景君 本報記者 劉佳惠子

今年3月8日,遠在安徽黃山的黃建斌再一次寄出一封掛號信,收信人為“江西南昌市江大南路3號(產品檢測院)蔡紅珍女士”。

南昌市青山湖區郵政分公司投遞員熊軍輝在投遞時,發現地址與單位不符,且該地址查無此人。他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封投不出去的信,於是撥通了掛號信上寄件人的聯繫電話,告知情況。

“您好,請問是黃建斌嗎?您寫的這個地址找不到收件人,有什麼別的資料可以給我嗎?我再找找。”熊軍輝說道。電話那頭是位老人,他語氣激動地說道:“好好,我和你說……麻煩你一定要幫我找到,一定要幫我投遞到,謝謝。”

原來,這是一封尋親信。1989年4月6日,黃建斌最後一次和姐姐蔡紅珍聯繫後,彼此就失去了音信,這一斷就是31年。這些年,姐弟倆一直堅持尋找彼此,但是老人不熟悉網絡,沒有智能手機,只能通過書信的渠道來尋找對方。

熊軍輝在瞭解這個情況後,便下定決心,要幫助老人找到親人。他把當日郵件投遞完,吃過晚飯後,便開始了“尋人之路”。地址上的江大南路3號找不到人,他就去產品檢測院宿舍樓(江大南路9號)問,保安師傅不清楚,就請其幫忙聯繫單位領導,查檔案,看看能否從退休人員裡找到。但是因為疫情原因,該單位未全面復工,這無形中又給找人增加了難度。

一晃5天過去了。按規定,核實了地址信息錯誤的情況,可以退回信件,但熊軍輝還是不甘心。他每天利用休息時間來到江大南路3號和產品檢測院宿舍樓,向周邊的老人打聽,看看會不會有新的收穫。

3月16日,熊軍輝像往常一樣又來到院內,沒想到,這一次傳來了好消息。他碰上了蔡紅珍原單位的同事,拿到了一個電話號碼。

只知道姓名、電話,信息這麼少,不能確定是同一個人怎麼辦?熊軍輝決定先試試。“我主要是怕老人家失望,我就先當個聯絡人,再當個‘報喜鳥’。”熊軍輝笑著說,“運氣還不錯,真找對了。”

在電話中與黃建斌提供的信息進行核對之後,熊軍輝立馬將這封信送到了收件人手中。不久,70多歲的黃建斌就接到了姐姐的電話,兩位老人都非常激動,並約定今年6月份相聚。

熊軍輝做的這一切,都是靜悄悄的。直到4月,公司收到黃建斌的感謝信,大家才知曉這件事。他憨憨地說:“我知道我投遞的不只是一封信,更是一份希望。我必須把這件事做圓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