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回鄉見聞

今年的十一,既是國慶又是中秋。農村正是割豆子和玉米的時候。

回家時走的鄉間路上,基本上鋪滿了割下來的豆秸,還有一些玉米粒,攤在路邊晾曬。

村子在北方,桂花正開,滿院子的清香。

十一假期回鄉見聞

這個季節和時間的農村,一如既往的比較冷清。

青壯年或者有勞動力的,基本上還都在外打工,不到過年時候,一般都不會回來的。

種地是掙不到什麼錢的,他們給我簡單算了下,如果種豆子,一畝地收穫三四百斤算是好收成(之前兩年有過顆粒無收到情況),賣不到1000塊錢,再刨除種子、花肥、農藥、澆水、收割等各種費用,其實所剩無幾了。

所以,能夠出去的人都出去打工或者做生意了,村子裡邊還是非常安靜的。

我喜歡睡懶覺,但是在家裡,每天早上都會聽著鳥叫聲醒來。

十一假期回鄉見聞

關於養老。

農村人的養老保險,近些年來,終於開始有了。

總體上是,自己交一部分,財政補貼一部分,交的越多,補貼的越多。所以每月能夠拿到多少養老金,與當地的財政狀況關係很大。

60歲以後就可以按月領取了。我瞭解到,之前基本養老金是60元/月,這兩年剛調整為110元/月,隨著年齡增長,也還會稍微增加幾元錢。

出於常年積累的不信任,村裡邊基本上都選擇了交最低檔的養老保險。儘管我聊天時也跟他們簡單解釋了交的多以後能發的更多的情況,但多數只是笑笑,還是有自己的理解和堅持。

當然,他們還是很高興的,用家裡人話說,這是國家給發工資了,一輩子都沒想到過這樣的好事情。

對於一些沒有勞動能力,而子女不怎麼管的老人來說,真是大好事。在這個方面,黨和政府“積了大德”了。

關於房子。

一踏上回鄉的路,就聽見廣播反覆在說兩個事情,一個是秸稈禁燒,違者拘留和罰款2000元,另一個就是嚴禁佔用耕地建房子。

秸稈禁燒,有其理由,說是汙染環境。不過要改變農民千年來的習慣,屬實不易,而且不讓燒,那些秸稈在地裡真是太不好處理了。

後來政府似乎專門撥了一些資金,由村裡負責安排機器處理,機器所有者基本都是村裡的人。

但另一個問題隨之出現,機器在處理地裡的秸稈時都留了一些尾巴。所以,每家都只好再花一筆錢,請機器擁有者再處理一次,不然沒有辦法接著種地了。

農村的宅基地管得越來越嚴,加之想在城裡安家的意願和比較的風氣,很多人在縣城或者市裡買了房子。但目前來看,他們這一輩,農村的房子才是真正的家。父母都在家裡,過年過節都會在家裡過。這一輩人是這麼想,下一輩人應該就不一定了,對於自己身份定位差異很大。

另外,對於農村“一戶一宅”的要求,網上也有調侃,說城裡是不是也要實行“一戶一宅”。

當然,農民曆來沒有多少話語權,不過是玩笑話罷了。

十一假期回鄉見聞

關於價值觀的變化,或者簡單說,對成功的認識。

之前很多人還是很關心國家大事,聊得也多是政治人物,現在則很少了。

子女能夠在體制內,特別是政府部門有一份工作,仍然是農民心中最大的成功,如果再有個一官半職,能夠幫到誰,那就感到臉上更有光了。

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這裡說句套話),很多人的子女沒有上大學,但是出去做生意或者打工,也掙到了錢,有的還“發了財”,這也是越來越被認可的成功了。

在外邊做生意,買了房、買了車,如果離家不是特別遠,基本上過年都會開車回家。

現在互相之間聊起來,也都會圍著誰家的大兒子在哪個地方做生意,每年能掙多少錢,或者誰家的小孩運氣好,這幾年發財了,自己的小孩很孝順,每年都給自己多少錢,等等。

互相之間自然是有羨慕,也有嫉妒,而我聽著,只是高興。

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子女在外拼搏,而不能在家多陪伴父母長輩,恐怕是這個時代中的共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