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易学及中医的“科学性”

(在某国培班上的国学讲座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语文教育界的同仁们:

上午好!

今天,有幸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学习、研究《易经》、易学的一些心得和体会,非常高兴!谢谢!

《易经》,本来是中国古人用来卜筮、占断吉凶祸福的著作,《易经》,在古代其实不止一种,但现在流传下来的,就只有《周易》,相传《周易》是伏羲画卦,文王做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集体创作而成。我们现在所说的《易经》,其实就是《周易》。

《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对中国几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它,是——先秦经典、诸子百家学说、两汉经学、 魏晋玄学、 隋唐道学、 宋明理学、 明清实学及先秦诗赋、 汉赋、 六朝骈文、 唐宋诗词、 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暨“国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周易》在当代,有人赞誉它,称其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盛赞它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是“大道之源”,是华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对于《易经》的研究,自古以来,分为义理派和象数派两大类。所谓“义理派”,“义”是意义,“理”是道理。“义理派”重在通过对《周易》内容的研读,生发出各种对宇宙、自然、人类社会种种存在、现象、规律的哲学、伦理推测和总结,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义理派重哲学思考,重在寻求形而上的“大道”。

“象数派”,则不仅仅只是通过对《周易》内容的研读来探寻所谓纯粹哲学意义上的“大道”。象数派,还通过对《周易》内容的研读和衍生,发展出种种卜筮、占断天地万物万象、人事吉凶祸福等等的术数学说体系,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象数派,主攻算命,看风水等等。

30多年前,我上大学的时候,正是中国大地兴起一股《易经》热的时候,不过,那时候的《易经》热,主要是属于“象数派”的易经热。

1990年的时候,有一位名叫邵伟华的民间《易经》研究者,出版了一本著作,叫《周易与预测学》,这本书一出版,就风靡了整个大江南北,这本书的影响力,甚至辐射到了国外!

邵伟华研究《易经》,就是属于象数派的一种研究。邵伟华在当时,被许多读过他这部作品的人,奉为一代奇人!他的书中,有许多令人难以置信但却又言之凿凿的实例,让许许多多读者不禁感叹:中国的《易经》,何其的神妙和神奇!

当然,邵伟华本人象数的研究,也是备受争议的。支持他者——上至中央领导、大学教授、著名学者,海外名人,都有力挺他的;怀疑、反对、批评、谩骂他的,也在在皆有,有指责他搞封建迷信的,有骂他骗人钱财的,也有贬低他的易学学术水平的,他也数次被派出所喊去“背书”。

但是,尽管对《周易》的预测功用有争议,有怀疑,有打击,30多年来,民间对《易经》的象数派学术体系的研习、挖掘、继承和发展,还是顽强地扎根、生长起来。

那时正在读大学的我,好奇心驱使下,也不免受到了这股《易经》热的影响。当然,毫无疑问的,我最初接触《易经》,确切就是冲着传说中的《易经》的神奇奥妙的算命功能去的。不过,也许是读书人天性的喜欢质疑和自我感觉良好,觉得与其让别人或者是那些走街窜巷的“江湖术士”对自己的命运“说三道四”,不如自己来把这一套吃透,自己亲自去体验和印证《易经》易学是否能真能勾勒人的命运轨迹,是否真的如传说中的那般“神奇”和不可思议!

业余时间学习、研究《易经》易学并加以运用,连我自己都没想到,这一跟《易经》易学结缘,就快30年了,这30年左右的时间,在学、在用,欲罢不能,但不可避免的是,心中总有一种挣扎:这《易经》,这易学,它,究竟“科学”不?

因为从小到大,一直到现在,到快要老去,科学的氛围、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意识以及科学的成果,总体说来,就是一种科学的环境,是始终包围着我的,当然,这样的科学环境,肯定也是几乎始终包围着每一个中国人的。

于是,这个学习、研究、运用《易经》象数内容的最大心理压力和困惑,20多年的时间里,曾经几乎每一天,都曾沉沉地压在我的心间。一方面,是自己运用《易经》象数的无数事实,告诉我《易经》的象数理论内容和预测功用,肯定是具有“真理”的成分的,但另一方面,却是这些“真理”的成分,它们,就是没法儿——用“科学”来加以解说的嘛!

就这样,20多年来的内心撕咬,几乎每天纠缠着我,困惑着我,甚至惶恐着我, 不过,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也一直支撑着我,鼓励着我,学下去,用下去,这个信念,就是——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于是,继续学、用,慢慢地,有一天,我悟了!

让我们,先来看看科学的定义吧!

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就叫做“科学”。

由科学的定义,可见“科学”本质上是人类的认识产物。而既然是人类认识的产物,那么,“科学”就不会有什么神秘性,也不是那么高高在上! “科学”不“高大上”,“科学”的父母——人,才“高大上”!

科学,有局限,科学,也有一种不足之处。

科学的局限与不足之处,从科学的定义,就能发现之。

瞎子摸象,是比喻对事物一知半解,不做全局的判断。科学,是分科的知识体系,“分科”这一科学的特征,其实,就导致了“科学”中瞎子摸象的情况会不可避免地产生。

我们都知道,现代“科学”最初诞生于西方。西方思维,重在分析。西方人在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的时候,喜欢将研究对象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因此,诸如“物理”就只研究所谓的物理现象,“化学”就只研究所谓的化学现象……(等等等等),如果用物理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去解释化学现象,或者反过来,用化学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去解释物理现象,就会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情况。

丰富、庞大的科学体系,将自然、社会、思维等“割裂”成“一块一块”的,这样的分,这样的析,的确对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思维作出了伟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科学”,也无可置疑地推动了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进步和发展。因为“科学”,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于人类而言,确确实实是功不可没!但是,“科学”,却因此就在某些人的心目中,变得高高在上,变得神圣不可侵犯起来!

英国剧作家萧伯纳曾说过:“科学,总是从正确走向错误。”“科学”之所以“总是从正确走向错误”,其本质原因,我以为,就在于“科学”的割裂性。稍有科学常识的人也都知道,“科学”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不断修正的历史——宇宙浩渺无垠;社会纷繁复杂,并在不断地变化进步;人类对思维的研究现在也只是揭开了冰山一角。某些科学理论,总是过上“一段时间”,就会被宣布为“过时了”、“out”了。

当然,“科学”发展的这种“过时”和“out”,并不是指旧有的科学成就被完全地否定了,而是人们会发现,以往的科学成就只是适合于局部、局域的情况,在人们过往发现的“科学”真理前面,还有更为浩瀚广阔的领域,需要人们前去涉足,前去认识,前去征服。

但是,“从正确走向错误”,这样的过程,对“科学”而言,却也是永远没有尽头的!

也许也是认识到了“科学”的这种不足,因此,西方的一些科学家也试图寻找出一种“唯一性”的理论,来克服“科学”的这种“缺陷”。像近代出现的物理化学——以物理的原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研究化学体系的性质和行为,发现并建立化学体系中特殊规律的学科,就我本人的理解,就是“科学”认识到了“分科”这种致命缺陷后的一种“挣扎”。但——“科学”要从“分科”走向“合科”,甚至“唯一”,应该还是处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无比艰难的境地的。

然而,在世界东方,在几千年前,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其实就有了这样的努力和实践,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西方思维,是长于分析的,而东方思维特别是中国人的思维,则长于综合。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大一统”思想,“易学”,“中医”等,其实就都是这种综合思维的产物。

中医,在认识和方法论上,与“易”有共同之处,二者之源都是自然界的一切。中医的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所以有“医易同源”的说法。中医和易经的哲学理论是共同发展的,二者在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中医,也是中国古人“天人合一”思想,“大一统”思想下的实践和认识成果。

中国古人将自然、社会、思维看成一个整体,认为宇宙中万事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就拿中医来说,头痛了可以医头,也可以医脚、医手、医耳、甚至医肚脐眼儿什么的,因为,中医认为,头,也和脚、手、耳、肚脐眼儿是有关联的!西医呢,就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现在,一些专家――偏偏又不是精通中医的“专家”――偏要用西医的理论来论证中医的不“科学”!“科学”吗?当然不“科学”!――须知,两种学术体系诞生的前提根本就不一样嘛!

话过激了一点,但还是要再说一些——瞎子听明眼人讲述的大象,肯定是不停地说:“no”、“no”,你说的大象,不是柱子型、不是蒲扇型、不是长索型、弯月型、小辫型……,你这说的是大象吗?你,还敢称这是大象!

只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将自然宇宙、人类社会及思维看成统一整体,是不是原始、愚昧、落后时代的中国古人偶尔而错误地产生的思维谬误呢?古人们,距今几百年,几千年了啊!他们见过飞机吗?知道地球是圆的吗?晓得什么是计算机,什么是互联网,什么是航天科技吗?

古人,不就是原始社会、落后社会的原住民吗?

是的,古人是某种意义上的落后的原住民,但这些原住民的智商,就一定比现代人、比西方人低吗?古人的认识,固然大多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天才的火花,智慧的灯塔,就不能偶尔一次闪现、照耀在古人的世界中吗?

谁敢断言:这宇宙自然,这宇宙自然中生存着的渺小卑微而又自我感觉无比伟大的人类及其社会,及从属于人类的思维意识等,它们,就不是一个有机相关的统一整体呢?《周易》及其衍生出的众多的易学预测与运用知识体系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思维,大一统思想,难道就一定要等到诸如爱因斯坦等“科学发源之地”的西方大人物们想到了“统一场”、“量子纠缠”之类的,才允许中国人拥有这样的思想,才允许中国人去思考,去探索,去研究,去创新吗?

没这个道理啊!

说到“量子纠缠”,不由使人联想到如今正火爆的潘建伟院士和他的同事们在量子信息科研领域获得的伟大突破, 2017年6月15日,中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迎来了第一项重大成果,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打破了此前国际上保持多年的“百公里级”纪录。

量子纠缠,是1935年由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提出的物理学概念,是关于量子力学理论最著名的预测。它描述了两个粒子互相纠缠,即使相距遥远距离,一个粒子的行为将会影响另一个的状态。通俗点儿来说,就是指不论两个粒子之间距离多远,不受空间的影响,也不需要任何的连接,它们都能“心心相印”,一个粒子置千万里外的另一个粒子总是与它同步运动。

量子纠缠理论率先由西方科学家提出,也是首先由西方科学家证实其正确性的。

1997年,奥地利塞林格小组在室内首次完成了量子态隐形传输的原理性实验验证。

2004年,奥地利该小组利用多瑙河底的光纤信道,成功地将量子“超时空穿越”距离提高到了600米。

到了200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潘建伟、彭承志等研究人员的小组在合肥创造了13公里的自由空间双向量子纠缠“拆分”、发送,同时验证了在外层空间与地球之间分发纠缠光子的可行性。

2007年开始,中国科大——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小组在北京架设了长达16公里的自由空间量子信道,并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最终在2009年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远距离的量子态隐形传输。

2015年10月25日,荷兰科学家也证实了量子纠缠,距离为1.3公里。

中国“墨子号”量子卫星首次实现上千公里量子纠缠的消息,相较于此前西方144公里的最高量子传输距离纪录,自然让国人感到无比的兴奋和自豪。

无视空间、无视距离,物质之间竟能相互同步,有人认为,这是多么奇怪的物理属性,但就是这种所谓的“奇怪”的物质物理属性,早在中国人老祖宗的“天人合一”思维——暨整体思维、大一统思维中,它,早就体现出来了啊!

不仅应该为潘建伟院士们喝彩,也应该为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喝彩啊!

拥有数千年历史、数千年来经过无数中国古人——也绝对不是低智商之人——的思索、探求、创造的《周易》及其延伸内容,肯定有糟粕,但要说中国这些“古代的类似‘统一场’、‘纠缠论’的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都是愚昧者、低能儿、疯子甚或无可救药者,他们的实践和认识成果,全都是垃圾、迷信,这种说法,它——不“科学”啊!

不过,在喝彩的同时,今日之中国人,还要在西方的“科学”工作者或者“科学”大师们于某一领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后,才能敢于紧追其后,以至于在“无限山寨”的洪荒之力爆发后,将其发扬光大,才能找到一些“科学”智商的自信和自豪吗?

美国科学家通过实验,证实“针刺所谓穴位,如果位置正确,被扎的地方就会释放出较平常浓度更高的氧化氮,氧化氮从而促使血液流动,让人体产生 ‘凉热’的生理感觉”,今日之中国人,是自豪呢?还是继续“喷”我们的中医,“喷”我们的老祖宗呢?

2017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获奖西方科学家研究证实:人的作息规律和太阳周期同步,而中医源自“天人合一”思想,发明的“子午流注”理论其实早就对此作出了概括和解释,那么,今日之中国人,兴奋吗?自豪吗?还是仍旧继续“喷”中医,“喷”老祖宗呢?或者,稍有惭愧之心,说说“天人合一”、“子午流注”只不过是一种原始哲学思想,只是与新科技成就偶有暗合之类的“科学结论”呢?

跪久了,细思——极恐!

其实,当今中国人在“科学”智商上的自我怀疑、自感卑微、自我否定、乃至主动献媚、甚至无耻跪舔,虽有历史原因,但只要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就大可休矣!

诞生于西方并蓬勃发展于当今世界的“科学”,有分析,当然也有综合,只是这种综合是在“分割”之后的综合;我们中国人的祖先的“统一整体”思想有综合,也有分析,不过这种分析是在综合前提下的分析。中国古人完全具备“科学”智商,其不弱于任何世界先进民族,只是因为历史上“分科认识”的实践和发展被极其严重地打压,斥为“奇技淫巧”、“洪水猛兽”的恶劣环境,才导致了中国古人的“科学”智商,偏重向了“整体思维”的实践和发展轨道罢了!

可即使就是这样,我们中国的许多科技先辈们,在“科学”意义上的认识和成果,虽然少,但辉煌成就,也是举世瞩目,曾有大功于世界的,这是任何人也无法否认,更无法抹灭的。

至于“中医”,就更是中国人的祖先们在“整体思维”实践和发展下结出的璀璨的认识之宝了!

动辄用是否“科学”的名义来裁判综合思维下产生的 “易学”、“中医”等等,不仅逻辑不明,见识不远、不广,更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霸道!在发展“科学”的同时,如果仍是一味对以“统一整体”思维作前提的各种学术的存在和研究施以大棒,那么,今日之中国,今后之中国,可能仍然还是只能在西方人的煌煌光环下,亦步亦趋地跪舔,间或,山寨一番,再引用一下这个“斯坦”、那个“斯基”的这个理论、那个论断,就兴奋、自豪一下吧!

“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本质的特征,“整体思维”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根,“整体思维”下诞生的《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易经》是怎样以“整体思维”认识及反映自然、社会以及思维的存在的。

许多人把《易经》等同于算卦,不错,“卦”是易经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任何有价值、有意义的学说,都有自己的学问体系和学问符号。卦,就是《易经》易学学问体系中的最基本的符号。卦,新华字典上的解释是——名词,形声字。从卜 , 圭声。本义 : 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套符号 , 供占卜用。

卦,一共有八个,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组成八卦的这些短横,称为“爻”。“ ⚊ ” 被称为阳爻,“ ⚋ ” 被称为阴爻。阴阳可以看成是中国古人对一切事物的最初划分,这种划分也是一种分析。这种分析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又极具概括性、重要性。一种学问,要说明万事万物,如不概括,何能如此!

天地、日月、男女、雄雌、高低、尊卑、上下、左右、外内、进退、动静、明暗、显隐、大小、刚柔等等,以此类推,均属阴阳的划分。

一个八卦,由三个爻组成,象征着“天、地、人”的空间构成。下爻为地、中爻为人,上爻为天。每个八卦,又将自然、社会、思维等万物万事的不同属类进行了分析划分。但凡天时、地理、人物、人事、性情(思维)、身体、时序、动物、屋舍、家宅、饮食、生产、求名、谋望、交易、求财、出行、谒见、疾病、官讼、坟墓、方道、五色、姓字、数目、五味,都可由不同的卦象来代表、来象征。

如果只有单独的一个卦,用来算卦还是不行的,就如同“粒子”,一个粒子,是不能产生“纠缠”的,所以两卦相加,重叠起来,就有了“相缠”,就可以利用某些方法起出的两个重叠的卦象,构成推测的模型,再依据“整体思维”、“大一统思维”,也就是古人所讲的“天人合一”思维——即无论是与某人何种相关的存在,它的本质特征及发展变化的规律,必与这个人同步,运用象征与这个人相关的存在的八卦符号所指代的内容,就能推测出这个人的想要知晓的相关信息及未来变化、发展情形。

举例来说,这里举一个据说是北宋易学大家邵雍邵康节所著的《梅花易数》中的例子:

邵康节康偶而观赏梅花,看见两只麻雀在树上争斗,以至坠落到地上。邵康节觉得奇怪,起出一卦,作出了这样的判断:详此卦,明晚当有女子折花,园丁不知而逐之,女子失惊坠地,逐伤其股。

邵康节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观梅占”的例子:“观梅占”: 辰年十二月十七日申时(相当于现在的下午 3-5 点), 邵康节根据起卦得来的 “泽火革”以及衍化出的另两个模型“天风姤”和“泽山咸”,作出判断:

论易学及中医的“科学性”


“泽火革”中的上卦“兑”(☱),是体卦,也代表少女,下卦“离(☲),代表“花”,少女“跑到”了花的上面,不是折花是什么?

中间的互卦 “天风姤”,代表事物的发展过程。少女攀上花树折花,接着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天风姤”的上卦“乾”(☰)代表老人、老父——老年男子;下卦“巽”(☴)代表“草木茂秀之所,花果菜园”。这个老人“住”在草木丛生、鲜花灿烂的场所,邵康节推断,这是一位园丁。

邵康节是“见二雀争枝坠地”,所以根据互卦中的“乾”克“巽”(“乾”属“金”、“巽”属“木”,金克木。金、木,还有水、火、土,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著名的“五行”,五行,也是对万事万物性质的一种总结划分),“巽”,又代表女性,代表大腿,邵康节又根据这点,于是综合判断出:“明晚当有女子折花,园丁不知而逐之,女子失惊坠地,逐伤其股。”

变卦“泽山咸”,代表事、物、象的终结。“泽山咸”的下卦是“艮”(☶),“艮”的五行属土,生助上卦“兑”,“艮”有停止的含义,所以,继续断“知女子但被伤,而不至凶危也。”

其实《易经》和《易经》衍生出的学术知识体系,除了八卦这些概括万事万物万象的符号,还有许多其他的符号、概念术语、图形等,如金木水火土五行、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太极图、八卦图、河图、洛书等图形,还有“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 四九 、 五十 ” 等这些数字。

而《易经》象数学术知识体系,预测和运用的模型和方法,也远不只上述的叫“梅花易数”的模型和方法,常见的,还有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八字、紫微斗数、风水等。模型、方法众多,预测和运用原理都一致,都是因为某种缘由,心有所动,然后依据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符号、术语、图形、数字等构建的预测模型和“天人合一”的逻辑,进行预测和某些运用。

《易经》易学象数知识体系,没有使用现代“科学”中的术语、符号、字母、公式及模型构建,但它们所采用的带有浓郁中国文化元素的 符号、术语、图形、数字及预测模型,其具有的高度的概括性、表义性、关联性、模拟性,还有十分强烈的丰富性,却是实实在在客观存在的。

任何一门“科学”的知识体系,不就是由文字术语、符号、字母、公式、模型等来概括、代表、反映自然、社会、思维在某个方面的存在、特征、关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吗?易学,单从人类认识形成知识体系的特征上看,文字术语有,符号有,西方人的字母——这个倒是没有!但,公式是有的,模型也是有的,“科不科学”?话又说回来,归根结底——自然、社会、思维等——就是说我们的这个世界,它,究竟属不属于一个“整体性”的存在?有没有“整体性”的规律?以及用“整体性的思维”去认识和反映——行,还是不行?

是整体,有大道,可以这样整体性地去认识、理解、反映,那么,《易经》、易学,它就具有“科学”性,它就是一门科学,或者说是能继续发展、丰富、完善成一门“科学”,而且是属于中国人发现、发展、完善出来的伟大“科学”门类,却 不仅仅最多只是 “ 原始的 ” 、 “ 愚昧的 ” 中国古人发展出的一种可能有些道理的形而上的哲学!

当然,如果宇宙万有非整体,无大道,不可 从 整体 上 认识、理解 、 反映, 那,一切皆休 !

《易经》、易学,科学吗?我,相信它,科学! “科学”,没有——人——“高大上”!中国人,不弱于任何西方人,不比任何西方人“矮小贱”!

只要没有“奇技淫巧”的打压,只要没有“ 外国月亮更圆 ”,今日之中国人,乃至今后的中国人,可以如创新、发展出支付宝、共享单车那样,分分钟让老外哭!

谢谢大家!

不到、错谬之处,欢迎批评、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