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襄樊之战对蜀汉政权有什么影响?

军争天下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史上亦称襄樊之战,此战中,虽然关羽在早期重创曹魏,威震天下,但是后来却遭遇了吕蒙的偷袭,使得他不得不败逃麦城。

接着,关羽父子被东吴擒获,并最终被斩首,襄樊之战,虽然曹魏和蜀汉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但不管怎么看,蜀汉受到的影响显然更大。

在这一战中,蜀汉不仅丢了荆州三郡,损兵折将,实力大大被削弱,还打破了与东吴数十年来的同盟,可以说,三国的形式由此被改变。

那么,襄樊之战发生的背景是什么呢?这场战役对于蜀汉来说真的是必打不可吗?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襄樊之战会发生。

第一个原因是刘备在汉中的胜利,赤壁之战以后,刘备夺取荆州,有意进攻益州,而最后他也确实在益州之战中获得胜利,再加上公元219年春,曹魏军队在汉中被刘备击败。

这个时候的刘备,所占领的地方和本身军队的实力,都得到了大大的增强,可以说是整个军队的巅峰时期,而反观曹操集团呢?此时的曹魏已经是内忧外患,所以曹操不得不选择防守。

而且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已经讲明了,如果刘备想要称霸天下,复兴汉室的天下,那么荆州和益州就是必争之地,这时候的刘备已经得到了这两个地方,所有条件都充足,这时候发动襄樊之战,看起来确实很好。

第二个原因是战役初期取得的胜利实在十分诱人,曹军中有一员大将,名叫庞德,曾经射中过关羽的前额,关羽对他也是十分忌惮,称他为“白马将军”。

但两军交战恰好是在八月,连绵的大雨使得河水暴涨,除了庞德以外,另一位大将于禁率领的军队被大水所淹,没办法,他们只好上高处躲避。

关羽趁机率领水军攻击他们,往前是关羽的大军,往后又是洪水,曹军无处可逃,只得投降,曹操派来增援的大军都尽数投降关羽,曹仁坚守樊城,但是城中军队只有几千人,而且没有被水淹没的城墙只有几尺高,根本守不住,因此关羽轻易就拿下了樊城。

第三是孙权集团对整个战局的影响,本来,襄樊之战发生之前的两年,也就是在公元217年,东吴和曹魏才打过仗,史称“濡须会战”。

这场战事的双方都投入了很大的兵力,按理说,战争之后,东吴本身实力不如曹魏,所以应当会选择休整,没有多余的精力来掺和蜀汉与曹魏之争。

综合以上三点,关羽才会率军北伐,意图重创曹魏,但是这员大将却忽略了两个问题,第一是曹魏虽然受创,其实力仍然不容小觑,综合地来讲,它依然是三大军事集团中最强大的一个,蜀汉虽然达到巅峰时期,最多也就是与其打个平手,没有一举消灭曹魏的能力。

第二是孙权对战局的影响,此时的孙权基团,尽管在之前的战争中被创,但是他们依然平定了山越,交州、荆州三郡也在其囊中,他们此时最大的忌惮对象恰好是刘备集团。

因为刘备占据着荆州南郡,这就使得孙权不仅没办法向北边进一步发展,还被刘备和曹操夹在中间,担忧不已,在这种情况下,孙权会和曹操一起攻打刘备也就不奇怪了。

孙权的这种行为,其实也就相当于赌一把了,最后,孙权赌赢了,从此东吴占据了荆州六郡,这可不仅仅是地盘的增加,这使得孙权集团“全据长江”,巩固了其政权的安全性。

对于蜀汉来说,襄樊之战的失败使得《隆中对》成为虚话,因为他们失去了东面北伐的大基地,再加上其军队和人才的损失,这时候的蜀汉已经在走向衰败了。


柴门闻犬吠666


关羽襄樊之战,是强盛时期的蜀汉政权对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发动的一次重要战役。战役之初,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由于前线指挥官关羽犯了严重的误判,最终未能攻下襄、樊,反而丢失荆州,“败走麦城”,自己也死于非命。

(关羽)

襄樊之战

刘备取得益州后,在汉中击败曹操大军,接着又派遣刘封、孟达占据上庸,至此,刘备集团的领地和实力大为增强,达到了顶峰时期。

刘备认为,曹魏政权在蜀汉、东吴联盟的夹击下,损兵折将,失势较多,加上北方局势动荡,曹操面临内忧外患,这正是集蜀汉之盛威,乘胜打击曹魏势力的时候。于是,刘备派关羽领兵,从荆州南郡出发,向曹军驻守的襄阳、樊城发起进攻。一开始势如破竹,攻至襄、樊城下,曹军固守不出,关羽采取围困策略。眼看襄、樊危险,曹操派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援,但却遭遇“霖雨”,“汉水泛溢”,以致于水淹七军。关羽趁机进袭,俘获于禁等人,重创曹魏。襄樊之战取得初步胜利。

但是,就在关羽喜笑颜开,准备举杯庆贺之时,荆州失火。东吴大将吕蒙为了守回荆州,向关羽部队偷袭。关羽丢下襄、樊二城,回身救援,哪想到吕蒙这次不打无把握之战,荆州失守,关羽败走麦城,和儿子一起被吴军所杀。蜀汉全域震惊。

(吕蒙)

战略失误

关羽取得了襄樊之围的决定性优势后,为什么又被曹魏破解,回救荆州失利,败走麦城?笔者认为他主要是犯了战略性的误判。

首先,他高估了蜀吴联盟的可靠程度。蜀吴联盟也仅是针对强大的北方势力曹魏集团而成立的。三国鼎立,各方利益扩张,联盟并非牢不可破。蜀吴双方都希望联合起来消弱曹魏势力后自己做大,双方矛盾不断交集。关羽一路高歌向北,围困襄、樊时,胜利在望,孙权怎么可能高兴呢?蜀汉做大,我东吴以后还会有好果子吃吗?

其次,关羽低估了孙权、吕蒙对他的猜忌。孙权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关羽,关羽怒斥媒人使者。孙权怎能咽下这口气?刘备手下张飞、关羽、赵云等,个个都是猛将,既然这些将领不为我所用,我又何必让他在我长江上流逞英雄?!孙权灭关羽之心早有。

再者,荆州本来就是我东吴的,只是当初你刘备被曹操打得稀里哗啦地盘尽失时,我借给你用。你倒好,赖着不还,我不强行索取还能得到吗?于是,孙权、吕蒙精心策划,关羽襄樊之战,正好给了他们绝佳的机会。

襄樊之战后,痛失荆州,归根结蒂,还是关羽大意,正所谓 “大意失荆州”矣。

局势影响

襄樊之战,直接决定了荆州三郡(主要是)的归属,东吴从此占据荆州六郡,不仅增加了地盘,而且还“全据长江”,进一步巩固了政权的安全。

蜀汉丢失荆州三郡,损失极其惨重。首先,蜀汉从此失去了东面北伐的大基地,使得隆中对成为虚话。其次,荆州的军队和人才基本上是损失殆尽。再者,孟达叛变投魏,导致丧失上庸等地,最后,蜀汉在襄樊之战的惨败,直接导致了后来讨伐东吴的夷陵之战,使原本就弱小的蜀汉政权雪上加霜。

襄樊之战,三国鼎立形势重新改写。蜀汉与东吴反目成仇,联盟破灭,双方拉开了长期战争的序幕。蜀汉腹背受敌,从此走向衰亡。

(刘备)


龙眠山上


赤壁之战后,孙刘联盟暂时遏制了曹操南下的势头。到了建安十六年,刘璋邀请刘备入蜀为他抵挡汉中的张鲁。

本来,刘备已经对益州之地不怀好意,但攻取蜀地定然比登天还难。如今,刘璋这个脑残竟主动邀请入川,刘备欣然接受了他的请求。

出发前,刘备安排关羽、诸葛亮、张飞、马良和赵云等人留守荆州。不难看出,这些人都是刘备起家的心腹班底,可谓是能文能武和能攻能守,处理荆州这个得之不易的大后方应该是绰绰有余了。

结果,人算不如天算,刘备入川不久后就遭遇了麻烦。刘璋虽然愚钝昏庸,但最终还是回过神来了,他终于发觉刘备前来不是帮他站台的,而是过来砸场子的。

于是,刘璋改变了起初对刘备有求必应的态度,开始下令蜀中各地坚壁清野,严防刘备实力的壮大。刘备眼见形势越来越严峻,只得紧急向荆州求援。

接到刘备的求救信,诸葛亮赶紧做出布置,他一面率领张飞、赵云等人逆流而上,赶紧入川;一面又留下关羽、马良等人看守荆州,再三叮嘱小心谨慎。

随着援军的赶到,刘备一改往昔的颓势,开始走得顺风顺水,终于取代刘璋成为了蜀地新主。之后,他又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坐拥益州、荆州和汉中之地,势力达到了最鼎盛时期。

在群臣的簇拥下,刘备自立汉中王,事后向汉献帝履行表面的手续。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

群臣上先主为汉中王,表于汉帝曰:“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事将军臣诸葛亮等一百二十人上言”。

刘备成为汉中王以后,将自己的全部地盘和全部人马划分为三大战区和军团。第一军团由关羽统辖,驻扎荆州负责对曹操和孙权的东线作战;第二军团由张飞统辖,作为机动力量驻扎于阆中一带,进可攻退可守;第三军团由魏延统辖,驻扎于汉中负责对曹操的西线作战。

刘备亲自率军在西线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后,还顺带占据了上庸三郡,迫使曹操后撤。这样,东线战场的樊城虽然还在曹操的手中,但地理位置却变得十分孤立。

为了再接再厉扩大势力范围,也为了缓解西线战场的压力,刘备下令由留守荆州的关羽第一军团主动出击,从东线加大对于曹操的军事压力。于是,襄樊之战打响了。

很多人说,关羽因为骄傲自大才主动攻击曹操,导致了荆州的丢失和自身的殒命。实际上,这是完全不可能的,虽然关羽作为镇守荆州的军团主将,但他只有战役的指挥权,对于出兵北伐这样的战略行为是绝对没有决策权的。

领命后,关羽首先安排荆州的防务,当然主要就是为了防备孙权。他命人严密防守荆州的各处关隘,每隔三十里修建一座烽火台,及时传递军情。

之后,关羽领兵北进,目标直指由曹仁镇守的襄樊。所谓“襄樊”,是指襄阳和樊城,两地隔汉水而相望,互成犄角之势,是曹操势力在南部的防守重镇,堪比他的“南天门”,绝对不容有失。

面对气势汹汹的关二爷,曹仁自然不是敌手,赶紧求援。曹操眼见事态紧急,立即派出大将于禁和庞德前来增援襄樊,双方就此陷入相持阶段。

期间恰逢雨季,由于于禁部队准备不足,被关羽搞了个“水淹七军”,不仅损兵严重,而且于禁被俘,庞德被斩。

消息传回后,曹军内部顿时乱成一团,有人主张“弃守襄樊”,有人主张“迁都避祸”……。最后,曹操采纳了司马懿的计谋,秘密遣使说服孙权从背后袭击荆州,相约共同瓜分此地。

由于赤壁之战后“分赃不均”,在荆州的归属权问题上孙刘之间争执不下,孙刘联盟基本上已经是名存实亡。因此,面对曹操的诱惑,吴主孙权开始跃跃欲试,甚至是磨刀霍霍。

前线的关羽为了乘胜攻击,决定趁着徐晃率领的新一波援兵尚未立足之际攻下樊城。不过,由于长期的连续作战,加之徐晃早有防备,关羽军团被击败向后撤退。

此刻,一个更坏的消息传至关羽,那就是孙权已经派兵偷袭了江陵。关羽当时就懵了,这下进也进不得,退也没地退,真的是前后维谷。

无奈之下,高傲的关二爷只好派人向驻扎在上庸的刘封和孟达求援。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刘、孟二人见死不救,以“上庸新得”为由拒绝发兵。

据正史记载,刘封和孟达的两支部队的确是经过一场残酷的攻坚战才攻占了上庸。而且,此地之前长期归曹操所有,城中百姓对曹魏的依附心理依然很强。如果贸然分兵救援关羽的话,一来兵力极其有限,二来很可能会导致上庸得而复失。

万般无奈,关羽只好选择败走麦城(今湖北省当阳),希望能够侥幸突围后退回蜀地。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

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结果,孙权早已派潘璋在此一带设伏。潘璋的手下将领马忠活捉了落败的关羽和关平父子后,被孙权下令处斩。

关羽被杀后,刘备以此为借口,不顾自己口口声声恢复汉室的誓言,亲率张飞的第二军团挥师东伐孙权,挑起了夷陵之战。

志在必得的刘备却让人大跌眼镜,他被东吴的青年将领陆逊所击溃,败退回了白帝城并在此离世。从此以后,蜀汉政权进入到了后主刘禅时期。

接连遭受了襄樊之战和夷陵之战的惨败,蜀汉由关羽统领的第一军团和由张飞统领的第二军团相继消失。蜀汉政权的巅峰时期经此两大败仗而彻底一去不返,直到后来被曹魏灭亡也没有崛起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