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和荀彧都是曹操的重要謀士,請問誰的本事更高一籌?

yhscjd


  • 郭嘉和荀彧誰的本事更高一些,論軍事奇謀荀彧不如郭嘉,但論綜合能力,荀彧完勝郭嘉,理由有三:
  • 第一,郭嘉對曹操有三大貢獻:平呂布,定河北,徵烏桓。大家請看,全是軍事領域方面的。這三大貢獻基本上幫曹操統一了北方,這方面荀彧確實不如郭嘉。
  • 第二,曹操本身就是一個極具雄才大略的軍事指揮官,基本上一生都在不停的南征北戰,四處征討。但會打仗,能打仗是一回事,但能否打贏仗就是另一回事了。因為決定戰爭輸贏的因素有很多,後方供給才是最為關鍵的因素,尤其是古代冷兵器時代,打仗就是打的錢糧和兵源。荀彧很少隨軍出征,而是“居中持重”,這裡麵包含兩層含義:首先,荀彧在拉來戲志才加盟曹操之前,妥妥的一員武官,跟隨曹操參加了最早期也是最難的創業之路,比如徵陶謙,呂布,陳宮,張邈等,那一年也是曹操最艱難的一年,不是荀彧守好兗州這個曹操的大本營,曹操將四面環敵,無處容身。其次,始終為曹操保證好戰略物資供應,這一點太重要了。荀彧實有蕭何之才,治理百官,屯田水利,籌備糧草,器械,募傭兵源等樣樣精通,也樣樣令曹操十滿意。同時,曹操雖然在外征戰,但凡軍國之事仍交由荀彧調度籌劃,“夫明君師臣,其次友之”,荀彧對天下大勢洞若觀火,始終指引著曹操順勢而為,終而統一北方。這些曹操心知肚明,對荀彧非常的信任和滿意,認定其為統一北方的首席功臣。
  • 荀彧對曹操的另一大貢獻就是舉薦人才,比較出名的有謀主荀攸,鬼才郭嘉,治世大臣陳群,“豕虎”司馬懿,善斷的戲志才,華歆、鍾繇、王朗位列三公等。曹操一生手下文臣武將接踵泉湧,連綿不斷,關鍵就是用對了一個人,荀彧。人才對於任何朝代來說都是起決定因素的,荀彧這個HR為曹操輸送了太多的能吏干將,這些郭嘉是不具備的,本身自己也是被荀彧推薦過來的,沒法比。
  • 綜上所述,荀彧實比郭嘉更有本事些,對曹操的貢獻要大些。如果朋友們還不理解,就參考一下當年漢初三傑中,韓信戰功如此輝煌,最後劉邦立國後為啥封蕭何為首功的事情了?

史客不輕鬆


我是白龍赤子,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郭嘉和荀彧都是東漢末年不世出的謀略奇才,兩人都為曹操貢獻了自己一生的智慧。他們都是那個時代智商最高的人之一,各自表現出了不凡的戰略眼光,為後人所稱道。但是如果非要給他們排名的話,我覺得荀彧應排第一,郭嘉應排第二,下面將詳細分析:

荀彧

1.顯赫的官宦世家,其家族奠基於祖父荀淑。荀淑在漢順帝、漢桓帝的時候非常有名,他又生了八個兒子,其中的荀緄就是荀彧的父親,曾做過濟南相。荀彧的叔父荀爽,曾位列三公,荀彧就出身在這樣的一個具有雄厚背景的家庭,為他以後的從政提供了便利。

2.少年得名,曹操賞識。荀彧小時候就有人認為他是

“王佐才也”,就是輔佐帝王的人才,這種評價讓年輕的荀彧備受鼓舞。早年的荀彧投奔了袁紹,但是他能一眼看出袁紹成不了大事,所以又投靠了時任奮武將軍的曹操,曹操見到他非常高興,說道:您就是我的張子房啊!

3.董卓不久,負責留守。董卓進京以後,曹操詢問有關事宜,荀彧表示:董卓太殘忍了,我的家鄉潁川也遭受了搶劫,這樣的人絕對不會長久生存。隨著歷史的發展,果然如荀彧所料。在興平二年的時候,曹操征伐陶謙,於是讓荀彧做好留守工作。此時的形勢對於荀彧很不友好,陳宮張遼都想投靠呂布,進而打擊曹操,但是荀彧有著敏銳的判斷力,識破了張遼的反間計,優秀地完成了留守任務。

4.阻止曹操“先拿徐州,再討呂布”。這件事的發生是在陶謙死後,此時的曹操認為先拿下徐州,再打呂布,可是荀彧的看法不同。荀彧認為: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都是拿下北方之後才想著統一全國的,所以此時穩定後方是最主要的,曹操贊同了他的觀點。

5.“挾天子以令諸侯”、突襲荊州。曹操打敗黃巾軍後,漢獻帝劉協落入曹操的手中,此時有人說崤山以東的地方還沒有拿下,切不可大意啊!可是荀彧認為:以前晉文公接周襄王返回都城的時候,諸侯們像影子一樣跟著他,不就是得到王權了嗎?,現在主公也一樣,得到了曹操的認同,此後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計劃。建安十二年,曹操想要征伐劉表,荀彧認為:現在中原已經是我們的地盤兒,劉表肯定已經很慌了,我們可以利用突襲的辦法,打劉表一個措手不及,不知道什麼原因劉表竟然病死了,成功地拿下了荊州。

郭嘉

1.活捉呂布。當初曹操征伐呂布,三下五除二就打敗了呂布,當時戰士們都很疲憊,曹操帶領軍隊也就撤回了。但是此時地郭嘉認為,應該對其窮追不捨,一網打盡,最終將呂布抓了回來。

2.智取二袁。曹操打敗了袁紹,此時他的兩個兒子袁譚袁尚還有一定的實力,眾人建議趕緊發兵,殺了他們兩個。但是郭嘉和他們的想法不同,郭嘉認為:這兩個人誰是繼承人現在還沒有確定,他們都是好強的人,一山絕對容不下二虎,等到二虎相鬥的時候,我們再去進攻,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果然,二袁兄弟發生爭端了,最後被曹操很容易就拿下了。

3.徵烏丸。曹操正要打算征伐烏丸。底下的大臣們議論紛紛,他們覺得劉備在劉表的手中,如果出兵在外,很可能會遭到劉備的突襲,郭嘉不這麼認為。郭嘉說道:此時的胡人以為自己很偏僻,根本就沒有防備心理,再加上青冀幽並四州的百姓歸附胡人也是被逼的。另外,劉表是一個只會誇誇其談且小心翼翼的人,他不會將軍隊給劉備的。於是,曹操的內心更加堅定了,準備即刻啟程,後來成功地拿下了三郡烏丸。

綜上,郭嘉對曹魏集團的成功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可是由於他的英年早逝,沒有像荀彧那樣為曹魏做更多的貢獻。從郭嘉短短的一生來看,還是很成功的。但是我覺得郭嘉對全國形勢的把握沒有荀彧那樣通透,沒有像荀彧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那樣的戰略性思想。所以他比荀彧還是差了點兒。

還有一件事兒需要說明,當時潁川戲志才去世後,曹操跟荀彧訴說內心的寂寞與無奈,曹操說道:自從志才去世以後,我這兒就沒有可以商量大事兒的人了,這可怎麼辦呢?汝南和潁川一直就是出現人才的地方,現在有沒有志才這樣的人,可否幫我找一個呢?於是,荀彧推薦了年輕的郭嘉,從此郭嘉憑藉自身的智慧得到了曹操的賞識,並委以重任。在這個事中,可以看出荀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是由於他的推薦,才成就了以後的郭嘉。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沒有荀彧就沒有郭嘉。


白龍赤子


郭嘉是完全沒有資格跟荀彧放在一個檯面上作比較的,不管從什麼角度上來說,荀彧都完勝郭嘉。要知道,荀彧差一點就能跟諸葛亮並駕齊驅,這樣的人,又豈是驚鴻一瞥的郭嘉所能比得上的呢?

近些年,郭嘉被吹噓的實在是太厲害,甚至蓋過了諸葛亮的風頭。居然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可真的是荒謬至極的言論。

且不論郭嘉能否跟諸葛亮相比,他連荀彧都比不過,又怎麼去跟諸葛亮比較呢?郭嘉的智謀過人並不假,可是重要性上,跟荀彧不是一個等量級的。

荀彧不僅能給曹操出謀劃策,而且能夠幫曹操做決斷,曹操出征期間,都是荀彧鎮守大後方,這需要怎樣的信任,實在是難以想象。正如劉備信任諸葛亮,劉裕信任劉穆之一樣,那都是把自己的全部身家性命交給對方的信任。

郭嘉最多給曹操出出主意,至於其他方面,卻什麼都沒有表現出來。所以只能算是一個謀士,跟擁有宰輔之才的荀彧不是一個等量級的選手。


沒有荀彧,那就沒有曹操的宏圖大業。

曹操當年只是一個小諸侯,天下最大的諸侯,是袁氏兄弟。袁紹和袁術一個佔地廣,一個人口多,都有稱帝的雄心。

曹操就沒那麼幸運了,他佔領的地盤相對弱小一點,無論是地盤大小還是人口數量,都無法與袁氏兄弟相比。

  • 功勞一:鎮守兗州,擋住了呂布的進攻。

當時曹操只有兗州這麼一個地盤,實力還很弱小。他本打算佔領徐州,沒想到這個時候曹操的父親在徐州遇害,真的是上天給了曹操一個攻佔徐州的機會。

西邊的袁紹不敢惹,南邊的袁術也不是對手,所以只有先挑軟柿子捏了。沒想到曹操出兵以後,呂布和陳宮居然偷襲了兗州大本營鄄城。

這可把曹操急壞了,為什麼?因為曹操如果打不下徐州,再丟了兗州,那就無家可歸了。這在兵法中是非常忌諱的,但是一時半會兒來不及回援。

彧曰:“貢與邈等,分非素結也,今來速,計必未定;及其未定說之,縱不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將怒而成計。”貢見彧無懼意,謂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又與程昱計,使說範、東阿,卒全三城,以待太祖。太祖自徐州還擊布濮陽,布東走。---《三國志》

這個時候荀彧鎮守鄄城,擋住了呂布和陳宮的攻打,成功為曹操爭取了回援的時間,可見荀彧可不是我們眼中的那個簡單的文臣。


  • 功勞二:勸曹操接納漢獻帝,為曹操豎起了正義之旗。

漢獻帝一直流落四方,沒有哪個諸侯真正願意接納他,因為各路諸侯心存異心,漢室疲軟的局面已經形成了。

這個時候曹操陣營內部發生了爭執,到底要不要迎接漢獻帝?不少人表示反對,因為漢獻帝過來了那就是一個大雷,畢竟曹操實力還沒有那麼強大。

可是荀彧卻給曹操舉了兩個例子,分別是:晉文公迎接周襄王,漢高帝為義帝發喪。因此他們都得到了天下民心,繼而成就大業。

這意思就很明白了,你要想成為晉文公或者漢高帝的話,就必須要迎接漢獻帝。這話是真心的,所以很多人說荀彧是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就太扯了,不能因為他晚年的態度轉變,就說他一輩子都是心向漢朝的。

很顯然在年輕的時候,荀彧始終都在為曹操謀劃天下,就拿迎接漢獻帝這件事來說,他哪裡考慮什麼漢獻帝的感受呢?直接把曹操比作漢高帝,這還有啥話可說的?

這一步棋實在是太妙了,從此以後曹操手裡就有了正義之旗,天下有才能的人,都願意跟著曹操混,為什麼?因為曹操代表著的是東漢朝廷。


  • 功勞三:官渡之戰定方針。

這個時候一場驚天動地的官渡之戰即將打響,曹操心裡沒底啊,因為袁紹兵強馬壯,實力是自己的好幾倍。

曹操心裡慌了,曹操的部下們也都十分猶豫,不敢跟袁紹正面對抗。再加上孔融這幫人在後面扯後腿,總是誇大袁紹的厲害,使得曹操軍心渙散,很難與袁紹對敵。

這個時候荀彧卻列舉了袁紹的一系列缺點,比如說袁紹的人馬紀律不嚴明,幾個謀士全都有私心,尤其是許攸肯定會叛變。至於大將顏良文丑,只是匹夫而已。

這麼一分析,使得曹軍上下精神大振,大戰爆發以後,曹操的糧食都快吃光了,所以他打算退軍。但是他在退軍之前還想詢問一下荀彧的意見。

常居中持重,太祖雖征伐在外,軍國事皆與彧籌焉。太祖問彧:“誰能代卿為我謀者?”彧言“荀攸、鍾繇”。先是,彧言策謀士,進戲志才。志才卒,又進郭嘉。太祖以彧為知人,諸所進達皆稱職,唯嚴象為揚州,韋康為涼州,後敗亡。---《三國志》

荀彧卻表示讓曹操堅持下去,因為袁紹被拖了這麼長時間,也是精疲力盡了。曹操按照荀彧的方法去做,果然在官渡之戰中獲得大勝。


郭嘉的作用和荀彧比起來就太小家子氣了。

郭嘉最大的作用是什麼?那就是給曹操出主意,至於這個主意可不可行,那需要曹操來拍板。這就是說郭嘉只管說,不管後果。

可荀彧不一樣,荀彧不僅要給曹操出主意,而且要幫曹操下決斷,這件事就難上加難了。因為下了決斷就要承擔後果。

比如說在曹軍斷糧的時候,荀彧依舊讓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堅持下去,這本身就很冒風險。可見荀彧是有足夠把握做這件事的。


當然了,我們不能否認了郭嘉的聰明。郭嘉料事如神的本事,也是值得後人敬佩的。畢竟郭嘉出的每個主意,都是很正確的主意。

孫策轉鬥千里,盡有江東,聞太祖與袁紹相持於官渡,將渡江北襲許。眾聞皆懼,嘉料之曰:“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策臨江未濟,果為許貢客所殺。---《三國志》

可惜的是,郭嘉還在仕途上升期的時候就掛了,因此他後來能幹點啥,咱們也不清楚。所以就兩個人的一生成就來說,荀彧是要遠遠超過郭嘉的。


總結:荀彧就是曹操的諸葛亮。

劉備進入益州時,需要派人留守荊州,第一人選,他就想到了諸葛亮。劉備入川以後,立刻想辦法攻打漢中,這個時候誰來留守成都才能讓他放心呢?還是諸葛亮。

可見諸葛亮始終都能夠保證劉備的大後方不出任何問題。同樣的道理,曹操時常南征北戰,必須要有人能夠留守大後方,這個人就是荀彧。

這樣的人不僅要有超高的智商,而且要能夠承擔重任,同時還要有絕對的忠誠度。你上哪兒去找第二個呢?荀彧死後曹操可就不敢隨便亂跑了。

你看孫權這輩子有沒有隨便亂跑?沒有吧?因為他那邊沒有這麼一個讓他放心的人。南北朝時期的劉裕,一直南征北戰,他十分放心,因為大本營有劉穆之給他看著。

在他打下長安,即將一統江山的時候,劉穆之突然掛了。劉裕居然放棄了一統江山,急匆匆趕回建康,為什麼?因為劉穆之掛了,他擔心後院失火,跟一統江山比起來,保住現有的基業,才是最重要的。

可見荀彧這樣的人,是多麼重要了。至於郭嘉,可替代性太大了,賈詡、荀攸、程昱等等都能取代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