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為什麼把北方民族成為“胡人”

中國古代史籍中“胡”字出現的頻率很高,比如“胡服騎射”“五胡亂華”“殺胡令”“胡虜肉”等,其實都與那些被稱作“胡人”的民族有關。在當時來說胡人主要泛指北方和西方的遊牧漁獵民族。把北方的遊牧民族稱為“胡人”,最早始見於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典故, “胡服騎射以教百姓”,胡服就是胡人的服裝的意思。西漢政治家賈誼在《過秦論》中也有“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的句子。這裡的胡人,指的主要是匈奴,也包括那些敢和漢室作對的其他少數民族。再如東胡族,因為居住在匈奴的東邊而得名,就是匈奴東邊的胡人的意思。秦漢以後“胡人”的稱謂逐漸廣泛使用,把北方和西方的遊牧漁獵民族都囊括其中,從這些地區輸進的物產也被冠上“胡”字,像什麼“胡琴”、“胡椒”、“胡羅卜”、“胡桃”、“胡瓜”等。那麼,這個 “胡”字是什麼意思?“胡人”的稱謂是怎麼來的?

古代為什麼把北方民族成為“胡人”

一種觀點認為,“胡”作野蠻、落後之意,是漢人對北方遊牧民族的蔑稱。自先秦以來,中原漢族地區的農耕文明總是領先於北方遊牧民族,漢人有一種優越感,瞧不起周邊的少數民族,如江統在《徙戎論》中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志態,不與華同”(《晉書》);加之北方遊牧民族頻頻襲擾中原地區,讓中原王朝窮於應付,讓漢人覺得這些遊牧民族簡直是“胡作非為”“胡來”“胡攪蠻纏”,久而久之便十分討厭反感這些胡來的人,並稱其為“胡人”。

古代為什麼把北方民族成為“胡人”

另一種說法認為是北方民族的自稱。依據是《漢書·匈奴傳》——單于遣使遺漢書雲:“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不為小禮以自煩。”在這裡,匈奴把自己稱為“胡”,並自比為天子。另一依據是十六國時期羌族首領姚萇舉兵反前秦,最後俘獲前秦皇帝苻堅,姚萇向苻堅索要傳國玉璽,苻堅怒斥姚萇,曰“小羌敢逼天子,五胡次序,無汝羌名”(《資治通鑑》)。苻堅是氐人,他亦自稱“胡”。中原漢人極有可能是根據北方民族的自稱而稱其為“胡”的,只不過後來“胡”的稱謂逐漸擴大了使用範圍,演變成對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稱。

古代為什麼把北方民族成為“胡人”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胡”作鬍子之意,“胡人”就是長大鬍子的人。漢人喜歡以貌取人,或許是看那些遊牧民族都長著長鬍子,所以乾脆叫他們“胡人”吧。那麼,問題是歷史上的遊牧民族真的都長看大鬍子嗎?秦漢時期的匈奴人長什麼樣子,史書沒有描述,不過現存的漢朝驃騎將軍霍去病墓前的“馬踏匈奴”石像,那個被馬踩在腳下的匈奴武士卻是個大鬍子。

古代為什麼把北方民族成為“胡人”

五胡亂華時期的羯人,就具有深目、高鼻、多須的特點。關於羯人,《魏書》卷九五《羯胡石勒傳》雲:“其先匈奴別部,分散居於上黨、武鄉、羯室,因號羯胡”。現經考證,認為羯人是中亞康居人,屬於白種人,與匈奴不是一個民族,而是被匈奴作為戰俘帶入中原地區的。其次,即使不是長著絡腮鬍子,北方和西方的民族男子還有蓄鬍的習慣,鬍子拉碴的給人印象就是個大鬍子,稱為“胡人”也就可以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