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古同風月,千年一呵呵

偶讀《花間集》,發現了一千多年前的“呵呵”……

萬古同風月,千年一呵呵

菩薩蠻·勸君今夜須沉醉

唐代:韋莊

勸君今夜須沉醉,尊前莫話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須愁春漏短,莫訴金盃滿。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萬古同風月,千年一呵呵

於是,查了一下資料。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呵呵”在我國早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最早見於記載的“呵呵”,應該是《晉書》。晉書記載的是歷史上起三國時期司馬懿早年,下至東晉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劉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晉。該書同時還以“載記”形式,記述了十六國政權的狀況。

而《晉書》的編撰,則是唐初的房玄齡等人。也就是說,從唐開始,古人就已經流行“呵呵”了。

萬古同風月,千年一呵呵

《晉書·石季龍載記下》:“ 宣乘素車,從千人,臨韜喪,不哭,直言呵呵,使舉衾看屍,大笑而去。”

這裡“呵呵”的是石宣。

故事今譯:十六國時期,後趙皇帝石虎的太子石宣妒忌弟弟石韜得寵,派遣刺客殺了石韜。臨葬前,石宣“乘素車,從千人,臨韜喪,不哭,直言 ‘呵呵’,使舉衾看屍,大笑而去”。

萬古同風月,千年一呵呵

既然是“大笑而去”,“呵呵”當然就是笑聲。後趙乃羯族所建,因此“呵呵”本來是胡人之間流行的一種笑聲。

入唐後,唐王室本就有胡人血統,加之採取兼容幷蓄的 國策,遂成就了輝煌的 大唐盛世,“呵呵”這種胡人的笑聲也順理成章地傳入了中原。《 全唐詩》中“呵呵”一詞凡三見。

萬古同風月,千年一呵呵

寒山《詩三百三首之五十六》:“含笑樂呵呵,啼哭受殃抉。”

韋莊《 天仙子》:“醺醺酒氣麝蘭和,驚睡覺,笑呵呵,長笑人生能幾何。”

萬古同風月,千年一呵呵

到了宋代,蘇東坡更是集“呵呵”之大成。比如他的《與陳季常》中:一枕無礙睡,輒亦得之耳。公無多奈我何,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