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不得不“战”,战争频繁、规模大、程度惨烈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是一个动荡的时代。战国七雄秦、齐、楚、燕、赵、魏、韩经常发生争霸战争,史称这七个诸侯国为“战国”。这段历史错综复杂,战争瞬息万变,只要掌握了特点,可以轻松了解战国历史。


战国不得不“战”,战争频繁、规模大、程度惨烈

1、铁器普及,生产力水平提高,这是战国七雄争霸的物质基础。历史发展到战国,由于铁工具普遍使用,各国为了适应争霸战争,采取了一些有利生产发展的措施,促进了铁工具普及,农用土地开垦的面积扩大,兴修较大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工程、“郑国渠”,农业和手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在商业方面出现了著名的大商人,如魏国“乐观时变“,人弃我取的大商人白圭,赵国进行政治投机的大商人吕不韦。

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各国的都城成了商业中心,也是政治中心和军事堡壘,如临淄、邯郸、大梁、洛阳、咸阳和郢,苏秦对临淄的描绘“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鞫者。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秧成幕,挥纤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战国策·齐策一),这并非完全虚构。考古发掘证明,临淄大城周长21433米,约合43华里,城壕的路面宽阔,出现六处冶铁、铜、铸币、骨器作坊。又如宋国的定陶是“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的中心,曾是秦、齐、赵争夺的目标。


战国不得不“战”,战争频繁、规模大、程度惨烈


2、战国是中国封建制确立时期。各国先后实行封建变法使封建制得以确立,君权强化,著名的变法有李悝、吴起、西门豹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其中,商鞅变法在秦国的变法最彻底,秦国确立了耕战体制,重农奖耕战,激发了秦国人的战争热情。


3、思想文化急剧变化,出现百家争鸣的。随着社会生产发展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伴随而来的是知识的运用,人才的竞争,各阶级的代言人各抒己见,著书立说成为社会风气,三代(夏、商、周)以来传统的天命、鬼神、宗教迷信观念受到冲击,诸侯国国君礼贤下士,士的地位提高,知识、谋略受到重视,社会上出现了儒、墨、法、道、兵、名、阴阳、农、杂等学派,形成了百家争鸣,有利于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


4、中华民族进一步融合。在民族关系方面,西周时期我国形成了以夏商周族为核心的华夏族,战国时期,华夏族和周边兄弟民族(戎、狄、夷、蛮等)进一步融合,奠定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这是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为秦汉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战国不得不“战”,战争频繁、规模大、程度惨烈

5、战术进步,春秋时期盛行的车阵战被步骑兵为主的野战、攻坚战、包围战所代替。在秦始皇陵发掘出的兵马俑坑,可见当时的军阵,有前锋、后卫、主体、侧翼、战车与步兵相间(以步兵为主)左侧基本上为骑兵,二号有步、骑、车兵、步兵在前左方,右侧为战车兵,左侧基本上为骑兵,中间在车兵后又随有步兵,这是各兵种合作的混合战阵。因此,战术和兵法至关重要,出现了吴起,孙膑,王翦,乐毅等著名的军事家,产生了指挥军队的将帅和军事家。


战国不得不“战”,战争频繁、规模大、程度惨烈


6、战争空前惨烈。历史进入铁兵器时代,突出地表现在武器的进步、兵种兵员的变化、战争方式的变化等方面。这一时期战争之频繁、规模之大、程度之惨烈、动员兵力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兵器种类较多,发明了远射的硬弩,攻城的云梯,水战的钩拒;战术上步骑为主的野战代替了车战,战争的范围扩大,时间旷日持久;防御工事如长城、关塞、了望亭。

各诸侯国参战人员多,伤亡大,战争中双方出动的兵力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伤亡巨大,如公元前292年白起攻韩魏伊阙之战,斩首24万(《战国策》),公元前273年白起攻魏于华阳,斩首15万,公元前260秦赵长平之战,白起坑降率40万。


虽然战国时期战争频繁、规模大、程度惨烈,但是战争的趋势是由兼并战争向统一战争转化,对中国的社会发展起进步作用,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历史进入到统一多民族封建中央集权的新时代。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