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討好”,幸福人生從學會說“不”開始

從來不敢說不,凡事喜歡站在他人的立場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

每當出現問題的時候,總是第一時間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看看是不是自己做錯了。

分東西的時候,總是挑最小的。

害怕與別人衝突,不敢輕易對別人說不。

自己明明很優秀,但就是不自信,需要從別人那裡得到認可。

別人眼裡的老好人,大都是討好者。害怕對峙、害怕衝突、看似樂於助人,實則並非所願,經常察言觀色,害怕被人否定,為了滿足別人,經常委屈自己。

拒絕“討好”,幸福人生從學會說“不”開始

01討好型的孩子,父母從小都欠她一份疼愛

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朋友小麗剛出生不久就被生身父母拋棄了。養父母抱她回來的第二年又生育了一個男孩。為了討得養父母的歡喜,她從小就乖巧懂事,從不和弟弟爭搶玩具,所有好吃的也都是留給弟弟。

在她讀高中的時候,養母病故。養父和繼母說家裡條件不好,只能供養一個孩子上學。她二話沒說就放棄了高考,把上學的名額留給了弟弟,其實,她的學習成績非常好,一直名列年級前茅。

為了討好家裡的每一個人,她活得卑微,總是一次次委屈自己,毫無底線地成全別人。即便如此,繼母還是不喜歡她,並且到處說她命硬。

後來,叔叔給她找了一個婆家,最開始的時候,她是不同意的,畢竟那是一個殘疾家庭。但叔叔當著所有人的面質問她:“你長得這麼醜,還想找個啥人家。”

其實,她一點兒也不醜,既善良又有才華。但她就是不自信,害怕對峙、害怕衝突、害怕被人否定。

拒絕“討好”,幸福人生從學會說“不”開始

為了成全長輩的意願,她再次妥協,按照叔叔的意願嫁了。但婚後過得並不幸福。

美國教育專家米基·法恩說:討好型人格來源於童年創傷,即父母從來沒有或極少給過孩子無條件的愛。

無條件的愛才是孩子最好的力量,最溫暖的港灣。當父母給愛附加條件的時候,就是在暗示孩子價值感來源於他人的評判,孩子就會努力討好他人。

02“天才作家”蔣方舟自曝:自己曾是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

蔣方舟,7歲寫作,9歲出書,22歲做上副主編,這完全就是小時候“別人家的孩子”。但她卻在節目上坦言自己是個“討好型”的人。

“我因為太希望別人喜歡自己了,而成了一個諂媚的人。”她甚至提到,“我從沒有和任何一個人產生過‘真實’的關係”。

拒絕“討好”,幸福人生從學會說“不”開始

所謂的真實關係。就是你可以跟這個人去爭吵,可以把自己最真實,最不堪的一面暴露給這個人。

但這樣活著太累了,蔣方舟最終從這種“討好”的姿態裡解脫了出來,其實敢於被討厭,才有自由做自己。而一個人只有在做自己時,才會散發出獨特迷人的魅力,才會吸引來真正欣賞她的人。

03討好型的人,是工作中的便利貼

同事小華是借調人員,對工作穩定性沒有安全感,處處覺得矮人一等,說話做事謹小慎微,努力討好身邊的同事。

每天提早半小時到單位,掃地拖地擦桌子,整理桌面倒垃圾。剛開始大家還會覺得不好意思,後來習慣了他的任勞任怨,便開始主動找他幫忙,而他也從來不敢說個“不”字。

久而久之,大家丟給他的工作越來越多、越來越瑣碎,他經常一個人加班到凌晨。

他非常累,也想早點回家,可對方一誇他是個大好人,或者皺眉頭抱怨,他就不敢拒絕了,害怕自己被大家排斥。

拒絕“討好”,幸福人生從學會說“不”開始

卡倫霍妮在《我們內心的衝突》裡說:討好型人格對於溫情和讚賞有極度需求。

因為內在價值感低,他們需要仰賴別人的認可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所以會竭盡全力成為別人嘴裡的好人。

即使這樣,在優化組合的時候,他還是被優化組合掉了。

在工作中隨處討好他人,併為此不斷放棄原則的人,就像一張便利貼,召之即來隨手可棄,不僅得不到讚揚,反而會被輕視,因為可有可無。

04卑微到沒了自我,如何讓人生愛

適度的討好是生存的必須,過度討好則會迷失自我。討好型的人,習慣了欣賞別人、貶低自己,以跪地仰望的姿態與人接觸,希望周遭的人都對自己滿意,為了博得他人的讚許與微笑,戰戰兢兢地將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和桎梏中。

可結果呢,卻把自己弄丟了。丟了的自己,一定要找回來,蔣方舟可以,你也一定能!

拒絕“討好”,幸福人生從學會說“不”開始

《無聲告白》說: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當你成為自己,不再討好,學會獨立,就會發現全世界都會來愛你。

不卑微的愛情,才能贏得對方的尊重。

不委屈地工作,才能贏得領導的信任。

不諂媚地交友,才能贏得知己的欣賞。

生活永遠只為真實的你讓道,不為討好者開門。

拒絕“討好”,幸福人生從學會說“不”開始

05拒絕討好,“五招”助你找回自己

一是學會說“不”。將自己的感受擺在首位,自己不喜歡的、不想接受的,就要學會拒絕。而且,拒絕的時候要乾脆、有底氣,不做過多解釋。不因對方是你的領導、上司、心愛的人,而心存顧慮,瞻前顧後。慢慢地,你會發現,當你表現出高姿態的時候,你反而贏得了更多的關注和認同。

二是學會精減。不用的東西或送人或丟棄,無謂的社交要拒絕,只有丟棄並拒絕了亂七八糟的雜物雜事,你才能有更多的時間、空間,提升自我、贏得尊重,你才能獲得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果斷和能力。

三是培養愛好。學習一項新技能(興趣、愛好),做你自己喜歡的事,讀書、跑步、旅行、寫作……不一而足,做一切能帶給你成就感的事情,只要能找回你的自信心,讓自己感到內心強大就行。

四是學會坦然。在對一些不符合自己原則的行為說“不”後,別總覺得自己對不起別人,別總是對他人的情緒懷有愧疚心理,愧疚是最大的負能量,任性是被低估的美德,所以,保持好你的驕傲勇敢和尊嚴,和討好說再見,有了說不的勇氣,才能更好的取悅自己。

五是學會堅強。剛開始拒絕別人時,別人肯定會不開心,甚至還會集體孤立你,若你因為這些而在意或者又退回到討好者行列,那所有的一切也就前功盡棄了。

你必須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覺醒了就不會後悔,如同《一個人的朝聖》這本書的主人公一樣,一旦走下去,就不能停下,最終收穫的必將是更好的自己。

拒絕“討好”,幸福人生從學會說“不”開始

從現在開始,關注自身,為自己的生命負責,做自己人生的擺渡人,率真地過好自己的生活,你必然會活成陽光、自信的人,讓生命裡的每一天都成為美一天!

作者:含水柔天,80後職場小女子,左手寫工作為了生存,右手碼文字為了生活。我手寫我心,做最好的自己,遇見更好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