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妇人》:婚姻是一种人生选择,但不是唯一的选择

趁着五一放假的少许闲暇时间,看完了《小妇人》这本小说。小说虽短,但却在很多方面都耐人寻味。

这本小说首次出版于1868年,作者是路易莎·梅·奥尔科特。这本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带有奥尔科特自传色彩的。这本书在出版之后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百多年来翻译成了不同的文字,风靡世界。

美国图书协会和美国教育协会精选出的乡村小学推荐阅读书目中,《小妇人》位居榜首。

这部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描写了并不富裕的马奇一家性格各异的四姐妹的成长故事。这些故事中,有千千万万普通人的身影,包括你和我。


1. 小妇人,Little Women

说来惭愧,只是因为亚马逊UK会员免费,我才选择了它。虽然在这之前有很多根据小说改编成的电影,我却从未看过和听说过。

《小妇人》的书名让人奇怪,既然“小”,又为何说是“妇人”?

英文中的“women”,指的是“女子”,泛指成年女子。而小说中的主人公四姐妹,最大的姐姐也不过是16岁,还未成年。作者为什么要称她们为“women”?

带着这个疑问,我看完了全书才有所了解。


《小妇人》:婚姻是一种人生选择,但不是唯一的选择

《小妇人》 [美]路易莎·梅·奥尔科特


小说以马奇太太和四姐妹——美格、乔、贝丝、艾美为主要人物展开叙述。马奇先生远赴战场做随军牧师,马奇太太带着四姐妹在家制作军需用品,自力更生。姐妹们之间只差一到两岁,尽管生活清贫,但是姐妹们都能够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补贴家用。

马奇太太虽然出现的情节不多,却是整个家庭的主心骨,她勤劳、善良,乐于助人,能用智慧、温柔的教导,给予女儿们最大的支持。

美格是大姐,青春期的少女也喜欢奢华的生活、好看的服饰、热闹的舞会,可她的家庭没办法给她提供这一切。她受朋友邀请去参加有钱人家的舞会,却无意中听到了那些所谓“朋友”的背后议论。她们只不过把她当做“玩具娃娃”。

她由此明白了富裕人家虽然生活优渥,却不一定有善良的心,最后她选择与邻居家清贫的家庭教师相恋并结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乔是二姐,是作者自身的投射。男孩子一样的性格,性格直爽,也会照顾妹妹们。她热爱写作,敢于尝试,自立自强。她与邻居家的少爷交好,但发现他们只适合做朋友而不适合当恋人后,主动离开,后结识了一位有学识的德国教授并与之相恋。

贝丝是三妹,最安静腼腆的她对任何弱小者都抱有同情心,别人丢弃的破旧娃娃,她用自己的巧手进行修补,并把它们当做人一样对待。她热爱音乐,但因为去看望穷人家的孩子而被感染猩红热,最终早逝。

艾美是最小的妹妹,也最好看,喜欢绘画艺术。虽然娇气,但是会为自己的热爱而坚持。她在婚后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善良的她最后投身于慈善事业。


《小妇人》:婚姻是一种人生选择,但不是唯一的选择


四姐妹性格各异,但都有自己微小的梦想和执着的追求。

在一百多年前,这样独立而清醒的自我意识觉醒的女性,无疑是令人振奋的,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对于今天的女性,也依然有所启发。


2. 母亲的温柔目光,是女儿们追求自我价值最有力的支持

主角四姐妹身上的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是小说的主旨,但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她们背后的智慧又温柔的母亲——马奇太太。

虽然在整部小说中,马奇太太出现的次数屈指可数,但她的每一次出现,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是马奇太太成就了四姐妹敢于追求自我的人生。

马奇太太只是一位家庭主妇,每天为生活忙碌,但她对女儿们的教育既严格又温柔,尊重她们的想法,也会适时引导。

她在乔和艾美闹矛盾时,帮助艾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帮她出主意获得乔的原谅,教育女儿敢于承认错误,并承担自己所做事情的后果;

她在艾美带酸橙子到学校触犯老师的规定时,能够不偏不倚,既听取了她的意见,也能够中肯地分析并指出艾美的问题所在,教育女儿不骄不躁;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美格为恋爱问题烦恼时,她的清醒的认识。美格受到别人的言论影响,内心纠结,不知道应该选择家境条件好的但她内心不认可他们价值观的男士,还是选择清贫却内心善良的邻居家庭教师时,她的母亲马奇太太是这样对她说的:

“贫穷不能吓倒真诚的恋人。我认识的优秀、高贵的夫人都是穷人家的姑娘,可这些可爱的姑娘都获得了美满的婚姻。耐心地等待吧。让这个家充满欢乐,这样当你们自己成家的时候才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万一没有成家,也可对这个家感到知足。

我的宝贝们,有一点要记住,妈妈永远是你们的知己,爸爸也是你们的朋友;不管我们的女儿结婚还是独身,我们俩都希望也都相信,她们永远都是我们的骄傲和安慰。”


《小妇人》:婚姻是一种人生选择,但不是唯一的选择


拳拳母爱之心在字里行间流露。不管是书中的女儿,还是在看小说的我,看到这段话,内心都会对这样智慧温柔的母亲充满感激之情。

这一百多年前的话,放在今天依然值得很多人学习和反省。

我们在婚姻中是选择一个物质条件好但是三观不合的配偶,还是选择一个家庭条件不太好但却三观契合、勤劳善良的对象?

我们只能选择婚姻,还是还会有别的选择?


3. 婚姻是人生中的一种选择,但不是唯一的选择

马奇太太对大女儿说的那段话,让我深受震撼,脑海里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网络上随处可见的“催婚父母”。

最大的90后已经满30岁了,很多人眼里,满了30岁还不结婚,那就是“剩男剩女”,尤其是女性,遭受到的压力更大。

各大城市都有“相亲公园”,焦急的长辈们把自己孩子的个人信息用白纸一一列举,为孩子寻找门当户对的对象。看到合适的,长辈们攀谈几句,互留联系方式,改日再安排孩子见面。


《小妇人》:婚姻是一种人生选择,但不是唯一的选择


更有长辈“曲线催婚”的方法推陈出新,比如趁着儿女下班回家,打开电视播放葫芦娃动画片,葫芦娃们叫“爷爷”,长辈就对着电视大声应道“诶”,让人哭笑不得。

由此催生了一系列婚恋产业,“租男友”、“租女友”回家过年,屡见不鲜。

长辈一头热,可孩子们却不着急,有时也颇为父母的心急而苦恼。家长们简单粗暴的催婚行为,归根结底是在他们的认知里,认为人总是要结婚生小孩,人生才算圆满。他们认为婚姻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年龄到了就应该结婚。


《小妇人》:婚姻是一种人生选择,但不是唯一的选择


他们把婚姻当做是孩子的人生头等大事,但却忽视了对孩子幸福感受的关心。

这一点,我跟先生曾有过讨论。

我的先生是一位思想比较传统的人,他也认为人一定要结婚生小孩,不结婚就是不完整的。

虽然我们女儿那时才一岁左右,我们聊天,也会说到女儿长大以后结婚的事。

先生说:女孩子过了30岁不结婚就晚了。

我问:那以后女儿30岁了还不结婚,你会催她吗?

他说:当然会。

我说:你不要考虑一下她的想法吗?如果她认为单身挺好的,你还会催她吗?

他说:不可能单身一辈子,总是要结婚的。

我说:我不这样认为。我会尊重女儿的想法。她是成年人了,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她愿意结婚,我会祝福她,如果她不愿意结婚,觉得单身比较幸福,我也没有意见。

他说:她不结婚老了以后怎么办?

我说:那时候我和你都不知道在哪里了,还担心那么多干什么?如果她被催结婚了,但是过得不幸福,那又何苦?之前新闻有报道过一个女人重病被送到ICU,她的丈夫为了省钱,冲进ICU里想要拔掉妻子的氧气管。如果是结婚嫁给这样的人,我宁愿她一辈子不结婚,开开心心地过完自己的人生。

先生沉默了。后面再跟他交流,发现他也能接受我关于幸福和婚姻的观点了。

我认为那些担心孩子婚姻的父母们,都应该看看《小妇人》。不管孩子是选择婚姻还是选择不婚,这都只是人生中的一种选择,这些不应该凌驾于我们对孩子的爱。

爱才是所有的根本。


《小妇人》:婚姻是一种人生选择,但不是唯一的选择


从这个角度出发,父母应该首先考虑的是孩子是否真正感到幸福,而不是用考上名校、年薪百万、结婚与否等这些外在的东西来衡量孩子的人生。

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一样,如果爱孩子,那就请理解和接受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别催促,他们有自己的节奏。

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是孩子勇敢追寻幸福最大的底气。

如果你还在被催婚,转发这篇文章给你的父母看看吧。

愿你始终心里有海,眼里有光,不被世俗定义,做自己!

本文作者:羊羊。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有趣的人和事。能与你在这个世间相遇,就是最美好的事。

今日头条账号:海盐柠檬苏打。欢迎关注,谈天说地,闲话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